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清热化痰散结法治疗聚合性痤疮临床经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菁 田静

  
  【摘 要】 聚合性痤疮在临床上存在皮损严重、病程漫长、治疗困难的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特点,文章总结田静教授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经验。田静教授认为热毒痰湿凝结是聚合性痤疮的主要病机,清热化痰散结乃治聚合性痤疮之法,治疗上常内治与外治相結合并收到满意效果。
  【关键词】 聚合性痤疮;清热化痰散结;内外合治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5-0064-02
  
  聚合性痤疮是痤疮中损害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多见于青年男性,常于面、胸、肩、背部发病。皮损形态多样,表现为严重结节、囊肿、窦道及瘢痕。治疗较为困难, 容易复发, 迁延难愈, 皮肤结构破坏程度较重,愈合后多留有色素沉着、凹陷性瘢痕, 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1]。聚合性痤疮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与雄激素及皮脂增加、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及继发炎症反应因素相关[2]。在中医古籍中对本病有许多描述,《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肺风粉刺》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田静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防治颜面损容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笔者有幸跟随田静教授在门诊学习,现将其治疗聚合性痤疮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探究病源 紧扣病机
  中医学认为,聚合性痤疮的病机关键在于痰热蕴结。聚合性痤疮与生活状态密切相关,患者脾胃素虚,或饮食不节伤而及脾胃,均可导致水液运化失常;偏嗜辛辣之品,助阳化热,或多食鱼腥油腻肥甘之品,或酗酒,使中焦运化不周,均可化生火热。而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湿化热,成毒生痰,痰热互搏,阻于经络,损于脏腑,久之,气血津液耗伤,无力抵抗邪气,而使痰热互结熏蒸头面、胸背等处肌肤,毛窍闭塞,蕴酿成脓疱、囊肿、结节。田师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皮损及舌苔脉象,认为患者素体热盛,加之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导致痰湿内生,热毒痰湿凝结是其主要病机。
  2 内外结合 审因辨治
  根据临床经验,田静教授认为,一般情况下,聚合性痤疮的病程较长,局部皮损较严重,故治疗上应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内治调摄五脏、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外治消肿排脓、通瘀化滞。在临床上常中药内服配合刺络拔罐疗法和水调散外敷治疗本病,可以起到内外兼顾,标本同治之效。
  2.1 中药内服 田静教授根据清热化痰散结法,自拟消疮饮治疗聚合性痤疮。处方:当归、生地黄、夏枯草各15g,连翘、陈皮、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牡丹皮各20g,皂角刺、炙甘草各10g,白花蛇舌草25g。但聚合性痤疮临床病情复杂多变,在具体谴方用药上,对囊肿脓性多者,加穿山甲、天花粉、白芷消肿排脓;结节严重伴疼痛者,加浙贝母清热解毒散结;瘢痕明显者加用丹参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功效,现代药理表明,丹参含有的丹参酮具有较好的抗雄性激素及温和的雌激素活性,能够抑制痤疮棒状杆菌的生长,从而抑制痤疮的炎症反应[3];瘙痒明显者,加白鲜皮、蝉蜕、白蒺藜祛风燥湿止痒;女子月经不规律者,加益母草活血调经;湿气重者,加泽泻、苍术清利湿热去浊。
  2.2 刺络拔罐疗法 此法主要施以针对痤疮的囊肿、结节皮疹,以达解毒散结功效。在临床中,选取大椎穴和肺腧穴,施以毫针刺破小血管后,然后在针孔处迅速拔上火罐,刺络和负压产生的机械刺激通过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加快毒素的清除与排泄,具有泻热解毒、通瘀化滞、调和气血的功效。大椎穴属督脉,与脏腑功能活动有关,刺络拔罐此穴能既解阳经之毒,又可通调督脉而化湿解毒、导热下行。肺俞穴可调补肺气、祛痰除瘀、消痈生肌。现代医学认为,刺络拔罐疗法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促使有毒物质排出,加快炎性反应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4]。
