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为了提高临床检验基础的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检验人才,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可以进行相应的改革,例如,在实验教学后设置临床见习环节,增加临床检验新技术的教学内容,设计探索性实验,改变考核方式等,避免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将来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156-02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血液标本的采集及检验、尿液标本的采集及检验、粪便的采集及检验、分泌物的采集及检验、体腔液的检验等[1-2]。教学方式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实验教学所占比例较高,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基本掌握临床常见标本的采集方法和检测前处理。同时,掌握常见仪器的操作及质量控制,为将来从事医学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尽管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基本一一对应。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检验存在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质量。
一、临检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仪器落后于临床仪器
教学实验室使用的血细胞分析仪为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而临床多为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三分群的血细胞分析仪只能将白细胞分为大细胞群、中细胞群和小细胞群[3],不能像五分类那样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4-5]。不同的白细胞临床意义不同,例如,中性粒细胞与细菌感染相关[6-7],淋巴细胞与病毒感染相关[8-9]。因此,由于教学仪器配置降低,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检测的指标较少,不能充分和全面了解血液检验的项目及其注意事项、质量控制、临床意义。
同时,教学实验室的尿干化学分析仪为半自动分析仪,而临床多为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半自动和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的操作、参考区间、检测项目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临床检验科,全自动的尿干化学分析仪多与尿沉渣分析仪连接。但是,临床检验基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没有尿沉渣分析仪的相关内容,所有尿沉渣相关检测均是在实验室通过手工法来完成。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跟不上现代医学发展的节奏。
(二)临床教学样本不足
临床检验基础主要讲授血液、尿液、粪便、分泌物和体腔液体的检验,实验过程所使用的标本只有血液和尿液是人的标本,取材来自学生。尽管学生可以通过检测自己的标本来实现实验教学目的,但是,这些标本多为正常标本,缺乏临床标本多样性的特点,不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分析临床具体问题。
分泌物检验实验课中只能就阴道分泌物进行教学。而精液、前列腺液、痰液只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而这些标本,尤其是精液标本的检验是生殖医学的重要检验内容[10-11]。
教学实验过程中使用的体腔液体多为人工标本。并且,由于缺乏浆膜腔积液的主要成分黏蛋白,教学实验室无法配置浆膜腔积液的人工标本。这就使得这一临床常见标本的检验无法进行,导致后期的临床实习过程出现较多问题。
(三)实验内容陈旧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的内容为固定项目,例如:静脉采血、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测定、白细胞分类计数、尿干化学检测、尿沉渣检测等[12]。这些内容是临床常见检测项目,但是如果不加入新的检验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讲解,学生将跟不上时代,缺乏创新意识。
(四)实验设计缺乏探索性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的实验设置多为验证性实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尿干化学分析的使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使用半自动的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自己的尿液标本,结果基本处于参考范围以内,没有进一步分析的价值。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检验科会检测各种标本。检测结果有时会与患者健康状况不符合,这时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就会分析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例如,检测前的影响因素或检测中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设计缺乏探索性,学生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在其进入临床实习后,遇到复杂的样本,学生会慌乱,不知该如何处理。
二、实验教学主要内容的改革
(一)设置临床见习环节
由于教学经费的限制,教学仪器无法跟上临床检验仪器的更新速度,普遍落后。因此,为了让学生了解临床的发展现状及先进仪器的使用,可以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入临床见习。重点观察和学习仪器的操作质量控制等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让其充分掌握临床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有利于其毕业后顺利开展临床工作。
(二)收集临床标本
教学过程中临床样本的缺乏,严重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在学生进入临床见习过程中,收集相应实验教学样本,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样本进行固定处理,以便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使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检测内容及其临床意义。在采集标本过程中,不仅学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三)增加新技术的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检测仪器和新的检测试剂的出现,使相应标本的检测更加准确。例如,大便隐血的免疫学检测,血红蛋白熒光测定、转铁蛋白法等。因此,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的内容应进行实时更新,尽量与临床常规检测内容一致,增加新的检测技术的讲解,拓宽学生视野。而传统的经典的检测技术(例如白细胞分类计数等)在特殊情况下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也不应该摒弃。 (四)增加新项目的检测
随着疾病的多样性增加以及科研检测项目的出现,使得临床检测项目增多。而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的内容较为固定和单一,所以为了让学生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实验课的内容应该根据临床情况的变化新增一些实验教学内容。
(五)调整实验教学模式
验证性实验的弊端显而易见,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依然大量存在,所以改变教学模式非常重要。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在实验试剂准备过程中,增加一些干扰项目。例如,调整试剂的浓度或酸碱度,在出现异常结果时,让学生自己分析原因;同时,也可以将一些错误的操作加入课件中,在教师不讲解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和分析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为了增强学生对特殊试剂作用的了解,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设置阴性对照或阳性对照,让学生自己发现某些特殊试剂的作用及其作用原理。这要比单纯地讲解注意事项或干扰因素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考核仪器操作
仪器是实现检测的必备工具,所以学生必须掌握相应仪器的操作方法。在实验教学进入尾声时,对学生进行相应考核。在考核过程中,不仅要考查其仪器操作方法,还要对仪器的检测原理、质量控制进行相应考核。对于实验室没有的仪器,可以通过笔试或者口头考试的方式进行。
(二)考核样本前处理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标本涉及的前处理主要是样本的离心和染色。离心的速度和时间对后期样本的检测至关重要。然而,不同的样本进行不同的检测时,离心的条件是不一样。同时,样本染色的质量对相应有形成分的观察影响较大。不同的检测标本或者检测不同的有形成分,染料选择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另外,染色液的酸碱度和染色时间的长短对染色效果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因此,在考核时,可以提供相应样本,告诉其检测项目,让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
(三)形态学考核
白细胞分类计数和尿沉渣的形态学检查是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常规检测项目。因此,可以选择临床样本中常见的细胞或尿沉渣形态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其掌握这些内容。
临床检验基础是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其他检验课程的基础课。因此,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临床检验基础的实验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掌握理论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质量。
本教学改革方案具有以下创新性:(1)注重教学与临床的联系,培养适合现代医学发展的高质量人才;(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学习,掌握仪器使用、样品前处理、样本检测等,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作良.《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讨简[J].现代交际,2019(3).
[2]王元松,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1).
[3]张莉.TEK全自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评价[J].西部医学,2006(1).
[4]高旭红.BECKMAN COULTER HMX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32).
[5]张清秀,王艳,宋文琪,等.三种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与人工分类儿童白细胞的比较[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
[6]李观华,梅锦,郝猛,等.中性粒细胞CD64百分比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19).
[7]鄺丽萍,卢海伟,谢建萍.中性粒细胞CD64与C-反应蛋白诊断细菌感染灵敏度和特异度Meta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
[8]孙林春,张利,张兰芳.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状态[J].广东医学,2016(21).
[9]边雪芳,章岚岚,洪怡,等.EB病毒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与EBV-DNA载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6).
[10]刘丽娜.精液检验在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6).
[11]刘玖,钱莉,刘佳欣.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检验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4).
[12]易艳军,蒋显勇,陈婕,等.医学检验本科《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