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静

  【摘要】高校声乐教学是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的声乐理论基础、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及较强业务能力,为社会源源不断的提供声乐教学及声乐表演人才。艺术歌曲自30年代从欧洲传入中国以来,已成为高校音乐学院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音乐体裁之一,对中国艺术歌曲及声乐艺术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及发展,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课堂上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的挑战。本文主要从中国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现状及其声乐教学中的优长等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艺术歌曲;中国艺术歌曲;声乐教学;高校;意义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体裁自早期从欧洲引进以来,创作特点是将诗词和音乐结合在一起,通过歌曲来表达不同的文化内涵以及刻画人的真实情感,歌曲体裁通常短小精致,旋律优美、内容引人深思,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端莊且高雅的音乐,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中国艺术歌曲自20至30世纪兴起以来,许多如青主、黄自、黎英海、刘雪庵等作曲家们纷纷通过结合中国诗词及诗歌来创作中国艺术歌曲。如《我住长江头》《玫瑰三愿》《春晓》《红豆词》等艺术歌曲来抒发作曲家的内情感及传播中国的诗词文化。但随着经济及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中国艺术歌曲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面临的文化冲击更加的多元化,高校作为培养专业声乐人才的摇篮,就更加要意识到发展中国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地位的重要性及作用性。
  一、中国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现状
  (一)网络文化的冲击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游览及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科技的发展给声乐的学习过程提供了许多的便利及方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就了解不同的发声理念以及发声技巧。但是正因为网络充斥着大量的文化元素及诱惑,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十分容易被新颖的文化所吸引,比如当下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及演唱风格和方法五花八门,中国戏剧文化的传承收到了阻碍就是最好的列子,当今社会的主流音乐文化和演唱方法则渐渐被通俗演唱以及其他唱法而取代,从而导致了声乐演唱的表演方式不受到足够的宣传以及倡导,大多数青少年对于音乐的注意力则转到了其他的音乐文化,而不是传统的民俗演唱及美声唱法。
  (二)忽视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视性
  除了文化的冲击以外,高校教学内容脱离的教学实际,忽视了发展基础的重要性,从而导致高校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布置超出学生演唱能力以外的作品。许多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发生理论及声乐基础都没有,就开始学习非常大的作品,甚至有些许教师在没有判断学生正确的音色就布置及其不符合学生演唱类型的曲目,比如给一个抒情女高音布置一首戏剧女高音的大型歌剧选段,因此很可能造成学生对学习歌曲产生恐惧从而慢慢发展成为逆反心理。而中国的艺术歌曲及许多的意大利古典时期艺术歌曲体裁短小精致,钢琴伴奏织体优美,学生可以使用更多的精力在气息的使用及艺术素质的培养,对于打声乐基础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三)忽视中国艺术歌曲内涵性
  国外艺术歌曲及中国艺术歌曲对声乐基础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想要真正地把艺术歌曲唱好,是十分困难的。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上述一味的布置超出学生演唱能力以外的作品外,教师的专业技能及技巧也需要提高,对中国艺术歌曲文字咬字及发声的研究及讲解不够详细,导致学生对于艺术歌曲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仅仅停留在了表面。艺术歌曲是优美文化的结合,文学和音乐美好的融合,歌词的体裁从古代的唐诗宋词到近现代的诗歌,比如说李白的《点绛唇·赋登楼》及白居易的《花非花》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都具有十分高的文学价值,学生在演唱前不仅要将其中的生僻字查明,还要对诗词的故事背景及作曲家创作时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优秀地完成对一首中国艺术歌曲的理解,之后还要结合声乐技巧将其表演出来,所以中国艺术歌曲的内涵是非常深远而悠长的,想要将其演唱好,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对诗词及音乐的理解。
  二、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优长
  之前提到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是结合诗词、诗歌、加上优美的钢琴旋律而创作的一种歌曲体裁,中国歌曲则是吸收了国外艺术歌曲的优点,不同于普通的流行通俗或民间戏曲,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借鉴了西方作曲的创作技巧,将中国古典诗词和音乐巧妙地结合,对歌者的艺术素养、声音素养、语言素养以及音乐的审美力和歌曲的表达力都有着较高的艺术品位要求。
  (一)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及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
  正是因为中国艺术歌曲特殊的体裁以及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尤其是20-50年代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大多数都是结合了具有极强文学性的古典诗词或现代诗词为主,例如青主的《我住长江头》、黄自的《春思曲》、贺绿汀的《嘉玲江上》等等中国艺术歌曲,其中的诗词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及音乐文化素养教育意义。学生要想将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好,就必须要要理解诗词的含义,理解诗词及诗词创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及诗词含义,因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诗词文化素养,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优雅艺术的审美鉴赏力。
  (二)培养学生对社会音乐文化的传承
  大学生身上承担的是整个民族的希望,高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综合素质强的声乐人才,造福社会,通过提升青少年的音乐素养能力来促进社会音乐会文化的发展。但随着世界音乐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及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的思想正慢慢的被其他的文化所侵蚀,一个国家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灵魂,民族的发展不能失去灵魂,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及古典诗词的认知程度及重视力度势在必行,因此通过教师的授课,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最终将应用到社会中去,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在授课或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宣扬中国艺术歌曲的文化,陶冶大众音乐情操,为促进优雅音乐文化的发展尽上一份力。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及爱国情感
  自20年代艺术歌曲从欧洲传到中国发展为中国艺术歌曲后,发展经过了许多特殊的历程。我国艺术歌曲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五四运动的推进。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展,引起了新兴学者们对封建文化的反抗,各行各业掀起了对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的追求,黄自的《思乡》通过钢琴伴奏优美的和声织体表达了不安的、紧张的节奏,充分展现了游子思乡但迫于现实种种压力而无法实现的忧愁与矛盾。贺绿汀的《嘉玲江上》通过歌曲表现了抗战时期人民的爱国情感,反应了特定时代的特定民族情感特色,学生若想演唱好这一类作品,必然要对作曲家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及创作动机进行研究及理解,自然而然在学习及翻阅资料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将曲目诠释的更加的完美,因此学习中国艺术歌曲中所需要的创作背景及学习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十分的具有历史情感及爱国情感教育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艺术歌曲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的瑰宝,要在演唱艺术歌曲的过程中,需要演唱者具备极好的演唱技巧,艺术歌曲的演唱也是演唱者艺术修养及声乐技巧展现的最佳方式之一。不仅能够巩固演唱者扎实的声乐技巧,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及历史爱国情感。因此,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教学中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教师们应当担起义务和责任,为推进中国艺术歌曲及社会优雅音乐文化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彦.中国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大舞台,2009(4).
  作者简介:李静,汉口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及歌剧舞台艺术表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