  2.3 水调散外敷 水调散是中药复方制剂,出自明代《普济方》,因使用时需要加水调成糊状而得名。主要由黄柏、煅石膏研末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使用时将水调散用纯净水调成糊状,敷于囊肿、脓疱处,厚约0.3cm,范围大于皮损直径0.5cm。此法经皮肤吸收,直达病灶。其中黄柏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解毒疗疮之功;煅石膏辛甘,性大寒,外用有生肌敛疮的功效。二者合用,以寒治热,使囊肿、脓疱消退,以防邪毒向周围扩散。
  3 病案举例
  王某,男,22岁。初诊日期:2018年9月30日。以“面部、胸背部反复起丘疹、结节、囊肿半年,加重1月”为主诉。曾内服中药汤剂,外用抗生素药膏治疗,用药期间皮疹有所减轻,但仍反复发作,饮食可,便溏,睡眠可。来时症见:面部、胸背部较密集丘疹、结节、囊肿,颜色鲜红,其上有脓头,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诊断为聚合性痤疮,证属痰热蕴结证,以自拟消疮饮加减。处方:生地黄、浙贝母、金银花、牡丹皮、桑白皮各15g,炙甘草、清半夏、栀子、陈皮、夏枯草、皂角刺各10g,连翘、蒲公英、野菊花、白花蛇舌草、炒白术各20g。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每周一次刺络拔罐法(大椎穴、肺腧穴)和隔日一次水调撒外敷治疗。
   2018年10月12日复诊,丘疹、结节部分消退,颜色变浅,但皮疹处出现瘙痒感,上方中加白鲜皮15g。
   2018年11月23日三诊,患者皮疹基本已消,无新生皮疹,囊肿干瘪,无明显瘙痒感。
  按语:患者青年男性,正值生机旺盛之时,且病程日久,则热毒之邪燔灼津液,炼液为痰,壅阻经络,循经外发而致病发。痰热阻络,故粉刺、结节、囊肿并见。结合皮损及舌脉,均为痰热蕴结之征,治疗应清热解毒与化痰散结并举。方中清半夏、浙贝母、栀子、桑白皮除湿化痰;连翘、蒲公英、皂角刺清热解毒散结之功尤著,现在医学证明,连翘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5];配伍牡丹皮活血化瘀以助散结;夏枯草走气分,清热泻火降浊,桃仁走血分,化血瘀,通经络。一气一血,既能顺气降逆、涤痰散瘀,又能疏通经络瘀滞,对于本病所起效果与单用迥异;金银花清热解毒,历代对金银花的论述颇多,均认为本品入心、脾、肺、肝、肾五脏,无经不入,为消毒神品。大凡攻毒之药,均有所散气,而金银花不但不散气,还能补气,更善补阴,尤妙于补先于攻,消毒而不耗气血;生地黄清热凉血;陈皮理气助化痰之力;炒白术健脾燥湿;野菊花引药上面部;炙甘草以护中,使诸药虽凉而脾胃可受。二诊时,患者皮疹处有瘙痒感,上方加白鲜皮以祛风止痒,《本草原始》云:“白鲜皮入肺经,故能祛风,入小肠经,故能去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配合刺络拔罐疗法及水调散外敷以增解毒祛瘀之功,加快改善局部皮损。内外合治,收效确切。
  4 小结
  聚合性痤疮病程较长,并且愈后仍有可能留下明显的瘢痕,影响面容。许多患者在初起时多应用抗生素、激素、维A 酸类的药物来进行治疗,部分患者用药后症状明显改善,但是停药后症状反复,甚至加重,久治不愈,且使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激素类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大[6]。田静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指出,热毒痰湿凝结是聚合性痤疮发病病机,清热化痰散结乃治聚合性痤疮之法。同时配合饮食调摄、护肤品选择,往往收效明显。
  参考文献
  [1]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29-231.
  [2]吴欢欢, 刘帅, 卜平, 等.痤疮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 (8) :31-33.
  [3]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165-1177.
  [4]李玉军, 植兰英.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理论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20 (12) :63.
  [5]秦雯.连翘及易混品的鉴别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17) :125.
  [6]吴欢欢,刘帅,卜平,等.痤疮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6,6(8):31-33.
  (收稿日期:2019-06-02 编辑:杨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4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