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急诊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存在对冠状动脉的作用发挥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会严重影响心脏供血,对患者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就目前的医疗实践来看,在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时候往往会利用介入术,这种治療方法对病变问题处理以及患者的心脏供血恢复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就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急诊介入治疗做具体的分析讨论,旨在明确临床中的治疗策略,从而为该疾病的治疗研究和发展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急诊介入术;梗死相关血管;肺梗死相关血管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7..02
  冠状动脉各支病变具体指的是冠状动脉存在各分支血管病变的情况,如狭窄或硬化等,是导致冠心病和心肌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因素,如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从目前的临床研究来看,要有效的治疗冠状动脉各支病变,采用急诊介入术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该种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消除病变血管的不利影响,恢复心脏供血,从而缓解和改善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总结分析现阶段的冠状动脉各支病变急诊介入术利用,其在具体的临床中有三种策略,以下是对具体策略的分析与总结。
  1 只进行梗死相关血管的处理
  在冠状动脉各支病变急诊介入术的具体使用中,首要的处理策略是只处理梗死相关的血管。从具体的观察分析来看,在治疗实践中仅对梗死的相关血管进行处理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帮助。某研究机构研究了大量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从具体的数据分析来看,采用部分血运重建策略,也就是只处理梗死血管的患者,其相比于采用完全血运重建,也就是同时做多支血管处理的患者会有更高的急诊外科手术和血运重建发生率,但是并发症以及住院期间内的死亡率却比较低。相反,采用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其因为使用了更长时间的造影剂,具体的放射时间也比较的长,因而患者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在医院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也更高。
  从某家研究机构的具体研究结果来看,和只处理梗死血管相比,做多条血管同时处理的患者,其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较高。另一研究机构也做了同样的临床治疗统计分析,其最终所得的结果也是一样,即在冠状动脉各支病变急诊介入术的具体利用中,仅处理梗死的血管,其效果要比处理所有血管的安全性更高。此外,从手术操作难度来看,仅处理梗死血管的手术,其难度相对较小,手术周期短,患者的血运通道重建比较的快,但是全部血运通道重建策略,手术的周期长、患者血运通道重建比较的慢,在这个过程中会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从具体的治疗效果比较来看,仅处理梗死相关血管的价值十分显著。简言之,在冠状动脉各支病变急诊介入术利用中,不建议做冠状动脉各支的全部处理。
  2 急诊处理梗死相关血管,择期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
  上文中提到在冠状动脉各支病变急诊介入术的利用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做部分处理,即只进行梗死血管的处理,另一种是做全部处理,即对梗死和非梗死血管做处理。这是两种比较极端的处理方式,而将两种方式折中,便是急诊处理梗死相关血管,择期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策略。从上文的分析来看,在急诊介入术的具体利用中做全部血运重建会加长手术的时间,而手术时间的加长会造成放射时间的延长,这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十分的不利,但是只采用部分血运重建策略,患者又会有较高的再次血运重建和外科手术发生率,这对于患者而言也是十分不利的,基于此,采用折中的策略,在急诊过程中为了缩短时间,只进行梗死血管处理,在获得不错的处理效果受择期做非梗死血管处理,这样,最终的冠状动脉各支病变处理效果会更加显著。
  某研究机构为了对具体的治疗策略效率进行分析,共前后进行了8个研究,其中涉及3000多例采用分次做完全血运重建策略的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近、远期死亡率做统计分析发现患者的死亡率整体呈现一个比较低的态势。对分次进行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和只进行部分学运重建的患者做具体的对比,发现前者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概率更低。对患者住院期间、术后30天以及术后60天的情况对具体的对比,发现利用前者做治疗的患者,其死亡率远低于后者。由此可见,在冠状动脉各支病变急诊介入术的具体实践中,采用分次实现全血运重建要比部分血运重建更有效果。
  3 PPCI同时处理多支血管
  从近期的研究结果来看,在PPCI中做一次性多支血管的处理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某研究机构对60000多例伴有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发现,在早期的再次血运重建中,部分血运重建和完全血运重建是没有明显差别的。但是在跟踪调查中发现,完全血运重建患者其死亡率相比于部分血运重建患者要更低。这说明从远期死亡率控制来讲,全部血运重建策略的效果更加的明显。
  有研究人员对PPCI中完全血运重建和部分血运重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完全血运重建策略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的低于部分血运重建患者,对不良事件发生率做具体的分析可知,无论是再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还是心源性休克,完全重建血运患者均要低于部分血运重建患者。从综合实践分析来看,在PPCI中做多支血管的同时处理,这有效的解决了全部血运重建当中的放射时间长问题,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从最终的患者表现和预后的跟踪分析来看,基于PPCI的多支血管同时处理策略,综合实效更加的显著。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存在会引发冠心病和心肌缺血性心脏病等,所以在实践中需要重视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预防和治疗。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具体分析来看,其发病具有瞬时性,对于治疗时间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在疾病治疗中,效率必须要提升。从临床治疗来看,只进行梗死血管的处理有效率,近期死亡率较低,但是从远期效果来看,完全血运重建的效果更好,但是在急诊中进行全部血运重建,会引发各种问题。基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从不断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基于PPCI的多支血管同时处理治疗方案,该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对患者恢复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志超,姚 晶,陈 宇,等.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急诊介入治疗策略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7,38(6):652-655.
  [2] 李 龙,谢 翔.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选择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32(4):395-398.
  [3] 马贵洲,徐荣和,陈 平,等.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多支病变患者急诊介入术后早期干预重度狭窄非梗死相关冠脉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8,v.34(09):113-117.
  [4] 张 杰,宋红星.分次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对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7):819-821.
  [5] 楊金勇.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多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7,23(10):1674-1678.
  [6] 盛 博,陈 炜.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非梗死相关动脉病变进展的临床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7,23(6):1141-1145.
  [7] 佚 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8,23(4):351.
  [8] 侯文兵,蒋 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多支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比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3):350-352.
  [9] 林 苗,趑文涛,张敏霞,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期干预非梗死相关动脉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22(6):423.
  [10] 真实世界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的预后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1):90-95.
  [11] 早期保护性肺通气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6(7):724.
  [12] 一站式杂交技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2):86-89.
  [13] 张鲁锋,宋之明,杨 航,等.分期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3):224-226.
  [14] 吴 松,凌云鹏,傅元豪,等.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2):111-116.
  [15] 韦学萍,郑 莉,江海燕.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病人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药,2017,21(2):387-390.
  [16] 杨丽娜,肖 燕,孙 琴.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停搏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0):88-91.
  [17] 李育敏,赵 龙,李淑珍,等.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7,51(3):277-280.
  [18]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10):867.
  [19] 田艳丰,张冬伟,曹其栋,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8):5585-5589.
  [20] 周 力,陈 晖,李卫萍,等.合并结缔组织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预后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7,16(4):253-256.
  本文编辑:赵小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0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