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少子时代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现代家庭中普遍都是独生子女,二胎正在兴起,但仍然处于少子现状,少子家庭的孩子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或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再加上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很片面的认识,导致孩子心理的不健康发展。《少子时代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的研究》这个课题承接我校前一心理课题《教师职业倦怠和心理焦虑的研究》,从而形成我校心理课题类系列专项。
  关键词 少子时代 心理问题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1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几年由于少子现状而形成的集中办学风潮,使得周边地域的学生都前来查哈阳农场。我们查哈阳农场地处三县交界处,我校又是远近闻名的省标准化小学,吸引了来自讷河、甘南、阿荣旗、莫旗等地的学生。
  学生的家庭背景多元化,有些外地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或亲属家里,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造成部分孩子心理出现了问题。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这些现象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健康的成长,并极有可能为以后的成年生活埋下隐患。
  2课题的界定
  (1)少子时代:现在家庭普遍是4—2—1结构,少子家庭的孩子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再加上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导致部分孩子在情绪上表现出悲伤、孤独,缺乏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健康成长,并极有可能为以后的成年生活埋下隐患。这些现象归结其原因来源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孩子自身。
  (2)少子时代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最终的目标,不重视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等技能,没有正确的心理素质教育,致使这些孩子们缺少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3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3.1研究的目标
  (1)力争让每位参研教师不仅自主进行实践,还能够积极撰写个人年度研究经验总结、咨询的典型案例等,将实践的研究上升为理论,使研究成果日渐丰厚,并能为以后研究提供借鉴。
  (2)持续跟踪本校独生子女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单亲学生和留守儿童的现状,进一步了解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丰富跟踪档案,进一步积累和充实材料。
  3.2研究的内容
  (1)全面展开调查研究小学生心理问题,打开问题学生的心灵之窗,解读他们稚嫩而迷惘的心灵。实现典型案例与个案穿插研究;尊重、理解与坦诚面对为基础;预防、矫治和发展逐层递进;教师的主动辅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相协调。
  (2)通过开展学校的心理辅导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构建学校、班级、家庭的心理服务平台,促进学生心理阳光、健康、向上的发展。
  4课题研究的阶段进程及说明
  4.1第一阶段:准备及启动大会
  4.1.1准备阶段:(2016.6-2016.8)
  (1)选定课题方向,初步把握课题的主基调、研究价值,成立“少子时代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做好课题的初期设计和初步申报工作。
  (2)召集课题组目标教师,落实好心理课题组成员的基本分工。
  (3)制订《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4.1.2啟动研究(2016.9—2016.10)
  (1)修改、完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每位实验教师选择2-3名问题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开展调查问卷、座谈等活动,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难题;调查了解本校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确定本实验研究的总体框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4.2第二阶段:课题探究、实施及中期报告
  4.2.1课题方案实施(2016.10-2018.2)
  (1)在研究的同时,课题负责人组织教师编写有关少子时代心理教育论文,并集结成册,穿插学生心理自我维护案例集等等。
  (2)根据上一学期的研究情况及时充实并制定下一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4.2.2中期报告(2017.9-2017.10)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开展专题讲座;组织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课题组成员每人制订一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常规心理教育课,举行案例交流、经验交流会。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深入开展研究活动,定期开展关于学生心理问题解决途径的经验交流会,总结实验成果,撰写阶段性报告。
  4.3第三阶段:成果形成及深化总结(2018.3-2018.7)
  “编筐窝篓,重在收口”,在课题的结束年,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做盘点和汇总,归纳出最终的少子时代课题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结题报告,完成结题表,撰写结题申请,总结、论文等,为作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5研究成果以及根据
  5.1显性成果
  (1)论文《小学体育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浅谈》《少子时代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特征》等。
  (2)问卷调查和家访记录,综合分析,调查分析结果形成大数据。
  (3)建立心理档案的同时,记录学生心理成长轨迹。
  5.2隐性成果
  通过我们的研究,加之学校上一个心理课题的铺垫,我们的教师对心理学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更加重视了。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回顾三年来的材料积累,我们发现经过每一学期的登记、调查、走访,实验教师对各种特殊学生都分类记录并用心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对应的有效措施,从而有效帮助每一位学生走出心里误区,心态更加阳光、积极。
  参考文献
  [1] 宋天天.谁偷走了我的健康[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3.
  [2] 叶一舵,严由伟.心理健康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7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