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教学过程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高职药物制剂设备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革意见,从而优化课程结构,推动课程建设。
[关 键 词] 药物制剂设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110-02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工业4.0”的到来,无论是制药企业的制造理念、模式,还是驱动力,都在发生颠覆和重构。如传统的间歇生产方式将会被连续制造技术、自动化批控技术等所取代。高职院校制药设备相关课程应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结构,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一、药物制剂设备课程现状
(一)岗位
随着制药行业的飞速发展,制药设备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药品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要求尤为明显。但是,药品生产人员普遍存在精通生产工艺而不懂设备维护的现象。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只能停止生产等待设备工程师上门维修。而专业的设备维护人员对药品生产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出既懂药品生产,又懂设备维护和使用的复合型人才[1],才能适应岗位需求。
(二)教学模式
目前,药物制剂设备课程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分别是理论教学为主型[2],理论实训并重型[3]。
1.理论教学为主型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上课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设备的结构、原理和特点。而对如何操作制药设备的有关内容,几乎一带而过。既无视频的介绍,又没有真实设备的实训。一般是安排几课时的企业参观,而这种参观也是走马观花式的。药品生产企业每天都是很早就开始投料开机进行生产。而学生参观的时候,基本都是在生产状态,学生很难看到设备的操作过程。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课程学习后,很难适应企业生产操作的要求,而对生产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的维修更是了解甚少。如以湿法制粒设备——高校制粒机为例,课堂上,教师介绍过制粒机的结构和原理,在实际遇到高效制粒机的时候,学生也能认识搅拌桨、制粒刀、混合筒。但是对控制面板上的操作按钮却不知如何使用。在讲述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时,由于这部分内容需要与实际环境相结合,而没有实训课的指导,学生无法切身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意义,到实际生产过程中无法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操作。
2.理论实训并重型
这种教学模式与理论型教学模式相比,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以64课时的设备课为例,一般理论课时为34课时,实训课时为30课时,基本都是一次理论课,一次实训课的模式。理论课对设备的原理、结构、特点等基本知识进行介绍后,学生对该设备有了基本的认知,再进入实训中心对设备的结构进行直观的学习,同时,学习设备的操作过程。这种方式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药物制剂设备课程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课时的限制,实训课的授课内容也仅限于学生对设备的基本操作,而对常见故障的处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相关技能训练较少,而能掌握这种技能的人才恰恰是企业需要的。其次,学校的实训中心购买的设备形式单一,如常见的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剂型的生产设备较多,可能不只一台。而无菌制剂、液体制剂的生产设备,如灌封机、超声波洗瓶机等设备几乎没有。仅依靠教师课上播放视频,学生对液体制剂生产设备的训练不足。进入企业后,接触到这些没有实训过的设备,学生的适应能力就会变差,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再者,由于实训车间与真实的生产车间有一定差别,如环境洁净度达不到要求,车间布局与GMP车间有差异等。学生在实训的时候并不能真正模拟生产过程,不能严格按照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训练,规范生产的意识不强,职业素养训练不足。以片剂的生产为例,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学会片剂生产过程中所用设备如高效制粒机、压片机、三维运动混合机、烘箱等设备的操作,但是,当进行以片剂的生产为内容的实训考核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训过程的时候,学生往往手足无措,不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做每一步的时候,也没有按照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前检查和生产后清场,仅仅只是投料,开机生产。
二、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一)注重專业课教师进企业实践
对目前药品生产企业的岗位需要进行分析得出,企业需要既懂制剂又懂设备生产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进行顶岗实践,重点包括设备的使用。在顶岗实践过程中能尽可能多拍摄设备操作过程的视频、图片等资源供上课使用。而对设备的常见故障维修这部分的技能训练,专业课教师可申请设备制造企业的顶岗实践。设备制造企业所拥有的设备数量大且品种多,能够满足实训需求。同时,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人员对设备常见故障的维修、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的相关技能更加精通。如现在比较前沿的连续制造技术、在线检测技术、机械手臂等相关技术都可以在设备制造企业学习到。通过收集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熟知行业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所学知识。
(二)改变教学方法 1.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在熟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训,同时,借助实训过程对理论知识进行强化理解。单纯的理论或者单纯的实训使学生要么不能透彻理解理论知识,要么不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助设备讲理论,在操作中灌输理论知识,借助理论指导实训,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2.利用仿真教学,强化生产过程训练
由于药物制剂生产设备种类繁多,高职制药设备实训中心无法将所有种类设备购置齐全。一般都是一些常用剂型的设备,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的生产设备。而对于注射剂等剂型的设备,由于对环境要求高,使用一次所耗成本大,学校很难满足学生对这些剂型所用设备的实训。因此,我们可以利用GMP虚拟仿真软件来实现[4]。利用GMP仿真实训软件,学生可进行注射剂、固体制剂、口服液、软膏剂等大多数剂型生产的操作训练,从人员净化到生产前检查操作、生产操作以及生产后清场操作,所有的设备操作都是按照所用设备对应的岗位SOP来进行模拟训练。通过仿真学习,让学生不仅掌握设备的操作过程,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规范生产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而对规范生产意识的培养是在真实的实训过程中很难实现的。
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线上线下教学是一种将线下的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的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是教师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来构建线上的网络教育平台,并在平台上传教学视频、案例、教学重难点解析等学习资料,然后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线上资料的学习,与教师一对一交流讨论等,而在线下课堂,教师再针对学生反馈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提高教学效果。如以片剂的生产为例,课前,教师在课程平台上传学习任务单,学生通过课程平台查看学习任务单。随后,根据任务进行线上学习,了解片剂生产过程。自学完成后,教师在平台上发布习题,检查学生的课前自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自测成绩调整教学内容。线下,根据片剂生产岗位的操作标准,将片剂生产的工作任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分别是片剂生产前工作、片剂生产操作和片剂生产后清场。由于学校实训场地以及实训设备的限制,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进入压片仿真软件,该仿真软件完全模拟企业药品生产的环境,学生通过鼠标和键盘控制虚拟员工,按照人员净化流程进入生产车间,进行片剂生产前检查、生产操作和生产后清场。线上,通过课程平台对片剂生产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视频、动画等信息化手段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通过平台考核,教师清楚知道教学的侧重点,提高教学效率。通过线上片剂生产相关的3D仿真软件的练习,解决了线下由于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的局限,无法满足全部学生实训的难题。在线上自学基本知识,线下模拟训练,学生更容易掌握片剂生产操作技术以及减少生產过程中的出错率。因此,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训技能考核中学生的通过率明显提高。
三、总结
随着制药行业的飞速发展,制药设备越来越自动化、先进化,对高职药物制剂设备课程而言,只有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对接岗位需求,贴近生产一线,与时俱进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单靠一门课程改革是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因此必须在充分进行岗位调研和单位调研后,科学地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让专业为岗位服务,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艾继周,杨宗发.高职高专创办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机电信息,2009(26):27-33.
[2]田伟,陈慧,沈静琳.高职高专《制药设备与工艺》课程教学探讨[J].广东化工,2018(18):223-224.
[3]姜翠玉,吕志凤,徐永强,等.基于网络教育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5,30(6):25-28.
[4]潘馨慧,张华,刘青广.GMP仿真实训在药学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22):53-54.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