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阿胶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伴中轻度焦虑25例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观察黄连阿胶汤治疗失眠伴轻中度焦虑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失眠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方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SAS评分,并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治療结束时两组睡眠情况、SAS评分均较前改善,对照组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随访时两组临床疗效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阿胶汤及艾司唑仑均能有效改善失眠及焦虑症状,艾司唑仑起效快,临床疗效更好,但黄连阿胶汤长期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值得推广。
【关键词】失眠;焦虑;黄连阿胶汤;艾司唑仑
【中图分类号】R255.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6-0095-03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西医名为“睡眠障碍”,本病是困扰人们生活、工作的一种常见的顽固性疾病,长期失眠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更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研究表明,焦虑的发生与失眠具有明显相关性[1-2]。本研究观察运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伴轻中度焦虑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襄阳市中医院收治的失眠伴焦虑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5例;
对照组男10例,女13例;年龄23~65岁,平均(50.0±12.1)岁;病程6~63个月,平均(37.5±20.0)个月。
观察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22~64岁,平均(50.0±11.8)岁;病程6~64个月,平均(32.1±19.2)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失眠伴焦虑诊断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3]。
中医阴虚火旺证侯标准参照《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4]。证见:失眠、多梦、心烦、急躁易怒、口干苦、咽干、大便干结、尿短黄等。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失眠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②焦虑评分参考《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5],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SAS评分在50~69分之间;③半年内无其他镇静催眠药物及抗焦虑药物等精神类药物使用史;④年龄20~65岁之间,神志清楚,有自主能力,依从性好。
1.4 排除标准 ①原发性焦虑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焦虑患者;②既往有精神障碍史或家族性精神障碍病史;③有心肺功能衰竭、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等器质性疾病;④既往对艾司唑仑或黄连阿胶汤有禁忌证者;⑤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剂治疗(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91,规格:1mg×100片),睡前口服1mg,服用3周后隔日减量至停用,疗程共4周。
观察组:采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方治疗,主方: 黄连10g,黄芩15g,白芍15g,阿胶15g,鸡子黄2枚(兑入),珍珠母30g,合欢皮20g,百合30g,生牡蛎30g,生龙骨30g。潮热者加丹皮10 g;烦躁明显者加郁金10 g;乏力者加白术10 g。文火加水煎至200 mL 左右,煎好后放入阿胶烊化,服药前兑入鸡子黄,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共4周。
1.6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于治疗结束时、停药后第30天随访时评价睡眠改善效果,睡眠情况评价参考《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6]。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6.5h,睡眠质量好(夜间觉醒<2次),日间精神好;有效: 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但<6.5h,睡眠深度有好转(觉醒次数较治疗前减少),日间时有精神症状,可影响日常生活;无效: 较治疗前失眠、焦虑症状无改善,睡眠时间、深度无增加。总有效率 = ( 临床痊愈+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②SAS评分 参考《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5],使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焦虑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第30天随访时进行SAS评分:<49分为正常,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69 分为重度焦虑。③不良反应 观察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事件。
1.7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使用 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疗效较好;随访时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前降低至78.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仍为68.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S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随访时,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随访时,两组评分均较治疗结束时有所上升,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上升少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3例出现嗜睡,1例出现恶心、口苦口干,1例出现头痛,观察组1例出现口苦、便秘。患者均耐受,未退出治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当失眠病程迁延时,往往对人的情绪会产生消极影响,部分人则会出现焦虑状态。目前临床上常见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有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艾司唑仑作为常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由于其起效快,生物利用率高,相较于其他镇静药物安全性较高,出现反跳性失眠情况较少,适合作为失眠初期使用药物[6-7]。在基层医院中,艾司唑仑的临床使用率和患者接受度相对较高[8-9]。艾司唑仑虽能有效改善失眠、焦虑症状,但是其改变睡眠结构的作用,可能会出现晨起宿醉反应、嗜睡、日间昏沉、乏力、兴奋等症状,甚至出现药物依赖和成瘾性[7]。有报道称使用艾司唑仑会出现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共济失调、尿失禁等症状[10]。同时由于艾司唑仑经肝脏和肾脏代谢,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谨慎用药。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该方由黄连、黄芩、阿胶、芍药、鸡子黄组成,方中黄连、黄芩泻心火;阿胶、鸡子黄滋心肾之阴,如此使水升火降;芍药配黄芩、黄连,酸苦泄热;配阿胶、鸡子黄,酸甘化阴;诸药配伍,以清热为主,兼以滋阴,为少阴热化证的代表方,并被广泛应用于失眠与精神类疾病中[11]。赵玉堂[12]研究表明,黄连阿胶汤能使小鼠血清gABA水平升高,通过调节gABA能神经元的释放发挥抗焦虑作用,汪坤[13]研究发现黄连阿胶汤中使用的鸡子黄能通过降低焦虑模型小鼠脑内5-HT含量和降低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释放增强抗焦虑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药物均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和焦虑情况。但组间比较,治疗结束时对照组SAS评分和有效率均高于观察组,提示艾司唑仑临床疗效较好,总有效率较高;随访时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观察组随访时临床总有效率、SAS评分与治疗结束时效果相当,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和SAS评分均较治疗结束时有所降低,提示黄连阿胶汤效果更稳定,远期疗效较对照组好,疗效持久,无明显反跳性。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黄连阿胶汤较艾司唑仑相比起效较慢,临床总有效率较低,但疗效较稳定,且基本无不良反应。提示在临床治疗失眠的过程中,可以惯序配合使用艾司唑仑片和黄连阿胶汤,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从而提高整体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雅丽,黄俊山,曾爱雪,等.门诊失眠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0):2435-3437.
[2]沈宝云.失眠伴发焦虑抑郁状态201例分析[J].北方药学,2014,11(2):133.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68-69.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8(6):3-10.
[5]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53-156.
[6]中華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5):325-335.
[7]瞿萍,陈贵海.失眠的药物治疗[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2,10(2):50-54.
[8]张俊青,李荣琴,王年生,等.我院门诊2012—2015年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17):2323-2325.
[9]孙玉刚,吴红艳,姚雪.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临床使用分析[J].药事组织,2010,19(11):44-45.
[10]王启娟,滕洪松,李成建.艾司唑仑不良反应近况文献概述[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20(3):170-171.
[11]马超,柴可夫.黄连阿胶汤临床应用及理论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996-999.
[12]赵玉堂.黄连阿胶汤对高架十字迷宫焦虑大鼠模型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0):281-282.
[13]汪坤.基于小鼠焦虑模型研究黄连阿胶汤中鸡子黄的配伍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10):10-21.
(收稿日期:2019-01-11 编辑:杨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69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