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的系统构建摭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所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级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的班级文化建设尚有不足之处。这就要求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讲究策略,要努力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等方面构建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关    键   词]  班级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文化活动;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246-03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班级群体行为为前提,以建立班级精神为核心,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以树立优良的班级形象为目标。它要求全班学生在班主任的启发下,通过相互激励和共同努力,将创造的班级文化来代替师长的空洞说教,让每个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兴趣得到激发、思想得到碰撞、人格得到尊重,于潜移默化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促进班级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以实现班级的奋斗目标。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提升,班级文化建设这种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其实施效果尚不尽如人意。这就要求我们必須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班级文化建设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的高度重视,许多学校已广泛实施了此项工程。但从实施的现状和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是“五重”“五轻”现象。
   (一)重理论,轻操作
   当前,对班级文化建设,老师较侧重于理论上的研讨和阐述,却忽视了有效的操作手段的运用和完善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有些学校在宣传发动上大张旗鼓,不遗余力,但在具体操作上总令人感到有头无尾,难以落到实处,至于考评更是缺乏一定的机制和评价措施。
   (二)重强制,轻民主
   班级的民主管理可使学生齐心协力共同搞好班级建设,但目前的班级文化建设只强调用制度管人而忽视了班级成员的民主性。较多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硬性规定的(如班干委任制等),学生只能服从,没有选择的余地,这就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重形式,轻内涵
   因为教室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很多班主任就简单地把教室的墙面做成五颜六色,并不断更换后墙的黑板报的形式,却没有注重教室文化内容的设置;学校也如此,注重形式,却没有突出学校品牌和形象特色。
   (四)重招术,轻整体
   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不少优秀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但往往缺乏整合,尚欠系统性,让人眼花缭乱,难以借鉴学习。
   (五)重功利,轻长效
   在某一阶段,班级文化建设在各地各校好像已搞得如火如荼,墙报、专栏、刊物、讲座等无不充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但这些往往是为了评比、检查之需。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是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实施这一工程任重道远,但刻不容缓,这就需要一些策略。
   (一)因地制宜策略
   班级文化建设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和班主任的优势、个性,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确定并彰显本班的文化特色。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有的班级以文艺特长生为主体,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展示各自的特色和内涵。
   (二)四位一体策略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融合而成的系统工程。物质文化建设是以教室环境、校园氛围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精神文化建设是以群体心理、学生个性为主的班级文化形态,制度文化建设是以班级组织以及各种规章制度为主的文化形态,而行为文化建设则是以班级活动、行为方式为主的文化形态。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推动着班级文化建设。
   (三)协调平衡策略
   制订和落实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要面向全体。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立法者、参与者、感受者和执行者。班级活动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由班委会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本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制定方案,并自行组织实施。班主任要精心组织引导,协调好课任老师、学生、家长等的关系。
   三、班级文化建设实施策略的系统构建
   针对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要切合实际,充分利用校园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地方文化的丰富内涵,全方位地开展细致工作。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营造氛围,彰显理念
   1.创设整洁的环境
   干净的教室、整洁的校园是打扫出来的,更是保持出来的。要让学生做到地上有垃圾就主动捡起来,桌椅要整洁,用具要划一,教室内外要舒适,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
   2.重视教室的布置
   教室的布置必须先确立本班的目标和精神,然后要注意室内各种设施颜色的搭配,使各个部分都和谐统一。前面黑板的上方需张贴一句能体现本班精气神的名言;后面的黑板报应精心策划,经常更换,并做到我有它无;两侧的墙壁可贴一些名人字画;四个角落,可安排成自然角、科技角、书法角、英语角等。    3.讲究座位的排列
