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消渴汤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消渴汤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糖尿病患者,按患者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联合使用黄芪消渴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DM治疗中应用黄芪消渴汤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黄芪消渴汤;糖尿病;不良反应
引言
糖尿病是常见慢性疾病,患者血糖值异常,而如果患者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并进一步加重,则会产生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也就是糖尿病肾病,患者不仅出现有口干、尿频等糖尿病临床症状表现,同时肾功能也受到侵害。针对这一情况,临床中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快速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而中医自拟黄芪消渴汤快速调节患者肾脏功能,因此本文围绕自拟黄芪消渴汤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展开探索,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入院顺序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DM患者58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1例,男女比例为20:11,年龄47~81岁,平均(68.61±4.21)岁,病程3~12年,平均(8.12±1.15)年;对照组27例,男女比例为17:10,年龄45~80岁,平均(68.03±4.17)岁,病程4~11年,平均(8.08±1.09)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主要措施涉及到控制饮食、降糖以及健康宣教,同时采用西药治疗,采用盐酸贝那普利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前者每天10mg,后者每天20mg。实验组采用中药黄芪消渴方进行治疗,具体药物成分有30g益母草、30g黄芪、20g黄精、20g山药、20g麦冬、20g沙参、15g白术、15g五味子、15g女贞子、10g川芎、6g生甘草。按照患者的具体症状以及临床表现适当加减药物,对于血压偏高患者添加10g石决明、10g钩藤;对于视力下降患者添加10g菊花;对于水肿严重患者添加10g泽泻。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顿服。两组患者均以10d为一个疗程,总共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恢复,血糖明显降低;有效:患者症状和体征基本改善,血糖有所降低;无效:血糖无任何变化甚至增加。②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下降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2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代谢异常,肾小球硬化,并多表现出尿蛋白指标过高的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威胁,同时由于肾病较为缓慢,给临床治疗工作增添了难度。糖尿病肾病的引发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糖所引发的代谢异常、高血压、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等,单因素或是多因素作用均能够引发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方法通过控制患者血糖、血脂以及血压指标来进行药物治疗,但其疗效无法达到预期,而黄芪消渴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中医理论中将糖尿病肾病划分为“消渴”“水肿”范畴内,认为发病主要诱因在于患者体内痰湿,血液流动不畅,气虚体弱,进入病情晚期后,患者内脏受损,体内阴阳不调,与西医单纯药物治疗相比,中医治疗标本兼顾。本次研究中采取了自拟黄芪消渴汤中药方剂,对于糖尿病肾病具有针对性疗效,其中黄芪适用于肢体乏力、阳气虚弱、肾炎水肿以及盗汗等症状,与白术、党参配伍使用,能增强药效;女贞子补肾;五味子补气生津等,在中药材配伍作用下,养气补虚,活血、固本,药效显著。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代谢异常、肾小球硬化以及多种尿蛋白指标异常的症状,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会形成严重威胁,同时因为肾病发展性特征,导致临床治疗难度较高。糖尿病肾病属于“水肿”“消渴”的范围,认为发病原因在于身体内的痰湿、血流不畅以及气虚体弱,在疾病进入到晚期之后患者的内脏会遭受损伤,此时体内阴阳会不协调。黄芪消渴方对于糖尿病肾病具备一定的针对治疗效果,黄芪可以用于肢体乏力、阳气虚弱、肾炎水肿等症状,和白术、党参等药物的配合应用,能够达到养气补虚、活血固本等疗效,可以达到标本同治的作用。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同样也是现阶段临床治疗DM的首选用药,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但其不良反应也较为常见,包括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痛和乏力等,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现代中医学认为,DM当归属于“消渴”范畴,多由情志不调、郁久化火所致,临床治疗当以阴阳调和,疏肝理气和滋阴清热为施治原则。黄芪消渴汤是一种新型的自拟汤剂方,主要由黄芪、干地黄、天花粉、怀山药、女贞子、丹参和陈皮等药材组成,其中,黄芪、干地黄可补肾填精,养肝益血;怀山药可健脾补肺,固肾涩小便,为消渴主要;女贞子和白术作为辅药可增强益肾敛阴功效,此外再配比丹参、陈皮、大枣和姜片等,可滋阴治其本,清热治其标,促其阴平阳秘。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使用黄芪消渴汤治疗可以增加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本次研究仅针对一种常规西药进行探讨,其标本研究不足,还需在今后对中西医结合治疗DM更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将黄芪消渴汤用于DM治疗中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可训,冯均信.加减黄芪消渴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5):103-10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李承.消渴湯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3):68-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7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