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中专“双师型”教师“送、下、带、引、聘”培养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农东昕
【摘 要】县级中专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上担负着农村地区第一线的重任,其师资质量直接影响着县级中专教育的质量。然而县级中专教师素质现状不尽如人意,已成为制约县级中专学校健康发展的瓶颈。一位教师的成长,一般要经历准备、适应、爬坡、成熟和回归五个阶段,县级中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采取“送、下、带、引、聘”综合培养机制,进而达到加强县级中专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县级中专;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2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经济产业有了较大的变化,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县级中专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上担负着农村地区第一线的重任,其师资质量直接影响着县级中专教育的质量。然而县级中专教师素质现状不尽如人意,已成为制约县级中专学校健康发展的瓶颈。2008年以来,广西实施为期三年的职业教育攻坚,2009年初,自治区政府与教育部签订协议,联合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经过三年职教攻坚的努力,全区累计投入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经费达75亿元。高度密集的投资迅速扭转了广西职业学校基础设施长期薄弱落后的面貌,但中职师资队伍却远远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县级中专学校更为明显。加快县级中专教师队伍建设,从数量提升转换为内涵式发展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积极性高、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
一、“送”
在教师成长阶段,要“送”到教育培训基地进行教学技能、专业技能、专业前沿问题及双师型教师的培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教育正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教育技术越来越先进、教学手段与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等。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的变化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与知识,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塑造良好的职业品德,才能应对时代的挑战并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培训是帮助教师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促进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途径。
學校可以采用“多条腿走路”的方法,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途径,选派教师代表参加上级主管部门、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等主办的师资培训班、学术会议、职教论坛及讲座等,由这些教师回来后再对其他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把职业教育专家、研究者请进学校讲学,让教师们及时了解省内外的职教现状与发展动态,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掌握职业教育的最新理论,借鉴先进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开放的姿态,接受新观点,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下”
在教师成长阶段,要“下”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上岗、顶岗实践。
2006年9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06〕11号)。《意见》以“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为目的,规定了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要求、内容、形式及组织管理等。
教师到企业实践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为教师到企业第一线体验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创造条件。目前的产学合作尚停留于自发阶段,学校一头热,企业却很冷,不少企业只是一边抱怨“技能型人才短缺”,一边又不愿承担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不愿意为教师顶岗实习提供机会。产学合作,为教师提供实习岗位,缺乏宏观引导和政策、制度的支持,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企业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出来,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没有法律和制度保证,又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因此,要在国家层面建立产学合作制度,引导企业接纳教师实习,接纳学生锻炼,职业教育向制度化、互利共赢方向发展。
三、“带”
在教师成熟阶段,要“带”青年教师尽快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
师徒制即传统形式下由师傅来带徒弟这样一种制度,此在职培训模式也是最传统的方式。由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直接带一个或者几个“新生”教师。该模式属于强综合性模式,通常分三类培训对象:新入职的;虽有教学经历但需要一些专业辅助的;有助于从专家教师那里获得经验传承的。师徒制可短时间实现培养目标,这个培训时间并不固定,培训期限完全由目标决定,同师徒双方素质、培训资源及培训主体努力程度密切相关。通常,该模式下培训程序依次为方案拟定—师徒遴选—组织配对—言传身教—验收达标。
青年教师要参加“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以“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和“以技促新”等方式,通过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来带动教师整体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如经验丰富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通过“指导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推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引”
在教师成熟阶段,要“引”领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在业界公认的教师成长公式中明确描述“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科研创新=实力+方法”,而结合这一公式我们就不难发现,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而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中职教师经历的正是不断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过程。课题研究的进行能够使得中职教师在实践探索中吸收业界先进经验,从而能够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
因此,学校应该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教科研氛围,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奖惩分明,让教科研工作制度化。通过选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核心,渗入所在教研组,精选若干名自愿加入,业务精良,有较大上升空间的青年教师,组成以教研组或专业命名的学校教学团队。在经验丰富的教师引领下,积极开展示范观摩课、特色校本教材研发、教学资源库开发、精品课程建设、外出考察学习等活动。 五、“聘”
要“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到学校传授专业技术;“聘”请专家教授到学校讲授新理念和新教育技术。
目前中职教师数量不足,基于中职教师需要丰富职业经历和实践技能的职业特点,应该主要增加聘用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来自工作岗位第一线,多是专业人才,工作经验丰富,可以带来最丰富和最前沿的行业信息和技术,带来企业用人的标准和要求,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便于学生就业和为社会服务,学校也因此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节省了大量的教师培训费用,可谓一举多得。美国社区学院专职教师占学校教师35%至50%不等,其余为兼职教师。德国的职业教育,由于实行“双元制”教育,学生60%至70%的课在企业进行,完全由企业人员担任教师,30%至40%在学校完成,主要由专职教师教授理论与普通文化课。我国教育部提出中职教师中兼职教师比例要占到30%以上,应当引导更多的中职学校朝大量聘用企业兼职教师方向努力。
目前县级中专学校大部分教师的学历是本科学历,教育部认为这是一个达标学历,而美国、德国等西方國家,一般要求硕士学历、甚至是博士学历,并且要有2-5年工作经历,还要接受过教育学、教学法、心理学等方面的教育。但目前我国的现状是大量的博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就业都想去大学工作、或是留在大城市学校工作,不愿到县级中专学校工作。要改善目前县级中专教师高素质研究型人才偏少的问题,可以通过聘请大学专家教授到学校讲授新理念和新教育技术。
县级中专的地域特点,决定了其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有不同于城市同类学校的地方,会碰到城市中专学校没有的一些困难。打造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积极性高、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县级中专生命力的保证。我们希望通过“双师型”教师“送、下、带、引、聘”培养机制,能够达到推进县级中专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大成.基于名师工作室的中职教师“四高”发展的探索[J].职业,2018(21):59-60.
[2]秦晓娜.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张莉.福州市中职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4]李婧媛.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5]黄碧珠.中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探析——主要发达国家提升中职教师实践工作经验举措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4(21):91-96.
[6]戚林.中职教师基本素质要求与基层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12):44-46.
[7]林春丽,郭正波.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与对策——基于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抽样调查[J].高教论坛,2012(09):38-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7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