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18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提出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强化人才激励政策,实施科技成果转让奖励政策,促进无形资产转化。本文以中国经济新常态对无形资产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为切入点,结合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存问题,提出优化管理对策,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高等学校;无形资产;对策研究
在當前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知识创造、软件开发、品牌经营等作为一种新兴动力使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转化成为强化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支撑,高校作为无形资产创造的密集区应在其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但我国大多数高校比较注重有形资产的管理,对无形资产缺乏有效开发及利用,导致高校无形资产难以与有形资产协同发挥积极作用。如何有效管理无形资产,防止其流失并提高利用效率,充分挖掘潜在价值,是当前高校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对无形资产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增长动力不断减弱,而新动力虽然增速较快,但体量比较小,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消退带来的影响,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融合,中国经济新动力正在加快孕育,人力资本、专业技术等无形资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2019年1月,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陈宪教授在发表以《新经济、新动能、新趋势》为题的分享时表示,新旧动能的转换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创新驱动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吹响了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号角,也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各类市场主体都应顺应时代要求,以全新的思路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意识,高度重视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高度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和知识创造过程的优化,进一步深化高校和企业乃至全社会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全面调整无形资产管理战略。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存问题
1.高校无形资产流失严重
(1)人力资本流动造成的流失。一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力资本价值的凸显,有些单位以房子、职位、职称或课题资助等手段,吸引高校里具有高人力资本价值的人才,部分人才在兼职或离职时把原本属于学校的技术成果、图纸、客户关系等转移到新的岗位。二是高校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和博士生,在校期间参加导师课题或项目积累了一定的资料或成果,就业时往往以此为基础,带到新的工作岗位加以开发利用。从社会层面来看,这是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但对高校来说,无形资产随着高端人力资本的流出而流失。
(2)缺乏保护意识造成的流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高校开始意识到专利技术类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已经采取措施规范管理。但是包括配方、工艺技术、图纸等在内的非专利技术并未进行系统化管理,大部分散布在教研室或个人手中,出现了相关资料被翻印,甚至在网络上传播的情况,这些都是由于未认清潜在价值、缺乏保护意识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
(3)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中造成的流失。自2017年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后,国家层面校企合作促进政策陆续出台,使校企合作理念深入人心,高校越来越愿意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及联合开发,也愿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及服务。但在科研合作及成果转化过程中,与经济效益相比高校科研团队更看重的是专利申请、论文发表和成果获奖。因此,高校在与企业合作或交易过程中,一般处于被动地位,智力成果或科研成果价值被低估,导致无形资产悄然流失。
2.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率低
2018年,我国大专院校国内授权发明专利共计79961件,约占年度授权发明专利的18%,这使得高校成为发明专利产出的主力军之一,但是在高达几万件的授权专利中转让的数量只有2312件,不足3%,与庞大的授权量极不相称。专利作为无形资产的一大板块,较低的转化率背后反映出的是无形资产整体转化率不高,分析其原因在于以下方面:一是无形资产的含金量不高,有些无形资产的形成带有较强的功利性或目的性,比如为了完成某个项目或课题结题所需,从而忽视了成果的质量;二是对市场需求调查研究不够充分,研究的成果偏离行业发展趋势,实用性、市场可操作性差,致使企业人员对高校无形资产的认可度较低,购买意识不强;三是缺乏复合型产学研实施人才,一项无形资产要完成产业化或市场化,需要经过市场化前景评估,并需要配有复合型专业技术转化实施人才团队、品牌营销团队和足够的资金支持,显然大部分高校在这些方面并不完备。
3.高校无形资产评估及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
高校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及会计核算还属于较新的研究领域,现行制度只明确了部分无形资产的类型,规定了无形资产的购入、转让、接受捐赠及对外投资的处理方法,但没有建立健全高校无形资产评估及会计核算体系。加之高校无形资产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尤其像声誉类无形资产、办学特色类无形资产等,更是没有纳入资产评估及会计核算的体系之中。因此,高校难以对无形资产进行量化管理,对既有的无形资产未能进行评估或评估不当,以至于高校无形资产的价值难以确定,从而造成高校无形资产流失。
三、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优化对策
1.强化无形资产保护意识
(1)要从根本上强化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国家应建立健全无形资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我国陆续出台了《专利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法律条文,构建了无形资产的基本法律体系,但在已出台的法律中,对各类无形资产的保护力度不均衡甚至有缺失,所以需要进一步健全无形资产法律法规体系。 (2)要切实提高高校管理层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从资本的高度认清无形资产的潜在价值,改变过去“重有形、轻无形”的管理模式,并对粗线条的无形资产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完善,为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应做好无形资产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帮助师生正确认识无形资产的内涵及重要性,增强无形资产保护的自觉性。
(3)随着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为减少因人才流失造成的无形资产损失,应强化人才资源的保护,在人才引进、调离时,必须与相关人员签订协议,明确产权归属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防止由于产权模糊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
2.增强市场观念,创新无形资产管理机制
(1)提高无形资产含金量。无形资产含金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转化率及转化收益,因此高校不能仅以数量的多少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绩效奖励的依据,经营性无形资产的转化率应该成为其中的重要指标,以此促进科研人员或教师在申请科研项目或者拟定科研方向时,主动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在保证科研成果新颖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如此不但能提高经营性无形资产转化率,也能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2)设立无形资产转化机构或转化平台。高校教师或科研人员缺乏市场运营方面的经验,在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可以通过设立无形资产转化机构或转化平台,为学校和相关企业牵线搭桥,增进校企合作,扩大无形资产转化空间。但在设立无形资产转化机构或转化平台时,需要合理搭配专业技术人员、市场运营人员、法律顾问、财务人员等各类人员,各司其职,有序推进无形资产的合理高效转化,让无形资产为新旧动能转换助力。
3.完善评估方法,科学量化无形资产
科学量化无形资产价值,有利于全面了解无形资产的整体状况,有利于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能为无形资产有效转化提供重要依据。高校应根据本校无形资产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无形资产评估机制,规范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及评估流程;强化无形资产专业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评估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准 ,或根据实际情况在重点环节引入具有评估资质的第三方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科学合理、公正客观。同时,政府相关部门、高校以及企业之间应相互协作,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高校无形资产评估数据库,规范无形资产评估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价值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
随着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大幕的拉开,无形资产管理迎来了机遇与挑战,促使高校从更新观念、模式创新、权益保护上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实现“三个突破”,完善无形资产管理机制,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参考文献
1.王岳森.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 提升国家软实力.理论视野,2014(21).
2.蒋丽霞.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7.
3.黄志凌.复杂环境考验银行经营能力.金融世界,2014(06).
4.王岳森.强化无形资产经营管理 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人民日报,2014-03-05(07).
5.周鸿军.我国专利转化率卡在了哪.环球时报,2018-10-11.
6.常青.完善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探讨.江苏高教,2003(06).
7.金美秀.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8.陈理娟,郭鵬江.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4) .
9.[美] 马格丽特·布莱尔,史蒂文·沃曼,无形财富——来自布鲁金斯无形资产研究特别工作组的报告.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责任编辑:兰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9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