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阵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需要优秀的校企合作课程支撑。本文首先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确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其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紧跟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更新课程内容、着力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最后,总结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效益与不足,为进一步做好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打好基础。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課程;电子信息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0-00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0.004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论断,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新时代的使命。《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1]。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应该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职业要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地方性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均设定了应用型的培养定位,开展了应用型专业建设的工作。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根本,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教学内容和生产过程相联系[2]。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纷纷探索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等相关问题[3]。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遵循“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企业主导、学校把控”的原则,探索了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方法,并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进行了实施。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方针,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4]。淮阴工学院位于长三角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达,是淮安市区域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需求极大。以2018年11月举办的“淮安地区暨淮阴工学院2019届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为例,企业提供的电子信息类岗位超过1000人,仅纳沛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德淮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需求便将超过200人。企业能够提供的岗位主要有:设备工程师、可靠性分析工程师、工艺整合工程师等。以纳沛斯半导体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经营高科技半导体芯片的研发、设计、测试、生产业务等,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电源管理芯片、显示驱动芯片等领域。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芯片封装测试智能车间。通过与企业沟通,也了解到半导体产业技术更新快的特点,部分应届毕业生实践能力弱、再学习慢,导致企业培养投入大,人才成长周期长。同时,大部分企业都希望实现招聘人才的本地化,以实现人才留得住,技术团队稳定化,从而最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地方半导体产业和通讯产业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践,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的捷径。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践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学校广泛调研,筛选能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中型企业。在2016年初,与纳沛斯半导体有限公司、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和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达成了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协议,以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合作开发校企合作课程。相关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建设思路是“企业导师主导、校内教师把控、校内理论教学、校外实践教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企业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的评价体系,做好过程性评价与考核工作。同时,针对企业实践基地,学校为企业颁发了实践基地证书,为实践的基地制定了合理的实践评价制度,为学生的企业实践做好评价工作。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班”为例,共建课程包括与半导体技术相关的《集成电路制造基础》和《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技术》等,与通信技术相关的《激光原理与技术》和《光纤通信》等课程,以及生产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生产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教室、实验室对公司的产品进行应用实训、仿真设计;二是在纳沛斯半导体有限公司、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和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芯片制造、封装的生产和测试工作。为进一步做好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践,达到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升华,学院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和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放置到企业环节实现,主要包括:2017年8-9月,学校组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熟悉生产环节;10月上旬,学校组织参与校企合作课程的企业工程师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筛选大会,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大会。由企业导师和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自愿结对原则,确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选择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环节的学生,毕业设计题目都来自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纳沛斯半导体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研发环节和产品制造环节。题目确定以后,学生进入企业相应部门进行毕业实习,完成毕业设计相关工作。部分学生题目如下:“基于0.13umCMOS工艺的跨阻放大器仿真设计”、“无人机驱鸟系统设计”、“光电检测电路噪声分析”等。学生均较好地完成了毕业设计,并有多位同学留在上述公司的研发部门工作。纳沛斯半导体有限公司、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等公司近几年投资规模大(百亿级)、投资技术先进,各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提升较快,在技术研发、设备维护、车间质量控制、失效性分析等方面缺少大量人才储备。因此,在2018—2019学年,在上一学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校企共建课程开发,一共有12门专业课程由有关公司和学院共同进行课程开发,目前进展良好。其中,对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则更侧重于半导体制生产方面培养,开设了半导体封装、集成电路制造等方面的课程。 三、校企合作课程实施的效益与不足
通过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企业的人才招聘及培养降低了成本,最終实现了三方的共赢。绝大多数同学通过对不同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课程,学习了Cadence、ADS、COMSOL等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在软件应用能力方面得到了较大提升。通过对电子信息产业生产环节的参与,对半导体芯片的生产、封装与测试,对通讯行业的产品研发、调试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通过在企业的实习或毕业设计环节,学生与企业研发人员共同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熟悉了不同的企业文化,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好了准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中,遵循了其他高校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做了合适的调整,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但是,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提高的地方:(1)淮安地区半导体产业发达,但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制造、封装与测试环节,缺少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仍是不足。(2)大部分参与校企合作课程的企业都从企业需求出发制定教学大纲,重视把企业实践技能传递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学深度与广度的结合。(3)企业教师由于缺乏授课技能的培训,不够重视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对MOOC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使用也比较少。
参考文献:
[1]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
[2]邵雪航,宋龙宾.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4(4):158.
[3]王磊,李双喜,任玲玲.“三位一体化”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33.
[4]沈健.江苏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14(4):6.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朱铁柱(1988— ),男,汉族,江苏涟水人,讲师,研究方向:模拟集成电路教育教学。
季仁东(1979.8— ),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教学。
王马华(1966.6— ),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教授,研究方向:工程光学等课程教学。
基金项目: 本文系淮阴工学院2017校教改课题《分类教学 交叉融合 多模式下电子信息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201A175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2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