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芸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恢复音乐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将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呢?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探究;方法;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高中生具有较大的压力,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十分多,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五闲暇时间去听音乐,即使有周边传来了音乐,也并不会对这个音乐进行深入的探究。这样导致了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具体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于音乐课也比较轻视,认为高中音乐的欣赏教学完全没有必要。当下的音乐越来越普及,对于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了高中音乐课程的主要目标。
  一、现状以及意义
  (一)现状
  当下许多中学对于音乐课程并不重视,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堂,即使有音乐课堂的,大多数教师对于音乐都比较忽视,假如其他的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之上没有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些教师会时常霸占音乐课来完成教学任务;其次,音乐欣赏课的内容更加倾向于音乐技巧的学习,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面很少能够完整的欣赏音乐。教学安排不合理,学生大多数喜爱听流行音乐,对于传统的音乐却知之甚少。导致高中音乐的欣赏课并没有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
  当下的家长,教师更加关注于学生的学习,认为只有一个好的成绩,才能够让学生的未来过得更好,因此任课教师时常占用音乐课完成教学任务,家长也不鼓励学生听音乐。学生本身则利用音乐欣赏课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用或者进行复习。除此之外,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比较业余,在音乐欣赏课上,仅仅在寻找一些比较通俗易懂或者比较流行的歌曲让学生学习,让学生欣赏。这些歌因为现代气息浓厚,对于学生欣赏能力并没有任何的提高。这些问题导致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受到很大的阻碍。
  (三)意义
  音乐具有普遍的感染力,是人类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音乐不仅仅承载了人类精神的需要,还承载了人精神的文明,具有独特的作用以及意义。艺术源自于生活,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音乐教学需要脱离书本,走向生活,从生活当中寻找素材,让生活与音乐结合起来,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高中音乐课时通过耳朵进行感知,然后再通过联想以及想象,最终完成欣赏。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高中生的日常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压力比较大,课外生活比较少,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學生的学习效率十分的低,情绪也比较低,时间久了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压抑的心理。通过音乐欣赏教学,让高中生掌握欣赏能力,进而在课后生活中通过欣赏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魅力,从音乐当中感受到快乐,让生活重新充满乐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还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关于音乐欣赏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素质,从自身做起
  作为一名音乐教学,并不一定是专业的人员,但是教师需要掌握相对全面音乐知识,有熟练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够熟练开展音乐的欣赏教学课堂。新的教育要求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对于教师的要求发生的改变,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中,依赖书本当中的知识,教师通过传递书本当中的知识来让学生获取,在这个环节当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贫乏差,进而让学生的音乐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课程当中,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的更改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自主感受音乐的美妙。并且对于音乐有自主的评价,形成良好的氛围。
  许多教师的自身素养比较低,而音乐欣赏课要求任课教师有比较高的才能,例如演唱,作曲,历史,文化,文学,地理,哲学,心理学等,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才能够运用自如。才能够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启发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提升教师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二)激发学生产生音乐兴趣
  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时常出现一个知识点多次的重复的情况,但是学生还是依旧记不清楚,就算能够勉强掌握这个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欣赏的过程当中,仍无法熟练运用。因此对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调整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产生音乐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的设定,例如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音乐的创作背景,与音乐歌曲有关的影视资料,与歌曲有关的历史事件或者与歌曲有关的趣闻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多没有播放《辛德勒的名单》中的片段,让学生结合图像感受音乐背景,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音乐,通过不断地角度去看待这个片段,进而对于《辛德勒的名单》感受更加深刻,感受了对于这个歌曲的好奇心以及兴奋感;其次,在观看的过程当中,会看到一个比较血腥的部分而使用的却是一个比较平和的音乐。学生通过感官上的差别,感受到歌曲当中的哀伤之情,进而产生层次感。这这样的教学情境之下,学生既能够提高欣赏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三)与生活结合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书本上面学习到的知识仅仅占高中音乐课堂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音乐欣赏技巧还需要通过生活进行辅助教学,音乐的欣赏过程是对作品的认知理解。因此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当中比较动听的歌声。
  例如在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秋风萧瑟的声音,在风吹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感受到萧瑟凄凉之感。进而对于类似的声音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在后面进行欣赏类似歌曲的时候,学生就更能够体会歌曲当中所表达的感情,进而欣赏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留出想象空间
  音乐的教学与其他的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听音乐是一种直接的过程,必须通过听才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以及促进者。教师的作用不是替代学生去欣赏音乐,而是教导学生如何才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在不断传递知识的过程当中,预留一定空间,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感悟音乐当中蕴含的美。
  例如在教导学生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歌曲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分析祝英台与梁山伯的感情故事,再展示当时的创作背景,最后可以选择一小段视频进行播放。简单地让学生能够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在进行背景讲述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保留一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局,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结尾进行猜测。有的学生就可能会猜测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有的学生猜测最终会变成悲剧。最终让学生听一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原曲。与内心的猜测交相呼应,产生自己的感受以及客观的评价。
  三、总结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音乐教师,肩负着上好每一节音乐欣赏课的重任。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泽平,廖应文.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程晓龙.对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 2012(25):24,14.
  [3]罗巧.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0):175,1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