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心理学效应运用到英语教学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英语的学习主要是语言的学习。而语言的学习相比于其他学科难免有些枯燥,对于有限的课堂内容,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抓住学生的心理去教学,是我们教学成功的秘诀。所以,如何运用心理学这一利器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是我正在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 心理学效应 教学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有言: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自己在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拥有极高的专业水平,更需要了解学生。了解是由认识而来,而认识,乃是教师明白学生在学习中的整个心理过程。英语的學习主要是语言的学习。而语言的学习相比于其他学科难免有些枯燥,对于有限的课堂内容,我们应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心理学是社会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汇总。它指的是某些人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或事物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也就是导致其他人或事物相应地发生变化。它既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意义,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正确理解、把握和利用心理效应对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我们能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将一些心理效应原理融会贯通于其中,发挥其优势,可以在和谐的氛围中鼓励和激发学生,在愉快的交流中引导和纠正学生的行为,从而提高沟通效果。如何运用心理学这一利器来帮助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是我正在探究的问题。有几点结论如下:
一、如何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最大限度地投入其中,这极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英语学习,都是一个全新的阶段的开始。英语这个学科都会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浅显易懂,初中英语在难度和知识量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而高中英语的难度,深度和广度都远超初中英语。所以。从一开始我们便可以运用第一印象效应的原理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上好第一节课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能提高我们作为新教师的影响力,更能提升我们的教学自信。在新学期最开始一两节课,不宜直接开始向学生教授课程知识。我们应着重介绍英语学科,包括自己对英语的认识和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理解感悟,联系当今社会实际说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由此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离不开教育,教育也不可以脱离实际生活。只有当学生明白知识与自己有切身关系时,才能够激发其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我们深知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绝不仅限于传道授业,教育最初的意义是“开导”与“引出”。在教育的三个目标:提供信息、训练能力、激发兴趣中,我们的侧重点往往只集中在第一点上,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角色不仅仅是只是知识传授者,还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重新来胜任“教育者”这一角色。
所幸的是,几乎见不到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来的孩子。学生总能在某个领域找到乐趣和小小的满足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去发现、识别这个领域,并在课堂上回应这种欲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既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英文的氛围,便于学生全身心投入英语课堂的学习中。当学生的欲望在课堂上能够得到满足时,他对于课堂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这样一来便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如何端正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
每个人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他学习成就的高低。态度决定高度,努力造就实力。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好好学习也就无从谈起了。不同阶段的英语词汇量不同,所涉及的语法难度也是各有所异,大部分情况下能否学好英语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好好去学。需求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了态度转变的“三阶段理论”,他认为学生态度的转变可以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从服从到同化再到内化。服从指的是即迫于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嘴上服心里不服;同化指的是养成了学习英语的习惯,不再需要家长老师的时时督促;内化指的是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自主自愿去进行英语学习。这个过程并非一个不可逆过程,只有达到内化才能彻底端正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态度。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实现从第一阶段到第二、三阶段的跨越呢?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信任和尊重,运用自己人效应和来自父母的期望效应,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英语的需求。我们不能采用枯燥的说教,而应当运用自己人效应进行巧妙的开启,使他们敞开心扉来接纳我们。(自己人效应指目标对象感到劝导者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似就很容易接受他们宣传的观点和思想。)如果你试图改变某人的观点、态度,你越使自己等同于他,就越具有说服力。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运用期待效应,增强其自信心。(期望效应指对目标对象寄予厚望会对其产生巨大的激励、指导作用,使之表现出补充和加强劝导者期望的行为,其核心是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需要,端正自己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三、如何使师生之间能够良好沟通
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把学生看作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填鸭式教育。课堂是师生共同合作的地方,我们不应该只站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应注重与学生的即时交流沟通,洞悉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除此之外,师生间的交流沟通绝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上。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掌握每位同学的英语学习情况。
英语教师在学生中作为个体存在,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应避免产生严重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波纹效应。波纹效应的含义是:在学生群体中,当教师对影响力较大的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采取一些惩罚措施,或是出现讥讽等伤害学生人格尊严的做法时,会引起师生对立以及抗拒现象的出现,有些学生甚至会故意不配合教师的工作,导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对教师在学生群里中的威望有极其不利的影响,究其根本是因为在学生集体中有威望的学生相比于教师有更大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我们若任由该效应的发生,那么会对学生在英语科目的学习情况产生恶劣影响。因此,应注意与学生交流时的态度与内容,尽量确保不损伤学生的尊严、不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了一些状况时,我们应针对这些状况探讨解决的方法,不能上升到学生的品格。这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严格恪守的原则。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应当起到辅助、指引、纠错的作用,绝对不能借题发挥,损伤孩子的自尊。否则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严重打击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四、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学习进步
由于学习积极性、认知能力等诸多主客观原因,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性,如果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难免会出现“有的撑死、有的饿死”的情况。明代洪自成也曾谈到这个问题,他在《菜根谭》中说:“攻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简而言之,就是“因材施教”。这里可以运用登门坎效应来进行分析。
“登门坎效应”是指学生一旦接受了老师给他定下的一个“小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在同学老师家长面前一直保持好学生的形象,就有可能接受老师提出的更高更次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根据“登门坎效应”,我们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的喜悦。我在背诵单词、课文、写英语小作文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几个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主要针对英语基础好、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对于他们,老师教过的知识要全面掌握,还要积极拓展课外知识;第二层次要求能大体掌握老师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并用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第三层次的能力方面的要求适当放宽;第四层次的要求最低,针对那些从小学开始就是英语学习困难户的学生,虽然做不到完全记忆和背诵,但至少要做到能读能认。如此来说,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完成自己的层级目标就可以了,从而避免出现以同一目标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导致的有人学有余、有人跟不上的情况,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达到最大化英语学习效率。
五、如何运用小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科学研究表明,两个及其以上的人结伴从事相同的一项活动互相之间会产生激励效应,从而提高活动效率,这便是结伴效应。许多同学都反映,在自习课上一起做作业比独立完成作业的效率高。“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它不仅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彼此之间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学习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共同学习,互助提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可以在班里成立英语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中的成员英语水平要分配均匀,就是说一个组内既要有英语水平好的,也要有不好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共同进步。在分组时,尽量采用就近组合、自主性组合的原则,避免出现开始小组活动时班里“一团乱”,纪律不好维持的情况。将任务布置下去后由小组合作共解决。如此一来,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能够学有所得,水平较好的学生能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达成了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与其他学科有很大不同,英语是一门语言,交流是提升英语水平的最好方法。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处于一对多的情况,这就导致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时间和机会来和老师进行课堂交流,这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成长是不利的。采用英语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张开嘴来说英语,同学们之间也可以互相指正所发现的错误。这无疑是极为高效的。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若能磨好心理学这把“刀”,这将能为英语教学提供极佳的工具。我们要把心理学的思想运用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使师生更好的共同参与到课堂中。
参考文献
[1]邓映艳.关于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1):171-173.
[2]高燕.浅析英语教学新技巧[J].英语广场,2018(11):152-153.
[3]漆小强.浅谈初中英语教学[J].学周刊,2019(12):97.
[4]王慧梅.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甘肃教育,2018(01):72.
[5]林艺煌.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心理学效应[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7(06):24.
[6][法]让-吕克·奥贝尔(Aubert,J.L.).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M].刘敏,张自然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03):96.
[7]刘丽新.课堂教學要注意心理效应[J].黑河教育,1997(01):19.
g:1.0000pt;" >黄子云(1987—),女,湖南软件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建筑、思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3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