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预防医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嘉丽 王淑琴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信息化教学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的青睐。我们通过课堂实践,在《预防医学》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手段,不仅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可以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强化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预防医学;尘肺;信息化;教学设计
   本文将以《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尘肺”部分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对我们所实践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进行阐述。
  一、教学分析
  (1)教学背景及内容。《预防医学》是培养基层医生所必需的重要课程,是确保基层医生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的主干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选用教材为人卫出版社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用《预防医学》教材。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生将来工作所需,我们本次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尘肺的发病人群,尘肺的发病原因和过程,尘肺病理改变和诊断,以及尘肺的防治措施。本次授课内容所需学时为2学时。在以上教学内容中,重点内容包括尘肺的发病人群,发病原因和过程,难点内容包括尘肺的病理改变和诊断依据。
  (2)学情分析。大二的学生已经完成了《形态学》《诊断学》和《内科学》等《预防医学》前置学科的学习,另外,学生在本课程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职业性损伤的分类、职业病的特点以及诊断要求等专业知识,通过课前测验显示85%以上的同学能够达到85分以上,掌握情况良好。通过课前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尘肺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低,大多题目知晓率为0。学生将来主要的工作岗位是基层医生,在基层医生开展对一线工人的健康教育过程当中,要求其必须掌握尘肺的知识。另外,我们通过课前调查显示,学生对于纯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接受度很低,接受率在30%左右。但是对于信息化教学、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接受率很高,达到90%以上。
  (3)教学目标。本次授课教学目标主要如下。知识目标:掌握尘肺的发病人群,尘肺发病原因及过程,尘肺的病理改变以及诊断依据,一般了解尘肺的防治措施;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尘肺的诊断;素质目标:强化学生的环保观念和职业健康观念,培养学生对患病人群人文关怀的素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设计
  因为本次授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前期对授课内容的知晓率较低,为了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们对本次授课的思路方法和信息化手段进行了思考和精心选择。
  (1)教学思路和方法。本次授课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大策略下,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为载体,以“认识尘肺——初步诊断——预防管理”为主线,另外,辅助采用了理论讲授、师范模仿、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教学组织安排方法。
  (2)教学资源和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使用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主要有网络教学平台(智慧职教云课堂),微视频,动画,实训资源;其中信息化资源、包括多媒体、网络、手机等。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主要包括3个步骤。第一,通过职教云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了2009年轰动一时的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第二,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并且让学生从医学生和医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并且提出问题。第三,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对相近问题进行合并,对不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进行删除,对教学需要,但是学生未提出的问题,进行补充,并且,将所有问题按照课堂解决顺序进行排序。
  (2)课堂实施。主要包括6个环节。第一,对导学阶段的总结。第二,基于对导学阶段的总结,将教师归纳整理的问题加以重难点的区分,进行学习任务的展示。第三,内容讲授。在内容讲述的过程当中,我们通过视频教学讲解尘肺的发病人群,通过动画演示讲解尘肺的发病原因及过程,通过动画和实体标本讲解尘肺的病理改变,通过实训室示范讲解尘肺的初步诊断。第四,角色扮演。当我们对基本的知识讲授完成以后,选择学生代表分别扮演尘肺患者和医生,进行模拟诊疗。在模拟诊疗的过程中,完成学生对散在知识点的连贯化和系统化。第五,师生评价。学生模拟诊疗完成以后,我们组织非扮演者学生,对扮演者在扮演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表现情况,进行分组讨论,按照我们事先拟定的评分简表进行打分,并且派学生代表发言进行组内、组间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最终评价和总结。第六,课堂总结。
  (3)課后提升。我们通过职教云发布课后小测验,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另外一方面,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教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评价本次授课效果。据此对今后教学进行改进,从而完成了师生共同的课后提升。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第一,通过课前准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二,利用信息化资源,使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灵活;第三,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化解了教学难点;第四,通过角色扮演,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得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化、连贯化;第五,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了课程思政。
  基于本次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课前准备形式可以进一步的多样化;第二,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第三,寻求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合理安排线下学习时间和效率,做到既不侵占学生休息时间,也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姜丽萍.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误区与对策——由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作品谈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5-7.
  [2]周坤亮.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1):64-67.
  作者简介:郭嘉丽(1986-),女,汉族,山西晋中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教学和学术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2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