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理论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为了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颁布了很多政策,目的就是为构建起健全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以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措施。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探讨分析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并结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政府政策资金支持,校企拓展合作空间和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服务体系
  一、前言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取得较好成效。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措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目前内外部因素进行深入客观的分析,如何构建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新体系,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现状
  (一)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困难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发生一系列新变化,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发生变化,经济结构优化发生变化,生产结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大学生创业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作为高校毕业生这一就业群体,这将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很大压力,大学生创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通过相关资料查询了解到大学生创业就业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创业困难主要体现在创业意识较低;二是在就业方面就业困难主要体现在工作经验缺乏。
  (二)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工作不重视
  有的高校认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有的学校则认为,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还有的学校认为,主要是学习一些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但很多高校觉得创业是学生个人行为,其次,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涉及方面较广,比如政策、资金、师资等,又因大学生创业成功概率较小,投入较大,成效无法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所以很多高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资金投入供给不均衡
  有的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还不完善,使得学生没有得到系统的创新创业实践,缺乏实战经验。有的学校和地方互动不多,给学生提供的融资服务途径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创业启动资金,丧失创业机会。还有的学校对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具有实战经验的师资力量。
  (四)校企对接不紧密
  大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扶的宣传和实践环节主要是以创业计划大赛或者课题申请为主要内容,而对于互动分享、实践等环节重视不够,只有学生经过实践锻炼才能对企业经营管理有所掌握,才能够积累一定的创业经验,高校缺乏这些有效的创业实践平台,企业对接不紧密,无法给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创业环境和条件。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意义
  (一)有利于信息服务效率提升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和获取、分析、评价信息紧密相关,因此,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效率提升,要做好信息高效传导支撑,以保证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能够更快地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建设运用各级各类创业服务网站和微信等网络平台,通过平台进行创业政策宣讲、创业项目推介、创业知识学习和创业疑惑解答,便捷高效的开展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工作。
  (二)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大学生学习平台资源,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让大学生全面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塑造品格,内化创新创业精神。让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良好的意志品质等等素质。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强化专业技能,提升他们的沟通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提升市场洞察力、专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三)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科特点,将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结合,采用学科专业加创新创业,创新创业与学科互为融合,互相渗透,将创新创业理念与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建立适合专业目标需要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等环节体现,在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出特色。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得到全面开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包括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理论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为创业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创业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检验和丰富理论教育的直观标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设置不明确,对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一种科学理论体系,有些高校甚至未开设相关课程。有些高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对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师资力量匮乏,实践教育环节薄弱
  面对创新创业指导服务问题,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学校给予指导服务工作是多样化、全程化的指导服务,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創新创业政策与形势、创新创业技巧、以及创新创业需求信息、职业适应能力、心态调整等等内容。但从目前有的高校的情况看,指导服务内容比较少,这显然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创新创业指导队伍较弱。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指导老师,有的是学生辅导员、有的是行政管理干部,或者兼职教师,这些老师缺乏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综合能力不强,比如很多老师都没有懂得最基本的教育学、法律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又没有了解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所具备的创业就业知识,很难保证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   (三)创新创业服务形式落后
  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老师,受到工作要求和专业知识局限,在全程化的指导和咨询服务上,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造成指导工作和服务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目前,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形式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与实习基地,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但有的高校仅仅是形式上的做法,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且,基地数量也不多,仅能供一部分学生实习或实践,未能满足大学生的各种专业学生的需求。
  (四)创业政策落实程度较低,激励体系不完善
  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来说,其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设立对应的激励奖励,很多学生在选择创业时仅仅是凭借一腔热情,在创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学生自身的热情消退,最终造成创业之路失败。此外,一些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往往会出现恶意竞争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其对学生的创业发展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需要对其进行专门的改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大的空间。
  五、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完善途径探索
  (一)不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了解需求导向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作用是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服务支撑,因此,服务体系的内容应依据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需求进行梳理分析后设置,并且随着需求的变化,体系的服务内容应可以高效快捷的调整或增加,以此来无缝衔接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最大化的保证其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此外,高校在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观的同时要结合地方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减少或撤销冷门专业,适时增设新兴专业,重视发展交叉学科专业,发展优势学科和专业,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加强创新创业与教育工作相结合
  高校应该不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就业能力。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科学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重点内容包括创业就业理论,创业案例教学,如职业生涯与职业发展理论和规划指导,根据学校开设的不同专业的就业方向来对毕业生进行指导服务,开展创业实训,如进行各种就业的技能和技巧实际拓展训练,还有进行创新思维和创业教育。广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为大学生提供模拟演练机会,通过各类比赛,培养大学生创业激情,提升大学生创业思维能力。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开展创业工作交流,邀请各方面的创业成功人士来校举办创业讲座,创新创业交流座谈会,营造全社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高校要加强创新班建设,制订创新创业学分转换措施,鼓励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三)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高校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重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配备,在这岗位上的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如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等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工作经验与社会实践能力。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质量。建立校外就业创业指导员的制度,邀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知名校友、国内外企业家等优秀人员担任校外就业创业指导员。加大创业基金投入力度,要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各项创业就业服务工作开展所需经费,保障创业就业活动经费落实到位。
  六、结论与建议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升的关键,科学的、系统的对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和创新创业平台化进行分析研究,为各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也为打造校园与地方合作共赢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提供了方向。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和宣传,提供创新创业辅导和培训,提供中介服务机构,协助办理各种证照和提供法律咨询、管理咨询等服务。还可以利用体系提供的资源,将其整合利用,构建更好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同时对有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和引导,充分发挥大学生优势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指导他们协调好学业与创业的关系,培养他们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其设定合理的创新创业目标,对他们实行持续帮扶、过程指导。
  参考文献
  [1]季红颖,李响.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壇,2018,17(03):233-234.
  [2]黄晓丽,邓平平,吴意军.“双创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方论刊,2018(01):93-95.
  [3]朱庆,李敏,孙亮.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创业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6):37-39.
  [4]曾境舒.湘潭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完善研究[D].湘潭大学,2017.
  [5]刘宏波,柯锦泉,吴小玲,袁永平,刘任.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J].经济师,2016(12):238-246.
  [6]邓剑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25-26.
  [7]李霞,戴胜利,肖泽磊.基于“政策-规范-认知”模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03):72-78.
  [8]车昱澎.创业服务体系建构与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之研究论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68.
  [9]李晓明,吴万生,沈维政.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03):6-7.
  [10]刘铸,刘万芳,张庆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辽宁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4):3-7.
  [11]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12]邵权,潘彦维,子明高.就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基于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数据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S1):156-158.
  作者简介
  宾宁江,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游泳教学与训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0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