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双师素质”导师队伍的培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戚海峰

  【摘 要】我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在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期间积极构建和培育“双师素质”导师队伍,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本文从“双师素质”导师队伍如何建立、如何培育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也提出如果实现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密切协同,“双师素质”导师队伍将进一步发挥效能。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校企合作;“双师素质”导师队伍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机制建设与实施”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VE3128)。
  【中图分类号】G6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1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标志现代学徒制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同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对试点工作开展提出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1]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作为学校的传统专业,始终坚持在特色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特色。2012年学校和天津好利来工贸公司正式签订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和订单培养协议,2012-2014年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期间,创新了“岗位对接、淡入旺出”人才培养模式,所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创新、校企合作经验等研究成果获2014年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此基础上,我校作为天津市现代学徒制中职类试点学校,于2015年开始与天津市好利来工贸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育人环节中师资队伍在整个育人模式建立、实践和完善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双师素质”导师队伍的建立
  国家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是1995年《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对“双师”的内涵有“双证说”、“双能说”、“叠加说”和“双层次说”四种理解[2]。随着国家骨干校、示范校等建设项目的推进,职业教育对“双师”的理解更多的聚焦在双素质上,即教师素质和技师素质,不再具体到学历、证书等本本的要求上。这为现代学徒制“双导师”的建立解了绑、提供了依据。
  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中,师资队伍绝不能单一的由学校教师组成,也不能完全交给企业师傅。应该是校企双方共同打造的一支“学校+企业”模式的导师队伍,以实现校企共育人。
  首先以育人目标为出发点,高标准制定《导师聘任标准》,对导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做出明确规定;再由学校和企业提供具有较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员名单,根据标准,校企共同选聘、任命,承担试点班级教学管理工作,形成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员工组成的技术水平高、组织管理强的“双导师”队伍,既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共同培育具有良好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双师素质”导师队伍的培育
  1.互聘、互用机制要先行。
  《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到“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这是一个制度层面的平台支撑,要想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实、开展的深,校企共同聘任的双导师必须打破束缚,和校方、企业方均签订导师合同,以便更明确责任。在育人环节实施中才更有的放矢,避免出现相互推诿。
  2.岗位交流实践是关键。
  虽然在选聘时择优选用,但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可完全避免教师更会教、师傅更会干的现象,因此学校教师要在学生实习岗位进行实践锻炼,要深度参与学生企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例如,在学生进入实岗实训环节时,学校教师必须要跟岗,使学校教师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师傅要参与学校实训室教学实施,要参与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工作,例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师傅要每周参与1-2次班级活动、安全卫生检查等管理工作,使企业师傅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上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提升。通过这样的岗位交流,实现“双导师”师资队伍的在岗在职培训,提高双导师对学生的了解,进而提升双方的教学和管理效能,也可更好的学习对方的“所长”,经过两三个试点班之后,并可实现“学校+企业”大于学校企业的效果。
  3.学生评价反馈做参考。
  在现代学徒制下,学生具有双重的身份,他们不仅是中职院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准员工,学习地点不仅有学校,还有企业,要做到在掌握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应用于实际岗位中,所以比单一的学校教育要求学生的能力更高,同时对“双导师”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能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指导。
  那学生作为主体,对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企业师傅的教学能力、育人责任感都会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因此,他们的评价反馈是及时对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每学期要求学生对本学期两位导师进行满意度调查,结合学校、企业考评结果形成综合测评意见,作为下学期是否聘任的依据。
  4.及时调整和优化是保障。
  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是产教学的高度统一的模式,也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模式,作为试点工作,必须要高标准高质量的推进,才可在后期复制和推广。因此在试点中,使用了PDCA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在“双师素质”导师队伍的培育过程中,一旦发现综合测评意见问题比较突出,要及时进行深入检查、做出调整、优化,以保证育人模式的良好运行。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双师素质”导师队伍作为教育实施的主导者,它的建设是推動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和开展的重要保障,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协同进行,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2]金星霖.“双师型”教师的起源、内涵及其培养[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10):16-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7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