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清热除湿痰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治疗后血清T细胞亚群计数变化、瘙痒评分、皮损面积评分和皮损形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后的CD8+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的瘙痒评分、皮损面积评分和皮损形态评分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湿热浸淫型湿疹采用清热除湿汤进行治疗能够调节患者机体血清T细胞亚群状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与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清热除湿汤;湿热浸淫型湿疹;血清T细胞亚群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2-103-01
  湿热浸淫型湿疹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炎症疾病,由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的皮肤病,外因多为环境、事物中存在的微生物和过敏源致使湿疹发生,内因多为系统性疾病。临床上常应用抗阻胺类药物内服加以皮质醇类药物外用治疗该病,但患者停药之后病情仍易反复发作,治疗效果欠佳,而近几年来临床实践发现在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上应用中药具有显著的效果。基于此,本次研究将选择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采用分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区间为22~66岁,平均年龄(33.71±5.23)岁,病程区间为1个月~15个月,平均病程(7.32±1.36)个月;观察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区间为21~65岁,平均年龄(32.78±5.36)岁,病程区间为1个月~14个月,平均病程(7.11±1.25)个月。入选患者均通过相关临床检查符合本病诊断标准并排除伴其他严重疾病、精神疾病以及孕妇等患者,且本次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协议书。两组患者对比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地氯雷他定(生产厂家: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058)口服,每日1次,每次10mg,治疗时间持续一个疗程(14d为一疗程)。
  1.2.2 观察组患者采用清热除湿痰进行治疗,具体方法:药方中有16g龙胆、10g甘草、14g苦参、32g生石膏、28g马齿苋、16g车前子、16g丹皮、14g金银花、28g连翘、14g黃芩、18g泽泻、26g白鲜皮,开水煎服,口服治疗,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0ml,治疗时间持续一个疗程(14d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类食物,并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T细胞亚群变化、瘙痒评分、皮损面积评分和皮损形态评分。(1)治疗效果: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除,症候积分下降至超过70%代表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症候积分下降至50%~69%代表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症候积分下降至小于50%代表无效。(2)疗程结束后检测并记录患者的机体血清T细胞亚群状态(CD4+、CD8+、CD4+/CD8+)。(3)瘙痒评分:无瘙痒=0分,偶尔瘙痒且无需用药=2分,阵发性瘙痒且需要用药=4分,剧烈瘙痒且生活受到影响=6分;皮损面积评分:无皮损=0分,皮损面积≤体表面积1%=2分,皮损面积≤体表面积5%=4分,皮损面积>体表面积5%=6分;皮损形态评分:无皮损=0分,存在红斑、丘疹=2分,存在糜烂、渗出=4分,存在苔藓、肥厚样变=6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将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来比较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和t来进行组间检验,采用P<0.05代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细胞亚群计数变化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8+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详情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0例(36.36%)、有效23例(41.82%)、无效12例(21.82%),总有效率为78.18%;观察组患者中显效32例(58.18%)、有效21例(38.18%)、无效2例(3.64%),总有效率为96.36%,比较结果为(X2=14.875,P=0.0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瘙痒评分、皮损面积评分和皮损形态评分 对照组瘙痒评分(1.68±1.02)分明显高于观察组(0.83±1.01);且对照组皮损面积评分(2.01±1.52)分及皮损形态评分(1.47±1.02)分均分别高于观察组(1.02±0.96)分、(0.92±0.87)分,数据组间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湿疹在占全部皮肤病比例较高,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发病机制为内外激发因子造成迟发性变态反应,最终导致真皮表皮和浅层出现炎症。该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临床以红斑肿胀、丘疱疹、丘疹、结痂、鳞屑等为主要表现[2],常会蔓延至患者全身各个部位,发病初期症状为皮损潮红、发热肿胀,继而产生密集的小水疱,破损之后流出渗液,并存在强烈的瘙痒感,常会伴有胸闷纳呆、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及大便干结等症状,舌苔呈现黄腻或薄白,舌质多为红且脉滑数临床西医治疗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针对延缓发作和控制诊治为主,其中主要包括预防治疗、系统用药、外用疗法和物理疗法等[3]。以上方法均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副作用较大,且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医疗费用较为昂贵,患者在停药之后病情易反复发作,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在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将湿疹归属于“湿创”等范畴,多为患者濕热内生育脾胃受损引发,并且与患者平时的生活与饮食习惯也有密切联系,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风湿热邪有关,因此在治疗时需要做到清热除湿与祛风止痒。清热除湿汤中的黄芩、龙胆草与生石膏作为君药,其黄芩具有清热除湿、解毒等良效,长期服用可达到清肺的作用,龙胆草味苦性寒,具有清肝除湿热的作用,生石膏大寒辛甘,具有除烦止渴与清气分实热等良效,三种药材联合应用可将清热利湿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方中的苦参、马齿笕、车前子、泽泻与白鲜皮均为臣药,苦参、马齿笕与白鲜皮可起到抗病原微生物、抗炎以及抗变态反应的效果,而车前子、泽泻起到清热燥湿、祛风邪导湿热等作用,辅以君药增强清热除湿的效果;方中丹皮、金银花、生地与连翘作为佐药,其中丹皮和生地能够起到滋阴清热、清血分热的作用,连翘和金银花能够起到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甘草主要是对诸药起到调和的作用;纵观全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有研究表明湿疹会使患者的机体血清T细胞亚群出现紊乱情况,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而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后的CD8+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说明清热除湿汤能够起到提高湿疹患者CD4+、CD4+/CD8+比值的作用,进而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并且该药方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本次研究结果证实应用清热除湿汤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降低了治疗后的瘙痒评分、皮损面积评分和皮损形态评分,方案安全可行。
  综上所述,针对湿热浸淫型湿疹采用清热除湿汤进行治疗能够调节患者机体血清T细胞亚群状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与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邱玖红, 曹开栋, 夏淑芳. 清热除湿汤对小儿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T细胞亚群的影响[J]. 抗感染药学, 2017,101(5):997-1001.
  [2] 郑珊, 佘薇薇, 何素蓉,等. 清热除湿化瘀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湿热夹瘀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 2017, 39(9):1344-1347.
  [3] 娄金波, 李霞, 陈永华. 加味二妙汤治疗痿证(湿热浸淫型)30例临床疗效[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7, 30(2):102-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15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