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会观察 学会体验 学会感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指导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技巧入手,培养学生会观察、能观察、善观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此激发其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使学生有物可言,有事可写,有人可画,有景可描。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技巧;写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语文老师怕改作文,而学生怕写作文,主要原因是老师感觉学生习作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读来乏味,味同嚼蜡;学生往往怕写作文,提笔无话可写,无物可言,百物一相,千人一面,有的甚至无病呻吟,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人、事、物观察不够、理解不深、选材不准、立意不新所造成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正视的问题。
  一、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培养勤观细察能力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入手,适时引导学生学会勤“观”细“察”,做到处处留心,时时留意,注意事物内在联系及外在区别,并养成一种勤观善思的好习惯,做一个会观察、能观察、善观察的“小小观察家”。
  观察事物不够细致,观而无感,观无所悟,甚至走马观花,一看了之,大而化之,是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通病”,不少同学虽然根据老师指导有的放矢地观察了,但观而无果,仍然存在无法用语言文字把事物表达出来、把感悟描述出来的现象,那么就需要老师教给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观察方法。要引导学生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同一事物的相同之处深入观察,找出异同,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认识到观察人、事、物的重要性,养成自觉观察的習惯。想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日常生活中观察动物、植物、家用物件,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观察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是必不可少的。
  著名作文教学专家贾志敏说过:“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写是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最有效的方法。”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有意注意相对较弱,因此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仔细、不细致。而这时就需要为他们设置一定的情境,例如一场游戏、一次运动会、一场演讲比赛、一次野外远足、一场主题鲜明的读书会等,让学生带着写作的任务去参加这些活动,培养其仔细观察的能力,并明确要求在写作过程中将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原原本本描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写作兴趣。
  鼓励学生养成写随笔记日记的好习惯。给学生以充分的写作自由,即选材、命题、文体、字数不拘一格,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和事。表达方式不受限制,可抒情、可以论、可记叙。挥洒自如几百字,多多益善,戛然而止几十字,从心所欲;有话则长叙,无话则短说,尽兴而至,随意而终。这样会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出来的习作自然会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观察视角就会不断放大,文章内容也会越来越丰满充实。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的见闻与现象等,从景到人,从人到事,从现象到本质……在随笔里,学生的写作欲望和观察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写作习惯也会逐步养成。
  二、从引导学生观察方法入手,培养能观会察的能力
  观察方法就是要选取不同的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角度,寻找观察的切入点,为习作积累写作素材。
  (一)多角度全方位观察法
  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方位进行反复观察。人教版三年级《画杨桃》一文中这样写道:“站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不一样。”教师应借助教材的教学目标,明确告诉学生反复观察的重要意义,反复观察并非被动、机械观察,而是在观察时有所改变,这样才可以做到一次比一次观察得深入,才能有所收获。
  (二)抓重点找特点观察法
  抓住观察对象的特质、重点,由此及彼,由表入里。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白鹅》一文中,作者在对白鹅进行观察时,并不局限于观察其外表,而是在观察中抓住它的叫声、步态、吃相的描写,发出了“好一个高大的动物”的感慨,使白鹅的高傲及与众不同跃然纸上,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幽默风趣,活灵活现,形象可感可观,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得来的结果,读来令人顿生喜爱之情。
  (三)勤分析做比较观察法
  进行分析比较,探寻疑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五彩池》一文中写道:“水明明是清的,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经过对比将疑点找到。通过分析与探寻,最终得到结论:“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石笋就像高低不同的折射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颜色。”根据这些课文的教学能够向学生进一步说明观察过程就是分析比较、探寻疑点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解疑释惑,才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四)多留心善思考观察法
  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还要引导他们寻找和积累素材。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要时常提醒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从常见的现象中发现其独特之处和非凡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观察习惯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自主观察的能力后,小学生就会对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处、实物的不平凡处进行仔细观察,还能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祝福》中三次对祥林嫂的眼神变化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描写:初到鲁家总是“顺着眼”,表现了她的温柔善良;再到鲁家时虽然还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了巨大刺激,极度悲伤;沦为乞丐后,祥林嫂整个人完全与先前不同了:脸上“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她已精神麻木,内心崩溃,濒于死亡。鲁迅正是抓住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用对比手法写出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形象地描绘了旧社会对劳苦大众身心的摧残,有力地鞭挞旧制度的腐朽没落。
  在观察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抓住人物的个性、特点,用眼睛看,用脑子想,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用自己的理解去记录生活点滴,从观察中获得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经验,深化写作技巧,有所观才能有所感,以悟促写,以悟求异,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才能写出不同于他人的好文章,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欲,进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家国情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