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梁雪梅

  【摘 要】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步伐的日益的加快,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开始进城务工,这便出现了很多的留守学生。这些学生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因此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都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如何更好的关怀留守学生,使其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农村留守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出发,积极探讨了提升农村留守学生道德水平的策略,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道德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2
  留守学生也叫作空巢学生,其父母往往有一方甚至双方都在外地打工,子女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有时也会将其交给一些亲戚。可是,留守学生的情况相对较差,其生活、教育条件更差。一些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留守学生的数量高达2000万,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攀升。面对这样庞大的人口数据,解决好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就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思想道德情况
  (1)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很多留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甚至有很多留守学生催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观念,很多留守学生一味的追求享乐,甚至还鼓吹读书无用论。(2)情感教育的匮乏。留守学生长期得不到亲情的关怀,因此在面临很多事情时也会缺少自信心,对于自身能力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旦碰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得到父母的鼓励和开导,情绪无法得到排解,因此性格也比较孤僻。(3)缺乏远大理想。学生家长长年不再身边,无人对留守学生进行督促和引导,留守学生往往都是自然成长的,因此常常会养成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坏习惯。
  (二)生活教育情况
  数据表明,留守学生的生活以及家庭教育一般有三种形式:(1)隔代监护型;(2)亲朋监护型;(3)自我监护型。
  (三)道德心理出现偏差
  留守学生一般都是由亲属照看的,但亲属的照看和父母的关怀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亲人的照顾一般都停留在孩子的生活层面,不重视孩子的成长。隔代监护的形式则使得监护职责流于表面,因此不能很好的尽到教育责任。部分亲属虽然答应帮助照看孩子,但是态度却十分淡漠,所以,留守学生的生长状态是完全自由的。道德心理上的偏差会使学生与社会发展相背离,很多学生养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坏习惯,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
  二、农村留守学生发展现状的成因
  (一)社会不良思潮的作用
  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水平的飞速提高,使我国受到了很大的国际思潮冲击。青少年阶段学生尚未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对于是非的判断不尽准确,因此会产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江湖义气等坏习气,农村留守学生的道德建设也变得举步维艰。
  (二)家庭教育方式比较落后
  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常会在物质层面给予孩子补偿,整个成长过程所接受的都是物质奖励,在心理、情感以及思想道德层面并未得到过系统的教育。
  (三)學校教育不当
  农村地区的教育都是以应试为主,往往会产生“重智轻德”的现象,思想道德教育往往会被忽视。且学校与家长之间也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在道德教育方面一片空白,学校无法知道学生在家中的思想行为状态,导致农村地区留守学生道德教育缺失的严重问题。
  (四)校外同龄人的不良影响
  初中阶段学生行动能力逐渐提高,与社会接触的意愿也比较强烈,校外也有很多与他们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其辍学但年龄又比较小,所以在家里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这部分问题少年也会对校内学生产生恶劣影响,不利于在校生成绩的提高和良好品行的培养。
  三、解决留守学生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改进家庭教育方式
  (1)不能只使用物质教育的方法,父母必须做好情感教育,并且在理念上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够真正杜绝不良道德形成的因素,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2)注重培养子女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家长和子女沟通期间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思想情感变化以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对其实施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做好学校教育引导工作
  (1)要对目前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以制度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要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应试,这样才能够发展起以学生为本的制度,要将学生的兴趣、特长、个性以及气质作为出发点,要保证每一个留守学生都能够接收到高水平的素质教育。(2)要将德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能有显著的提升。(3)做好留守学生的情感教育,建立每一个“留守学生”的专项档案,将学生的家庭状况、联系方式等都记录在册,为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提供方便。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也应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不断提高社会关注度
  要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提高社会的关注度,这样才能够为农村留守学生建立良好的成长氛围与完善的教育监护体系。要对网吧、游戏厅等进行严格的监管,严格禁止未成年人入内,避免其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此外,还需要积极进行农村文化环境建设,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文化氛围与社会习惯,使留守学生能够处于积极乐观的社会环境内,接受良好的熏陶,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结语
  总之,农村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但现今我国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应将留守学生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要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这样才能够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赵潜,李艳娇.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17-19+22.
  [2]罗韩.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走出初中语文教学困境[J].学周刊,2019,15:97.
  [3]刘静.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4:157-159.
  [4]魏赟霞.班主任借助新技术做好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J].文教资料,2019,09:181-182.
  [5]丁耀武.农村初中班级德育工作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08: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7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