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育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师德明
【摘要】运动康复专业作为近年来新兴专业之一,在大学教育中备受重视。该专业致力于培养体育与医疗集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在体育院校教育教学的设计中,会将体育专业和医学知识有效结合,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康复能力。在就业的选择中,很多学校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导致学生毕业后存在迷茫的心理。
【关键词】大学生 运动康复 就业导向 有效策略
运动康复专业是教育部设定的以体育和康复医学相互交叉融合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及国民对健康的要求愈来愈高,健身机构的增多和各类康复机构的数量日益增加使得这方面的人才显现出不足。就学校而言,就业率的提升对该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促作用。因此,学校及教师要能够从人才紧缺的现状和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出发,探究采取何种有效措施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质量人才培养。
一、当前大学体育院校中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随着近几年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趋向稳定,开设此专业的大学院校日益增多,但随之而来的专业问题也日益凸显。首先,招生生源受到一定的限制,人数招收不足。其次,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职业方向模糊,课程体系繁杂,更多的是对其他学校的照搬照抄,课程设置千篇一律,没有结合本院校的特色展开,从而导致学生学而不精,泛而不专。第三,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很多教师更偏重于理论教学,医学相关知识涉及较少,缺乏一定的临床实践与治疗经验,对实践操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加上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日渐失去兴趣。第四,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虽然该专业陆续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也颁布了促进运动康复相关的有利文件,但在落实上有一定差距,很多机构虽然有较高的用人需求,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尤其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要求较高,长期的理论授课导致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加上院校对就业的关注力度不够,导致学生专业就业率低下。鉴于此,我们应当创新多种策略探究如何基于就业导向,对运动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有效策略。
二、基于就业为导向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育策略
1.重视精准定位培育目标,设置与社会需求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运动康复专业培育学生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在社会中找到被认同并有发展前途的职业,以弥补社会上各类康复机构人才不足的问题。培育目标引领专业发展方向,在大学的专业培育方向中,我们要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岗位为教学培育目标,在课程设置时也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调查的用人单位反馈信息,适当调整课程体系,在立足本校专业优势和相应区域特点的前提下,以社会中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形成学校专业的独有特色。
首先,在培养目标的设置方面,应该宜精不宜多。因为如果目标过多过于宏大,那么课程的设置必然不够系统,看似学了很多,实则什么都是“半吊子”,专业的定位不清,导致后续就业选择困难。其次,在培养目标设置时,我们要能够从社会需求出发,找到准确的、被社会认同的、有发展前途的具体职业,针对这些职业做恰当的问卷调查,在市场的调查过程中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最后,在课程体系的完善中,学校及教师要能够根据整体培养目标,在充分借鉴优秀大学的优势前提下,根据自己院校的特色设置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课程,最终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和保健医学的专业技术人才。
2.在各科教学中凸显特色,优化以运动康复为中心的教学方向
相比其他的专业,运动康复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其实践操作性较为明显。需要明确的是,该专业本身的开展并不是为了治疗疾病,着重点是预防和恢复。因此,在专业学习的各科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现有社会人群特征设置相应的有倾向性和针对性的科目,明确专业的导向性,在凸显特色的前提下,优化以运动康复为中心的教学方向。
首先,学校及教师要能够在实际调研的成果上分析本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结合本区域和全国就业形势将运动康复专业更加的细化,将专业特征細分地更加明显,针对实践调查制定出本校特色专业课程,在细化专业课程,明确专业特征的前提下让学生有更好的专业业务能力。其次,要能够根据当前国家需要的人才因地制宜的确立院校自身的特色科目,突出学校及学院的特点,在开拓创新中创办出自身的优势专业,在今后的人员培养与发展的走向上明确分工,实现专业发展的细化与专业化。最后,要能够以运动康复为中心,在课程设置上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操课,必修课不仅有普通高校笔友的思想政治类课程,高数及外语等,还要根据难易程度,将专业必修课合理分配到不同的学期中,专业课程如《康复心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训练学》等,这些理论课程能为学生运动康复功能训练实践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还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定让其自主选择的选修,并根据社会上的工作需求联系相关的机构让学生在实践基地中加强社会适应性和专业技能。
3.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
相比较其他专业,运动康复专业的专业技能性要强一些,就业的渠道也相对狭窄,对学生而言是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近两年来,随着社会职业需求不断增加,运动康复专业的前景被看好,工作需求慢慢提升。但作为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这个专业需要涉及到领域较多,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专业学识。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学生的毕业就业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立足学生的就业情况,在课堂授课中向学生渗透相关的就业知识,课堂授课方法上也要能够转变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以生为本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授课,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的操作方法,生动形象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再如利用问题驱动创设合作探究的讨论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增长见识,加深印象等。教师自身也要能积极参与自身专业素质提升的培训交流,与优秀的教授前辈等探讨教学心得,在交流中弥补自身教学上的欠缺与不足。 4.组织有效的实践活动,在实用技能的培养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
社会实践能力是学生就业时的关键能力,在大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的理论授课为主,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针对运动康复专业的独有特点,学校及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可以组织有效的实践活动,减少理论课的比重,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其实用技能,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
首先,学校及教师可以在校内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如利用互联网积极建立信息化平台,让学生登录运动康复功能训练的仿真平台,在模拟情境中帮助患者进行运动康复功能的训练,在虚拟情境与现实知识的有效结合中使学生体会到参与训练的乐趣,让学生在模拟训练中理解理论知识,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检测中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又如可以在课堂上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带领学生进行运动康复功能训练,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运动康复功能的重要性和价值,还可以让学生在校内组织相关的社团,针对其他专业学生在体育课程上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过程中出现的扭伤等状况制定相关的康复训练计划,在有效指导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学校及教师可以积极挖掘校企联合资源,加强与医院、康复机构等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基地的学习中,接触到社会上需要真正进行训练的患者,在教师与专业医务人员的带领下,感受训练过程,进一步提升自我实践水平。
5.注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这不仅仅是毕业大学生数量增多造成的竞争加剧,还与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有密切联系。针对多数运动康复毕业生在大学毕业就业时的迷茫现状,学校及教师可以在平时注重加强对本专业学生的择业能力指导,在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中让学生形成健康明晰的职业理想,这对学生后续的就业有重要意义。
首先,學校及教师可以开设本专业的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定期针对社会上相关职业的调查向学生做系统的介绍和讲解,让学生明确自身毕业后的去处及就业前景分析,并针对专业的每位学生个性特点做个性化分析,在调研和实际分析相结合的前提下让学生熟悉就业政策,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在转变就业观念,认知自我,掌握求职技巧的前提下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做进一步规划。其次,还可以邀请已经毕业的优秀毕业生在学校开展讲座,在与学弟学妹分享的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最后,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或创业项目设计竞赛,让学生在设计中进一步明确自我的专业成长方向,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大学体育院校中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育策略是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的充分体现。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精准定位培育目标,设置与社会需求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各科教学中凸显特色,优化以运动康复为中心的教学方向;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组织有效的实践活动,在实用技能的培养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注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在五个方面策略的有效实施中实现专业与社会需求的连接,帮助学生找到就业方向,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大安.基于“三位一体”的运动康复人才培养与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7,(18):21.
[2]王奇.运动康复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7,(17):160.
[3]刘涛.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31.
[4]查磊,耿继光,袁颖,赵琦,辛春辉,姚大为,张文波.运动体能康复教练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J].民营科技,2016,(02):2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52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