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首要任务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开展高水平研究,为国家自主创新提供动力。高校国有资产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水平的物质保障,是科教兴国的基础。因此高校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国有资產管理体系,筑牢根基,保证国有资产使用高效安全,保值增值。本文介绍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国有资产;资产管理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1.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校国有资产,广义来讲是指高校占有、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狭义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货币资金等。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日常管理;实施内部监管,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国有资产中种类繁杂、数量庞大、管理难度较大的固定资产。
  2.高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高校加强资产管理,形成科学、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和资源利用机制。既解决了资产账面价值不实的顽疾,也进一步提升了资产的使用价值。
  (2)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资产管理,保证教学和实验用资产的完好性、先进性。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为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科研提供保障,保证学生享受最好的教学资源,激发师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研发能力。
  (3)有助于增强内部治理能力。高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为了促进教育、科研事业发展,促进资产管理走上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高校要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模式,达到资产配置合理、使用充分、讲求效益、创造价值。通过多种管理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最优化,助力学校内部治理能力的提升。
  二、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高校国有资产属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在不计成本、不计盈亏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从学校高层到具体执行的人员均没有正确的管理意识,导致管理松散,盘点不及时,出现漏记、少记、损坏等现象。存量资产与财务账面资产账实不符、账卡不符等问题突出。由此可见要改变资产管理的现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增强管理意识。
  2.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一般说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机构是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它们同时是学校国有管理的日常机构,代表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日常办事机构,代表学校统一管理全校资产,并对上级主管部门和校长负责。其中管理处主管实物形态资产,财务处主管货币形态资产。高校国有资产的实物管理体系为三级管理体制:资产管理处统管,实物登记、建卡、建实物账等;使用单位专管,资产日常运营管理;领用人保管的责任体系。三级管理的弊端就是管理分散而且信息不对等。资产管理处只注重实物数量,不注重维护保养,更谈不上资产的优化配置;各使用单位只考虑尽量多地占用资产,并未考虑购置的必要性和是否存在重复购置,造成大量占用资金,资源浪费;领用人对实物的保管流于形式。没有健全的制度,没有形成顺畅有效的管理流程,对相关人员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奖惩制度,导致整个国有资产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3.缺乏统一的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虽然高校有资产的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但是两者是独立的系统,无法信息互通,不能信息共享。资产管理处掌握实物资产总体数量规模,财务处掌管资产的账面价值。各使用单位掌握各自实物资产的具体运行状况,但是无法了解校内其他单位的资产情况。资产管理的相关人员,彼此之间没有联系的纽带,无信息交流渠道,管理碎片化、简单化,造成各自为政,管理分散。
  4.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不健全
  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绩效管理评价静止单一。只注重国有资产新增数量和规模,纯粹的账面价值,财务指标。即使是如此简单的评价也没有与相关责任人的奖惩挂钩,不能充分发挥其约束激励作用,致使相关人员主观能动性不强,从而影响国有资产日常运行效率。
  5.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人才短缺
  目前资产管理相关人员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是兼职人员。高校领导和工作人员均对此习以为常,认为资产管理工作无非是入库、建账、建卡、领用等。相较于科研教学实在过于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正是对资产管理工作职能定位不清,对相关管理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缺失,导致相关人才短缺,管理滞后,无法跟上新时代高校发展的速度。
  三、优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理念
  资产管理不是看资产新增规模,而是要考查日常管理的执行情况,是否执行到位,是否发挥它对教育科研的保障作用。资产管理也不是看报表数字,而是监督实物资产本身维护是否得当、运行是否良好。高校领导人是国有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重视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到资产管理重要性、迫切性,把工作落到实处,迈出改善资产管理现状的第一步。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从管理意识上重视了,更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支撑。只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流程化、现代化,才能打破分散、多头管理格局,建立良性畅通新格局。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从实物管理向资金、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发展。首先,采购方面应加强物资采购管理职责,切实承担采购物资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真实性审查工作职责,做好采购物资验收和风险管控。其次,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和流程。遵循“学校所有,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各级工作人员要有清晰明确的清单式岗位职责。再次,完善资产处置流程。履行报批手续,技术鉴定确认,资产评估,处置收入管理。最后,及时清理闲置废旧物资,按程序进行调剂再利用或报废,避免废旧物资的积压堆放,造成不良后果。   3.推进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有高校领导的重视,完善的制度保障,还要有好的系统支持日常运营。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控制物流、资金流。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并嵌入内部管控,保证资产安全、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系统,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多部门分工合作,优化配置,资源共享。从物资采购申请、验收入库登记、领用、保管、资产维修保养、资产处置全覆盖。权责清晰,全流程可追溯,实现运营系统化。
  资产管理处负责验收入库,登记相关信息入管理系统。登记入库的数据会同步与财务系统的固定资产模块进行数据比对,实现账实相符。同时资产管理处还要在资产维护保养模块中录入保养周期,系统会定期据此跳出提醒信息,并同时推送给相关部门督促其定期进行保养,并记录在案。
  设备需要零星维修,保管人可以登录系统在维护保养模块中提出申请,负责维修的部门接收到申请后,组织维修,在维修完成后登入系统进行相关情况的录入并生成维修记录文件。大大提高资产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财务处根据系统中的维修申请、维修记录、验收单及发票支付相关维修费用。维修不好的,也会生成相关文件转至报废模块,保管员就在此模块中填写报废申请,资产经技术鉴定部门鉴定,确定已不能继续使用,就在系统中录入处理意见,并电子签名。强制报废的资产,要有证明文件然后经单位领导批准,再由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进行处置;应经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的,应报经批准后才能处置。减少了任意处置资产的情況,也及时报废资产,保证账面资产的真实性。
  各使用单位要申请采购资产时,登录信息管理系统的物资采购模块进行申请,详细写明具体的名称规格型号配置后。系统首先在信息库中进行相同配置资产的检索,检索是否有可以调剂或共享的资产,避免重复采购,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进一步确保资产安全。
  4.加强资产绩效考核评价
  制度、系统完备后,如何考核资产管理成效就要加强资产绩效考核评价。建立评价指标及标准,还可以将绩效考核结果与相关部门的绩效奖惩挂钩,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考核高校资产管理绩效的可用的评价指标:国有资产支出总额及增长率、政府采购占总支出的比率、固定资产使用率等。各级管理人员工作考核,岗位考核是基础,还可以参考以下绩效指标:固定资产维修频率、固定资产报废率等。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管理仅靠制度、系统和评价体系是不够的。制度的执行、系统的运行,管理绩效的好坏都离不开人。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因素。
  首先,对国有资产的跟踪、记录、维护、保养等是需要具备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不具备一定业务能力是无法胜任该项工作的。其次,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录模式,信息化管理统要保证信息合理性、数据准确性、操作规范性、安全性。这就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和管理技能的人才。
  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加大,高校的重点实验室,贵重实验设备越来越多,对于这些技术先进的重点实验室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学校还应该鼓励校内的仪器设备纳入实验中心进行开放共享,使高校优质公共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促进先进技术真正服务社会,这就需要专业的科研技术型人才加入管理团队,提升人才队伍的含金量。这正好发挥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优势,培养一支适合新时代高校资产管理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可.新时代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局探析.轻工科技,2018(12).
  2.刘瑞芬.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探究.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6).
  3.王慧.关于加强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探索.高校财务,2018(6).
  (责任编辑:兰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45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