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文方
[摘 要] 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需要学生结合大量的经典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在市场营销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能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并加强实践效果。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
[关 键 词]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204-02
教师在教授市场营销时,可以尝试加入生动的案例,一方面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实践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案例分析法的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讨论、交换意见等行为,通过实践和分析得出结果,从而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一、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在太多的概念和理论性的知识,死记硬背的情况比较严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割裂开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这种教学不但枯燥乏味,而且教学效率低下。案例教学法能通过大量的事例,将具体情况详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运用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样的教学不但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让学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让学习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带动所有学生参与案例的发展,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二)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果教师按照课本知识一板一眼的教学,一节课都在讲解和分析,不仅教师的工作量大,而且没有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从多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在讨论和交流中深入思考,思想互补。教师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展开头脑风暴,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深化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三)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的讲解实际上就是一种分析的过程,教师应将这种分析的行为转移给学生去执行。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能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师在提出一个案例时,可以让学生对案例展开分析,在复杂的形式和干扰条件中,学生要学会抽丝剥茧,对每一个细节进行分析。案例教学法也有自己的一套分析模式,教师可以将这种分析模式教给学生。分析能力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案例上,也能在题目知识点考核中使用。
(四)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数量最好保持一致。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小组成员做出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在最终的案例分析中,需要集结所有小组成员的努力,得出最终的案例结果。这样的分组形式,能加强小组的团结能力,提倡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在交流和碰撞中收获知识和友情。在小组获得优胜时,教师可以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小组成员获得成功感和荣誉感,吸引其他小组成员再接再厉。
二、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方式方法
(一)搜集素材,做好课前准备
在教师的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对课本教案中所需的案例素材进行搜集,可以借阅历年的教案进行参考,并对自身的教案进行修改和优化。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搜索最新的教学资源,结合网上热门的教育资源,寻找所需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师可以灵活使用视频、新闻、动画等方式进行案例演示。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个性和课程进度进行交流,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络,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进度,进行案例的设计和搜集。
(二)创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可以将案例展现给学生,并让学生自主进行分析。气氛的营造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了解案例始末,以第三人称或者第一视角对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活动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并开动脑筋,对案例进行分析处理。在全民参与的气氛中,学生能通过交流和对抗对案例加深理解,结合理论深入了解所学知识。
(三)创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可以使用分组的方式,将案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拆分和处理,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商讨和互相学习,理解并接受市场营销课堂中所讲的知识,并加以实践应用。教师能根据每个小组的答案进行点评和鼓励,甚至教师可以将出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互相问答,使用积分制,得分高者获胜。这种行为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小组的和谐发展,并让获胜的小组收获成功与喜悦。
(四)加深理解,建立案例模型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可以建立模型演示,将案例的结构进行梳理,使用模型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学生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教师可以使用类比手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或是使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搜集信息。教师可以灵活使用生活中的案例,使用案例的剖析和详解,让新的案例有例可循。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下课后寻找类似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尝试建立案例模型。这种行为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参与感,并让学生通过实践行为对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五)进行总结,进行案例梳理
教师的案例总结是对整个案例内容和理论的一种回忆与梳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总结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案例进行简要梳理,并对知识点进行回顾。这样的总结,不仅能将课堂内容回顾一遍,还能让教师由此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知道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总结环节,可以通过“小组互评”“教师提问”“自主汇报”等方式进行,教师可以赋予学生相当程度的自由度,并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内容扩展。
三、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的选择问题
教师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要对案例进行一定的筛选,并要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市场营销的案例,在信息化的时代里,能够搜集到很多,但是有的案例存在缺陷,有的案例太过复杂,有的案例知识点不明确,这些案例都需要教师进行筛选,并对不合时宜的案例予以淘汰。教师的案例选择,很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眼光,需要教师耐心细心,能将案例与知识点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进行分析与探索。案例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效果进行调整。案例如果对学生来说过于简单,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起到反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效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二)教师的监督问题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监督,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教师要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改造升级,优化教学结构,提升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同时要使用奖惩措施,让学生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获得奖励,收获成功与快乐。教师要与家长合作,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交流,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监督不仅是对学生,也要对自己,不让自己损害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在案例分析前过分强调自身的观点,让学生在分析中带有教师的主观情绪和色彩。
(三)理论的结合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案例与案例表现形式,让学生结合理论进行分析。学生的分析有时候会脱离课本,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行为值得鼓励,教师也不能予以否定。但是在学生已经抛开课本,甚至抛开案例,只顾独特性的时候,教师要将话题拉回案例分析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案例中搜寻理论的具体表现,并对找到的学生予以鼓励。通过这种行为,教师能让学生愿意将理论结合实践,在丰富的案例中搜寻理论,并深化自身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实践的利用问题
学生在学会理论后,需要结合实践,应用市场营销知识。教师可以提供平台和更多案例,让学生能在课后加深理解。学生在案例分析法的教学后,会对类似案例产生兴趣,能自主学习和分析,并且开拓思維,将之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渠道,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案例需要有时效性,最好能与最新的新闻产生联动,这样能刺激学生关心时事,了解案例分析在现实中的使用,具体的应用方式远胜于课本中的概念,日常的使用远胜于脑海中的记忆。
四、案例分析法的发展方向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案例分析法还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案例将会与时事紧密结合,而且会根据未来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和产业升级进行一定的内容调整。教师也要注意课本知识的变化,毕竟中国的市场营销还处于上升期,课本知识随时可能会出现脱节现象,需要教师对案例进行拓展,做到与时俱进。案例分析法也许会产生变种,比如案例还原和拆解、案例的时效性分析、案例类比等,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多多创新,争取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五、结语
在中职市场营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趣味性,提升学习效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具有必要性,需要教师灵活使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并直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观察案例分析法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市场营销的理论,并结合实践行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敬.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12(16):53-54.
[2]吴琳琳.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8(19):31-32.
[3]赵荣荣.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教育现代化,2018,6(29):21-22.
[4]林靖.案例教学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3(26):21-23.
[5]梁震文.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8,1(8):17-18.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