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精巧的设计 高效的导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文倩

  [摘           要]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虽然课时中所占的比例不多,但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效的导入有利于激发起学生自觉探求知识的兴趣,有利于衔接新旧知识,有利于促进教学互动。而一堂课开始如何导入,可以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形式,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引导功能,实现课堂导入的高效性。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导入方法;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050-02
   中职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的过程,所以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学校、教师、学生都更侧重于专业课的技能学习与训练,而忽视对文化课的学习。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很重要的语文课在中职学校反而成了“非主流”,在重视技能的影响下,语文课不能发挥它的基础教育功能。作为一名中专语文教师,长期的一线教学,我们很清楚,学生走向社会所需要的语言交际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都与语文的学习密不可分,那么,在中专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激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成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棘手问题。
   一、中职语文课堂導入语的重要性
   要上一堂语文可容易,可要上好一节生动、有趣、有成效的语文课就需要精心的设计。人们说,万事开头难,有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就像一束光,亮闪闪总能吸引人的目光,而且,能给学生照亮前行的路。记得在上《卖白菜》时,课前我先带着一课大白菜进入课堂,学生顿时哄堂大笑,觉得老师今天怎么了,会抱着白菜进教室,这样很快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可见,一个成功的导入语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激起他们学习新课程的欲望,一个成功的导入语更能勾勒出文章的大概轮廓,让学生提前了解我们这一节课要讲的中心内容,进而引导他们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带着浓浓的好奇心进入课堂的学习,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职语文课堂课前导入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种,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我将结合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典型课文来谈谈几种效果较好的导入方法。
   (一)巧用媒介法
   巧妙地运用多媒体,通过欣赏音乐、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魅力,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感受的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理论课程枯燥乏味,但加入音乐这一感性因素,如同在茵茵绿地上盛开的鲜花,增添的几分活力和乐趣。2014年我在形象设计班上公开课,课文是大作家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最重要的是,上课前我播放了家喻户晓的歌曲《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手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孩子们慢慢地陷入沉思中,都在回忆着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母爱的伟大和孩子的感恩更多是体现在生活的小细节中,悠悠母爱,难以言尽,100位母亲,可能有100种爱的表达方式,那么,今天,让我们了解老舍先生笔下的母亲,走进这位朴实而伟大的女性。这样以音乐巧妙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反差法
   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关于敏感的问题可以结合社会见闻及同学感兴趣的问题设置情境,用情感上反差法地让学生全面地感受问题。例如在学习林清玄的《好雪片片》时,课前我就安排学生准备观看春晚小品《扶不扶》,在学生兴致勃勃的观看时,我也提出问题:当社会大众都在讨论老人碰瓷事件时,是不是所有老人都是这样呢?下面进入新课学习,让我们一同认识那位“好雪片片,不落别处”买奖卷的流浪老人,通过这种反差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丰富他们在课堂中情感体验。再比如,在学习《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课前我偷偷安排了一个学生在我的课桌上放了一枝娇艳的玫瑰,进教室后我用传统的办法简单甚至粗暴的处理了这件事,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带着这种情绪上的反差进入到新课学习中,学生一下就喜欢上了曾宏燕老师对早恋的态度,她亲切的爱情教育观念让学生达到思想上的共鸣。
   (三)讲述故事法
   语文课是基础课,很多时候,学生对纯理论的知识感到枯燥和厌烦,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唤起学生藏在心底的爱听故事的童心童趣,从而打破课堂的沉寂。比如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我先给学生讲了讲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人物关系,让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又讲到“黛玉葬花”,通过《葬花吟》让学生对黛玉的性格特点以及以后的遭遇变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比如讲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先从大家最熟悉的武松打虎说起,通过典型人物形象让学生清楚《水浒传》这部小说很多英雄人物的来龙去脉,在讲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后,林教头被逼上梁山,教师可以再讲讲林冲最终的结局,进一步丰满人物形象。总而言之,讲故事的方式更能让学生能接纳新的知识,学生也愿意用这种方式掌握新知识。
   (四)实地考察法
   语文课的教授过程中,我们将传统的教学从室内搬到室外,或者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在一起,这本身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积极性。2014年,我在给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讲授《离太阳最近的树》时,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了红柳,对红柳的外形、生存条件、在沙漠地区存在的重要意义,让他们自己去观看,去了解,回到教室再学习课文时,我首先就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学生跃跃欲试。再比如说,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恰逢烹饪室新进了新鲜的荔枝,我就让生活在大西北的学生先确确实实地看到荔枝,让他们观察荔枝的大小,外形,颜色,内外结构,包括品尝荔枝的味道,我观察到每个学生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喜悦,再学习理论知识时,对他们而言,是建立在对刚熟悉的事务的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想要更多地去了解荔枝的属性及特点,他们的眼神中让我能感受到那种对知识的渴求。    (五)背景介绍法
   在一些课文的处理上,教师可以介绍与课文内容或者是作者相关的背景知识,一是拓展课外知识,有助于加强对新课文的理解,二是通过背景知识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学习赏析课陆游的《钗头凤》,我并没有直接来翻译内容,或者让学生来回忆学习过陆游的哪些詩歌,传统的引入办法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上这一节课时,我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爱情“入手”,讲到陆游和表妹唐婉之间的感情纠葛,讲到陆母的不近人情,讲到他们分离后的相互想念,讲到沈园墙壁上这些诗词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听到这样的介绍,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课文中,想去了解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再比如讲到《一碗清汤荞麦面》时,我想给大家讲到这样的背景资料:韩国三星电子陷入低谷时,他们的会长竟然是用一个励志故事鼓舞士气,带领员工重创辉煌,学生就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故事竟然有这样的魅力?
   (六)设置悬念法
   有的时候,兴趣来源于对未知事务的探索,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也可以安排一些问题,设置一些悬念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一挂项链会对一个人的一生有什么样影响?在佛莱思节夫人的言语和行动中,我们能否得知哪挂项链是假的?当马蒂尔德得知那挂项链是假的,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她未来的生活会不会有变化?随着几个问题的出现,本来学生觉得一目了然的小说,突然觉得其中还暗藏玄机,内心的探索欲望也随之被唤起,带着这些未解之谜进入新课的学习,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效导入在具体实施中的几点思考
   中职的语文课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的体现,对此,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思。
   (一)导入设计的灵活性
   语文课堂导入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到底运用哪种导入方法,还得要立足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立足学生的实际,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不生搬,不硬套,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引导作用,体现其价值。
   (二)导入设计的主体性
   设计高效的课堂导入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学生的专业特色、兴趣爱好、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这样才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三)导入设计的目的性
   高效的课程导入,虽然用时不多,但对整堂课的授课质量的作用有很重要。无论是哪种方法,都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感染情感,使他们围绕课文教学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为实现整篇课文的互动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I997.
   [2]叶圣陶.语文随笔[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吴总结.谈谈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导入[M].福建: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
   [4]郭芬云.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7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