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骄傲情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自古以来,谦虚便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谦谦君子总是备受人称赞。倾听与谦虚相关的故事不仅可以发展孩子的个性品质,同时还能够让孩子学会谦虚。在小学教育里如何熄灭孩子心中骄傲的火花,让孩子学会谦虚,把目光投向未来,去迎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德也。”
一、学生出现骄傲情绪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弊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传道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小学教育,“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应试教育的余毒,大多数小学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常常注重分数而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只记得向学生传授知识,不注重德育的渗透。教育成为升学的阶梯和手段。然而教育目的是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强而且单一,就是为了升学。这就导致了教师把学生和教育学生不断工具化、功利化。学校和教师没有把德育放到与智育同等的位置,导致有些学生过度看重学习成绩,认为成绩代表一切,取得好成绩后便会骄傲。
(二)忽视学生心理素质提高
“一个人只有心理处于健康状态,他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小学时期是小学生性格、智商、情感和行为意识等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学校和老师迫于外界压力不得不加大力度抓成绩,学习成绩成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现象,必然导致学生道德滑坡、人文精神失落、理想和信念萎缩,身体素质下降,造就出的只能是畸形发展的人。所以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健康人格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导致学生无法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取得好成绩时就会产生骄傲情绪,心理健康发展不平衡。
(三)陈旧的教学理念阻碍学生成长
作为小学教育的载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的观念有所改变,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以及我国根生地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依旧令人堪忧。陈旧的教学理念促使小学教师无法及时引导学生取得好成绩后的心理状态,无法正确熄灭孩子心中骄傲的花火。
二、正确处理小学生学习骄傲情绪的对策
(一)正确对待成绩,促使学生把目光投向未来
小学生的世界很简单、很纯洁,如同一张白纸,如何绘画这种“白纸”由很多因素决定,其中学校的德育是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学校教学的灵魂,德育在促进学校生机活力发展的同时还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正确对待成绩,促使学生把目光投向未来,防止有些学生因取得优越的成绩而骄傲自满。
首先,教师要学会灵活利用分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成绩。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分数最能反应他们的能力,每当取得很好的成绩时,有些学生就会出现骄傲自满行为,虚荣心极其强,所以,教师一定要灵活利用分数。
(二)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分数
应试教育的余毒,分数是学生和家长心中永恒的主题,分数即是一切。分数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直接联系,有些学生因为取得好成绩而出现错误的价值观,骄傲自满、虚荣心强,这可能是应试教育的弊病,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消除。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学会及时熄灭孩子心中驕傲的火花,加强和家长的互动和沟通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分数,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首先,教师需要淡化家长“分数至上”的观念,建议家长不要过度溺爱孩子,适当的让孩子参加一些体力劳动,锻炼孩子的意志力。然后,教师需要定期给每个学生的家长分享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可以充分了解自家的孩子。最后,每次期中、期末或者重要的摸底测试时,老师需要联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测试后的心理状态,一旦有学生因取得好成绩而骄傲自满时,教师要及时联系家长,共同合作,引导学生,比如给学生进行一些难度系数较大的测试,严格评分,让学生了解自己“肚子里有多少货”,以此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的勇气。这样才能防止骄傲情绪影响往后的学习。
(三)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学生骄傲情绪
“在孩子的心灵播种思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当今教育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分数至上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给学生施加各种各样的压力,分数也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总以分数论英雄。这就导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平衡,有的学生会因为考试成绩优秀,得到很多人的表扬而产生骄气、傲气、满气和惰气。
首先,教师应该把“分数至上”理论推翻,不能单一地运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坏。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适当的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教师的鼓励需要切合实际,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杜绝学生出现骄傲自满等心理问题。奥斯汀曾说:“这个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和任务、主要内容、途径以及实施等。因此,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一旦学生因优异成绩产生傲气时教师需要及时正确引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身自修作准备。”小学时期是小学生心理、行为、情感、思想观念以及道德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不要让骄傲的情绪影响学生往后的学习和个性品质的发展是小学老师需要关注的问题[3]。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熄灭孩子心中骄傲的花火,正确及时引导学生对待成绩,将德育渗透到小学生的内心深处,让孩子立足于自我,整装待发,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有价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7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