   座位的排列,要充分考虑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个性发展等各方面的因素,可综合应用“秧田式”“小组式”“圆桌型”“马蹄形”“小拱形”和“论坛式”等方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落实精神文化建设:潜移默化,浸润升华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一根标杆,可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每位成员都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目标要系列化,既有远期的、中期的,亦有近期的,既有轻重之分,又有缓急之别,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目标还要具体化。如校运会比赛,班集体的目标可以定为争取项目总分第一和争当精神文明队,落实到个人的则是每一位参赛者要力争进入前三名,全班学生都要精神饱满,干劲十足,每个环节不失分。
   2.培养优良的引航团队
   班干、团干是班组织的核心。培养优良的班团干队伍是树立和谐班风、打造先进集体的基础,也是构建班级文化的重要保证。在班团干的培养和选用上要充分酝酿,上下沟通,多设角色,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民主选出有能力、肯奉献、敢创新的干部队伍。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要鼓励大家毛遂自荐,勇挑重担。
   3.形成正确的舆论班风
   集体舆论是一个班级成长的助推器。要形成正确的舆论,首先,要加强民主作风建设,诸如班级机构的组建、评优评先、日常班务工作等都应采取民主形式;其次,要及时表扬好人好事,弘扬正能量,更要迅速纠正不良的思想行为,压制坏习惯,使班级形成“好人好事人人夸,不良现象大家抓”的风气,不断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
   4.建立和諧的人际关系
   社会美在于人际关系之美。每个班级要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都要创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要缔造美好的师生情。班主任只有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才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二要帮助学生建立友谊。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班主任必须善于帮助他们寻找友谊,让他们与他人建立起彼此宽容、相互信任、共同帮助的亲密关系。
   5.保持共赢的家校联系
   班级的文化建设也有赖于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情况,和家长一起探讨怎么教育学生的问题,真正做到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一要成立家长委员会,凡是班上有大型活动,都邀家委会及家长来参与。二要重视家长会,要把每次家长会编成一本“家长会手册”。三要组织观课活动,让每个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学校教学活动,甚至参与每一节课的听评活动。四要经常开展家校互访活动,加强交流,以协调双方关系。五要适度开展家长义工活动,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六要完善多种沟通渠道,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学校、支持班级的文化建设。
   6.依靠老师的集体智慧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要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充分调动科任老师的积极性,凝聚全体老师的力量。一要通过科任老师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研究学生。即通过与其他教师的联系,了解学生听课、守纪、作业情况和思想动态、性格特点等等。二要充分发挥任课老师的引领作用,让老师参与到班集体管理过程当中,与学生一起,共同建章立制,并给班级活动以最大的支持。
   7.争取外界的资源帮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还必须借助外力。一要主动与社会有关组织、团体(如共青团、妇联、工会、校外文化教育机关、社区等单位)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教育计划和学生情况,与之共同商讨如何指导学生的校外活动。二要与当地的文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科技馆、文化宫、图书馆、影剧院、各类业余学校等单位)建立固定的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派有特长的教师兼任这些组织的辅导员,同时把学校缺乏的专业人才或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离退休干部、解放军战士请进来,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校外教育。三要与有关单位建立共建共教关系。如与部队、工厂、科研单位、文化机关、居民组织建立共建文明单位,并将德育实习基地设在那里,通过参观、交流、互动,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素养,增长才干,适应社会。
   (三)狠抓制度文化建设:规范行为,确立保障
   1.制定班级量化管理制度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制度作为保证。为了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每一位学生都能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更需要制定班级量化的管理制度。这些量化管理制度,可由总则和细则两部分构成。总则要说明建立制度的目的意义;细则要从出勤、仪表、纪律、思想、卫生、学习、体育、劳动等各方面设立奖扣分条例。这些条例,应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反复商讨后形成。一旦使用,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当然,在使用过程中,还要不断探讨、修改和完善。
