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微课在“互联网+”背景之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互联网逐渐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网络的数字信息化教育手段层出不穷。作为互联网的产物,微课堂以其短小精悍的特征,成为教育模式改革的一个新的方向。根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结合自身在调查实践中掌握到的学生对数学相关课程的了解程度,针对性地提出了微课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给其他高中数学老师提供借鉴思考,更好地把微课运用于课堂的教学之中。根据自身的数学课堂实践可以看到,微课的运用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有明显帮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可以拓宽视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锻炼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微课可以让师生之间保持双向互动的联系,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数学;微课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掌握一些基础的生活数学常识和几何知识,提高综合素养,对于日后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高中数学教育与国外的很多国家相比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低下,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课堂气氛枯燥无聊,难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达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必须要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好坚实的基础。
   二、微课的定义
   对于微课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笔者根据对所查文献的理解,将其概括为一个时长较短,以特定的知识点为中心展开教学的微视频,以及围绕这个微型视频进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微课具有时长短、形象化、碎片化、非线性等有别于其他教学手段的典型特点。第一,微课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并不是系统而完整的,它是相对零散的,通过一个个微课视频的学习来构成知识体系,将各个碎片拼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随地观看微课视频,而没有任何限制,这对于学生学习数学课程非常重要。第二,微视频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以视频图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理解枯燥无聊的数学知识。第三,微课程是以一个个知识点的形式构成的,学生通过学习一个个知识点来构建学习体系,这就顺应了“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信息潮流,可以帮助学习者迅速汲取知识。
   三、微课的教学模式
   1.课前预习模式
   教师提前将目标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进行课前的预习工作,通过课前的预习发现问题进行思考,以便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存在的问题来指导学生。
   2.课中辅助模式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数学老师通过播放微课视频,可以营造一个具体生动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数学几何图形操作的具体过程,以生动的动画形式展示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
   3.课中差异化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中一般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来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虽然学生位于同一个年级,但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存在差距。有些同学可以迅速掌握新的知识,而一些学生可能难以跟上课堂学习速度。微课提供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这些同学巩固学习新知识,加强记忆。
   4.课后辅导模式
   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之后,学生会做一些课后作业,这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疑难问题纳入微课视频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四、微课应用于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1.利用微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课是一种利用视频进行教学的手段。在高中数学课上,应用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应用微课到课前导入环节、课堂教学环节、课后复习环节等。教师提前将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进行课前的预习工作,通过课前的预习发现问题,进行思考,以便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存在的问题来指导学生。
   以人教版必修一课本中的“对数的概念”这一课为例,将微课应用其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因为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数的概念比较陌生,数对于高一学生是一个抽象难懂的概念。教师可以制作微课程,在微課中讲解数的概念、剖析数的定义,指明数和指数的关系,让学生对于这一课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认识。利用课件视频的生动性、丰富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了解要学习课程的主要内容。
   2.利用微课创设具体情境
   数学藏于生活之中,教师在微课中通过图片的形式导入教学内容,充分还原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情境能够很快地让学生找到新鲜感和熟悉感,陌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可以从过往的生活经验中找到。同时,情境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更好的理解,这样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和动力。老师在教学情境中设计相关问题,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新知识的兴奋感,更能够让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乐趣。微课探究式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的视角来安排教学内容,可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切合教学内容,高中数学教育和实际的生活联系较紧密,要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具体情境,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而如果强迫学生学习,惩罚学生,那样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具体情境可以诱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
   在人教版必修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中,可以利用微课创设具体情境进行教学。创设具体情境如下:在一个孤岛附近有暗礁环绕,以孤岛为圆心,暗礁分布在圆心附近直径为6千米的区域,小船位于圆心东北8千米的位置,而码头处在小岛中心北面5千米处。假设小船沿直线驶向码头,请问是否会有触礁危险?这个具体情境在微课中用具体的动画形式体现,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微课的设计目的是根据本节课学习目标,创设此具体情境,引出后面要解决的问题,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为后面解决数学问题做铺垫。    3.利用微课复习加强记忆
   为了提升学习效果,加深记忆,教师要非常重视课后的复习环节,而将微课视频应用于微课复习对提升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因为微课比较短小精悍,是根据教材内容提取出的核心精华,通过微课进行复习可以更有针对性,避免复习一些不重要的知识点,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比如,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习题练习结束之后,教师的教学就应该进入课后阶段,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对于课堂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分析,帮助学生巩固记忆。课后阶段的教学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巩固熟练知识,要用简单精练的语言来总结课堂上使用过的公式和学习到的知识点。对于“抽象函数定义域的求法”这一章节来说,就要给学生强调掌握抽象函数定义域的两种巧化题型的解法、抽象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的相关知识等内容,不必过多赘述其他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的重点,更有效地学习圆面积的知识。本微课主要是从抽象函数定义域的内涵入手,结合例题分析,使学生对抽象函数定义域的求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对于两种常见题型的解法。
   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之后,学生会做一些课后作业,这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高中教师可以将疑难问题分析纳入微课视频的教学中,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五、结语与展望
   微课视频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了国内外专家教师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微课视频相关理论文献的整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微课的一般教学模式及高中数学应用微课教学的基本策略。但由于作者的经验不足,本研究实践中仍有许多不足。微课程的评价及其课后反思是微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对优秀微课的评价还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标准,缺乏核心系统的理论。为此,笔者将继续开发和探索优秀微课的评价标准,为教师设计高质量的微课教学资源提供方便。
   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与时俱进,一直不断更新。笔者相信,在未来的高中数学教育领域,微课会越来越受到学生与老师的欢迎,微型课堂的相关研究也将越来越多,微课、动画等将像雨后春笋。届时,微型课堂在学生数学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有利于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敏,刘志鹏,雷蕾,等.探析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翻转课堂[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5(1):14-15.
   [2]马燕凤,董武绍.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3):64-68.
   [3]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國电化教育,2012(12):19-23.
   [4]胡铁生.詹青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5]马九克.微课视频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韩梅晓.基于PASS理论的高中一年级数学学习困难儿童认知缺陷及干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8]岑健林.“互联网+”时代微课的定义、特征与应用适应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97-100.
   [9]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10]李宏贞.以“学”为导向的微课设计框架:以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微课设计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12):163-168.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1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