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汤艳霞 李青

  摘   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兼具人文性以及自然性。现代化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教学领域的实际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高中阶段的区域地理非常复杂,知识结构有一定的逻辑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将微课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运用到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有一定优势。文章从微课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出发,探讨了如何运用微课开展区域地理教学。
  关键词:微课;高中区域地理;应用探究
  作者简介:汤艳霞,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第二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地理教学;李青,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第二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地理教学。(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课题“高中区域地理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课题编号:AH201824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3-0029-02
  微课教学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实现先学后教,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的主要优势是以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片段为内容,编制出十分钟内的短视频。学生结合实际需求,选择自己需要的微课资料,实现对知识的自学。在区域地理的实际教学中对微课进行应用,可以满足高中生的自学需求,并促进区域地理实际教学效率的提升,帮助高中生加深对区域地理知识的理解。
  一、微课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微课逐渐成为实际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软件应用进行微课的制作。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区域地理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知识点在课前以及课中无法突破,但是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检索需要的微课资源。教师将各类短视频上传到网络空间,以满足学生课下自学的需求,而且播放视频不受时空及次数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地自主学习。[1]
  二、微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1. 区域地理的内容特点及认知基础的适宜性。区域地理知识是初高中地理、自然以及人文地理的结合。对区域地理部分的内容进行学习时,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并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取相关的原理。区域地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对区域的特征进行了解,并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法,为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提供基本的服务。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课前可以借助微课,提前接纳新知识。[2]
  2. 区域地理中的迁移能力及思维方法的学习目标。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复杂的,教材上的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是依据认知区域的思路进行编制的,每个章节都对应一类地理问题,分析的思路大致相同。涉及的内容有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等,这些内容与高中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及自学的欲望,帮助学生将同类的问题进行正确归类,促进对区域地理的知识迁移。[3]
  区域地理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中重点考查的部分。区域地理的考核方式非常灵活,考核内容也比较多样化。微课可以帮助學生实现对区域地理的自主学习及积极思考,在区域地理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促进高中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区域地理微课有效性教学评判的思考维度及评价依据
  1. 有效性教学评判的思考维度。教学是互动的过程,教师在区域地理的实际教学中,采用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应该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对区域地理的有效性教学,主要从教师、学生及教学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分析其发展是否达到教学的目标;二是从教师的层面上,分析教学任务及区域地理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有效教学的评价依据。新课标是对区域地理实际教学效果重要评价的来源。教师要结合区域地理的教学特征,将微课应用到实际授课中,课前为学生布置区域地理的自学任务,课中组织学生对区域地理展开合作探讨,并对他们进行辅导和点拨。学生要积极参与区域地理的学习,用最短时间实现对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提升地理素养及地理能力。
  四、区域地理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1. 把握适宜区域地理微课教学的类型。区域地理中有程序性、陈述性及条件性三种类型的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对地理位置以及地理演变进行介绍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知识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学生借助微课,通过自学就能掌握这部分知识,不需要教师重复性讲解,只需要恰当地对学生加以点拨即可。如区域农业发展部分,将东北地区作为研究案例,涉及对自然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的分析,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展现东北地形图,让学生进行自学,掌握东北地区的情况。
  程序性知识通常包括地理成因、区域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无法单独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在开展区域地理的授课中,对于基础知识部分,可以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对于一些学生无法在课前完成自学的部分,可以拿到课中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在“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中,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一个知识难点,在观看雨林生态的循环示意图之后,学生都能理解,但是对于一些还是无法理解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以便学生能更好、更深刻地理解。
  条件性知识是在掌握前两类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应用知识,可以进行课上的探索或者课下练习。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实现对自身能力的突破。
  2. 教师要提升微课教学能力。在区域地理的实际授课中,教师要具备对微课的应用能力,为学生设计自学任务清单,组织课中合作学习及课后反思,注重整体授课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注重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在微课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调动学生对区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维持学生微课学习的活跃状态。
  3.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区域地理的实际授课中,教师要在微课的应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包括区域地理学习氛围、班级的容量以及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等。除此之外,学校需要重视对地理学科的实际教育功能,在微课教学的设施方面进行完善,促进学生在区域地理学习中进行自主探讨与合作;建立微课资源库,满足学生的自学需求;建立学习评价机制及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不断提升对技术的应用能力。
  总之,在高中阶段的区域地理的实际授课中,教师要积极地开展微课应用,意识到微课教学的实际价值,并积极探索运用微课的思路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章新强.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以“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4).
  [2] 张静,张胜前.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以“热力环流”教学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4).
  [3] 余平,张蕾,石培军.融合本土教学资源,培育地理核心素养——例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的编写[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3).
  责任编辑 钱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48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