   2.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模式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必须创建班级的自主管理模式。(1)定期更换管理角色,为学生自我管理创造条件。可将固定不变的班干制换成全员性的班干转换制,即每月或每周轮流做班长或其他班干,让每位学生都可尝试当班干的甜酸苦辣,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2)设立多样化小组,为学生自我管理提供机会。可设置诸如生活服务、卫生监督、图书管理、墙报编辑等班务小组和各学科小组以及各种兴趣小组,让每位学生都加入若干个小组,扮演多种角色,融入班集体中,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小组活动学会自主、学会自治、学会做人。(3)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的成就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需要等设立不同的岗位,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自己心仪的位置,做到人人在岗,自觉参与班级工作,承担责任和接受监督,逐步提高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4)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自主管理的评价体系。首先,可根据学生本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的自我发展目标;其次,为了避免评价的主观性、片面性,要设计具体的学生行为指标,实行量化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和老师评等多种方式,公平、公开、公正地对每位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最后,要利用期中、期末召开总结会,对班干轮值制产生的优秀管理者、量化管理涌现的敢为人先者进行表彰,让优秀学生介绍先进事迹,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3.实施公平公开奖惩策略
   奖惩是班级管理的必要手段。通过奖惩,可充分激励学生自觉投身到生活和学习中。奖惩一要有针对性、广泛性。班主任设置奖项,要注意符合本班实际,突出本班特色,做到多而不杂,事半功倍。二要体现民主化、代表性。班主任绝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对学生实行不公正、不公开的奖惩,而必须与科任教师和学生经过多方协商,对某种行为取得一致赞同意见时,才能对其奖惩。三要注意策略性、公平性。惩罚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当众训斥学生;还要做到公平合理,在班级里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
   (四)精心开展文化活动:以人为本,展示个性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是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凭借活动可以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展示中挑战自我,张扬个性,实现超越。
   1.设计系列主题班会,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主题班会是激励学生奋进的重要时机。根据本班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教育的资源,精心策划定期召开有特色的主题班会,能够较好地把握班级的舆论目标,强化学生的心灵教育,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助推班级特色文化的发展。如策划召开“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班级我做主”“我和我的班集体同成长”等主题班会,都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举一反三的教育作用。
   2.开展特色班级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为了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人格品质教育的实效性,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改变简单的空洞说教、刚性压制的教育方式,而要根据班级文化建设中动态生成的信息,针对现状,找准存在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广泛开展适合自己生活习惯与内心需求的教育活动。例如,创立班级文化刊物,实行班务日志制度,成立学习互助小组,举办手抄报比赛,编辑《成长印记》,组织评选“孝星”活动,等等,让学生的精神家园色彩斑斓。
   3.组织多彩文體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为使全班学生同舟共济,团结拼搏,除了精心策划和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班会、特色班队活动外,班主任还要利用学校安排的集体活动,如校运会、文艺晚会、演讲比赛、书画比赛、征文大赛等,认真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在班上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跳绳比赛、球类比赛、棋牌类比赛、小品表演赛、笛子口琴赛、书写比赛、朗诵比赛、黑板报设计比赛等,不断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打造优良的团队精神。
   4.策划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主要渠道。社会实践活动可根据学生生活环境和年龄特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展开:(1)开展重大节日庆祝活动;(2)帮助他人做实事;(3)与人交谈,学会尊老爱幼;(4)学会制作食品和手工艺品;(5)认识植物和动物;(6)做好人好事;(7)进村走街搞调研,宣传先进事迹或典型人物;(8)开展读书活动。其形式可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即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活动小组,推出组长,聘请经验丰富的师长作指导,大家分工合作,及时交流沟通,适时调整总结。通过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面向社会,在活动中开阔视野,思考人生,增强学习动力,养成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和核心。在现代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无论是环境的布置还是精神的构建,学生都是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作为护航者、引路人,班主任一方面对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必须在行动上进行大胆的探索,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张钢镇.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个性[J].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8(5).
   [2]李明娟,李勤霞.于细微处辟新径 文化内涵促发展:浅议班级文化建设[J].黑河教育,2010(5).
   [3]王淑花.创建特色班级文化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宁夏教育科研,2010(2).
   [4]边静.班级文化建设小议[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5).
   [5]戴磊.基于小学各学段特征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6]曾瑶.生命视野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