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英美文化”翻转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作为各大高校通识教育的重点课程,“英美文化”因其庞杂的内容、学习者基础知识的缺损及有限的课时,一直成为困扰英语教学者的一个难题。尝试采用翻转教学的方法,实现慕课(基于北京邮电大学成熟的“爱课堂”平台)、微信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平台三者的高度融合,以合作学习及任务型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实验班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的分析,这种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多平台交互融合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    键   词]  翻转教学; 思辨能力;多模態;交互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066-02
   一、“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发展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最早设计了“学习共同体”的雏形。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应该是社会的需要、学习者的发展以及教育过程的完美统一,主张探索式学习。著名教育家博耶尔首次明确提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他强调“学习者的共同使命”“共同愿景”“学习过程中共同兴趣的分享”以及为达到学习目标的“共同努力”。温格则进一步明确了“实践共同体”的概念,强调了学习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包括专家、教师及学习者)围绕共同的主题,通过分工协作、参与活动、反思对话、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共同建构的动态学习过程。诺顿在温格“实践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了“想象共同体”,强调了学习者对目的语共同体的“想象认同”以及“投资建构”。随着网络学习的发展,马扎特提出了“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的概念,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这种线上与线下“混合共同体”的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学习者进行积极的语言输入,达到更好的二语习得效果。王哲、夏纪梅以及张玉荣等中国学者通过对我国二语学习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种网络与课堂高度融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主体创造性和想象力,增加师生及生生互动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二、“英美文化概况”教学的困境
   “英美文化”是一门通识课程,具有知识性、广博性和跨文化性的特征,这门课程旨在巩固与加强学习者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养,提高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宽容度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北京邮电大学在2017年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确定“英美文化概况”为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指定选修课之一。按照其要求,需要在32个学时完成《最新英美概况》教材的14章内容。这门课程内容极其琐碎庞杂,既需要学习者具备历史的视角去审视英美两国政体的演变、宗教的传承、文化传统的发展,又需要学习者具备共时研究的能力去比较中西方福利制度、教育体系及文化传媒的异同。由于是全英文教材,加之碎片化的教学内容,这门课对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人文素养以及思辨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为了解其他理工大学“英美概况”课程教学现状,2018年6—11月,项目组通过问卷星软件共向北京市六所高校(2所211大学,4所教育部直属重点
  大学)的327名学习者发放问卷,收回问卷302份,有效问卷291份。问卷涉及学习需求、学习动机、上课模式、教材评价、学习能动性及内驱力、课后学习探究六个维度。数据分析显示各理工大学对英美概况类课程的讲授还停留在知识呈现的层面。教师授课基本以讲解介绍为主,学习者接受的基本是没有相互关联的历史事实、地理风貌、政治体制、经济制度等彼此孤立的知识点。缺乏历史和共时的体系,学习者课后仅是为应付考试被动记忆,缺乏跨越时空的对比分析。此外,市面上现有教材大多是为英语专业二年级及以上的学习者设计的,无论是语言难度还是内容编排上,都没有考虑到理工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需求,使其在学习上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长此以往,其“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差距不断扩大,进而会丧失学习动机。因此,有必要在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特点及需求的基础上,对现有教材进行适切性改编,在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性翻转教学。
   三、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多模态翻转教学
   (一)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英美文化”翻转教学旨在探索适合理工科大学生学科背景,实现课内“多模态立体化教学”与课外网络辅助的翻转教学模式有机整合。它以师生、生生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为教学组织形式,以网络为教学媒体,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交流和教师的适当引导来达成教学目标。这种基于网络共同体的翻转教学共有五个基本环节:需求分析(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求、明确教学任务、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确定多元动态的评价方式)、阶段(明确教学主题、安排学习任务等)、协同阶段(学习者协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等)、教师指导(学习技能和方法的辅助、给予相关问题解释等)、教师评价(总体评价、任务评价、问题反馈等)。这五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顺序和流程构成了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二)教学实施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多模态“英美文化”翻转教学采用分组教学法。课前依据“问卷星”发放问卷,分析学习者学习预期、目的及需求。基于学习者不同的需求与特点,将全班分为5组,每组4~6人;每组创建一个基于QQ的组群,即网络学习共同体。教师作为普通成员加入每个学习共同体。(1)课前通过北京邮电大学成熟的慕课平台——“爱课程”将授课提纲、思维导图、背景资料、微课录音、背景影像等资料上传给学习者,以供他们自主学习。此外,通过QQ的群组讨论功能,将思考问题传到各个不同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为不同的小组布置适合其需求的个性化探究任务,任务会涉及史料查询、相关主题影片评述鉴赏、实际问题的解决、跨文化对比分析以及对教育体系、经济形势及国际关系等问题进行批评性思考探讨等。教师则以讨论成员的身份加入每个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探究,扮演知识脚手架搭建者、学习过程观察者、讨论促进者和协调者、资料查询的指导者以及批判性思考的启发者等多重角色。(2)课堂上,老师通过文字模态、声音模态及图像模态等多模态教学,帮助学习者直观、立体地学习相关的英美文化知识。与此同时,各学习共同体每次派出不同的成员,走上讲台,展示各自负责的模块内容。教师此时角色转变为讨论主持人及探究思考的引导人,指引其他学习者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而各学习共同体成员内部通力合作,协同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教师会邀请其他同学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和建议。随后,老师也会从自己的角度对任务的展示进行详细的评述,提出改进的建议。(3)课后各学习者独立思考,依照同学及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以书面报告、英美文化介绍的网络文章、英美文化小报的设计与编撰等形式完成对所学内容的深层加工。    (三)动态评价体系
   在评价方面,本教学模式摈弃以往标准化测试的终结性静态评估,采用个性化互动式动态评估体系,将评价渗透进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课前的组内讨论、到课堂展示的同伴评价、再到书面作品的教师评价以及最后的学习反思,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要,进行相应的介入式活动,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交互协作中循序渐进。
   四、结论
   2019年1月,实验班32位学习者从满意度、语言综合技能、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文化自信度等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94.8%的学习者认为翻转教学模式留给他们更多空间去探究和思考;86.3%的调查者表示英语文献阅读量比过去增大;81.6%的学习者表示在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影响下会“更主
  动地查阅英文资料”“为完成小组探究话题而努力”;83.2%的学生认为“这种个性化的任务能更加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84.9%的调查者“通过与同伴动态互评加深了知识理解”;84.1%的学习者认为“通过中西文化横向、纵向对比,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理解”“增强了自己的文化自豪感”。实践证明,这种基于网络共同体的多模态“英美文化”翻转教学模式能加强学习者知识的传播与内化、培养跨文化思辨与交际能力,加深自己的文化认同。同时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能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以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Boyer, E. The Basic School: A Community for Learning.
  Princeton.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1995.
   [2]Matzat U.Do blended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ies enhan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re than purely virtual ones? A large scale empirical comparison[J].Computer& Education,2013(60):40-51.
   [3]曹劍丽.英美概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211-212.
   [4]何茂林.英美概况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3):164-165.
   [5]廖旭梅.以学习共同体模式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基于文华学院学习指导工作坊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7(1):91-94.
   [6]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7):33-36.
   [7]王俊生,刘沛富.最新英美概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8]王哲,夏纪梅.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可持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及其成效[J].外语电化教学,2010(3):13-20.
   [9]王奕丽.英美概况教学改革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4(8):131-133.
   [10]肖春英.浅析英美文化课教学中的文化对比融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54-55,57.
   [11]张玉荣.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J].高教学刊,2016(12):34-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