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混合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课程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邓韦

  [摘           要]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混合教学”模式融合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有利于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开展混合教学模式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践中,以移动通信与网络优化课程为例,根据知识体系与职业岗位需求项目化课程内容,围绕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活动整合教学设计,以实际任务为驱动、问题为引导,合理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同时借助信息化资源和手段,解决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关    键   词]  混合教学;项目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232-02
   近年来,随着教学平台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正逐渐走进高职教学。混合教学模式融合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综合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形式、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教学形式和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目前,移动通信与网络优化课程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的不足是:(1)教学效率低,教师累、学生困,课程教学以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2)单个知识点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好,但是放在系统背景下学生往往无法将知识点与系统挂钩,这会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将大部分需要学生识记和理解的内容转移到线上,学生自主安排课前学习时间和强度,课堂上主要进行答疑解惑、讨论、应用、设计、分析、评价和创新,拓展了传统课堂的空间,特别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课程提供了多维教学空间和多样化教学方式。本文将移动通信与网络优化课程为例,探讨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如何进行课程改革,以促进混合教学效果,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课程教学设计需求
   移动通信与网络优化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学习对将来学生从移动通信设备维护、网络设计和优化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对真实场景和过程的体验,被动接受知识,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难以灵活地迁移应用。通过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结合起来,强化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探索
   课程根据知识体系与职业岗位需求项目化课程内容围绕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活动整合教学设计,建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具体教学实施中以现网实际任务为驱动,问题为引导,合理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同时借助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微视频、Flash动漫以及仿真软件等信息化资源和手段,解决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流程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移动通信与网络优化混合教学设计表
   (一)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知识体系与职业岗位需求倒推课程所需的支撑知识。知识重组为项目化课程内容,每个项目以问题引入方式进行任务分解,不局限于教材章节顺序授课,基于知识体系与职业岗位需求形成模块化课程内容,每个模块下包含相应的项目。课程内容整合后分为三大模块、六个项目。每个项目相互独立,能力要求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最后融会贯通。
   (二)课程和学习对象预评估
   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知识点难易划分、教学进度的设计、扩展知识的准备、习题的搜集。通过调查问卷、摸底测试,结合授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情况了解来调查学生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为后面教学资源的设计和教学实施做好准备。
   (三)教学资源提供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四大资源:基本资源,包括课程信息、课程大纲等;自学资源、参考资料等,微视频主动创造符合自身需要、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愿意学,也学得完;活动资源,包括专题讨论、主题阅读、评论等;评价资源,包括考核标准、测试与作业及课程成绩等。通过创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查漏补缺提供全媒体资源,改善目前学习资源以课件和教案为主的单一化问题。
   (四)教学实施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将具体的真实的事物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面对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教学知识点的性质创设相应适合情境:偏应用型知识适合实际工程案例情境,偏理论型知识更适合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并根据不同班级的学习风格进行调整。
   2.预习反馈、发现问题
   根据学生课前任务单或者课前自测题及讨论区发言等完成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这个环节是在时间允许情况下选取课前任务完成质量高的小组进行汇报,给学生展示和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有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
   3.问题解析
   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讨论、操作、发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教师更多地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加强师生互动。
   4.在线测试
   重难点部分出相应题目,应用云课堂软件进行“随堂小测”,实时了解学生重难点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5.总结评价
   让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总结,总结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点梳理的过程及锻炼表达能力的过程。
   6.课后任务
   包括拓展任务和下次课的任务单。考虑到学生的时间问题和接受能力,课后任务宜精且少,多为小组方式提交或者便于学生操作完成的,这样学生更愿意去完成,更容易有学习成就感。
   (五)课后深度反思
   课后深度反思包括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以及对自己教学情况的分析。学生评价实施全程评价,线上和线下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涵盖课前、课中和课后,具体包括课前预习作业、课堂表现、课堂测试、课后任务四部分;评价内容多元化,除了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考查,更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习参与度等方面的考查;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在保留原有教师评价的基礎上,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实施学生对教师评价,为了促进课程的改革,提高教育品质,帮助教师有效收集学生对授课的意见和建议,设置了期中和期末两次满意度调查,从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模式两个方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满意度调查机制能够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效改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教学改革。
   三、结语
   将混合教学模式在移动通信原理与网络优化课程中运用实施,融合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有利于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能够将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结合起来,强化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荣怀.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谢幼如.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37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