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科门诊的带状疱疹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對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阿昔洛韦软膏患处涂抹,并给予阿昔洛韦片口服;观察组采用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疗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评分上,观察组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良好,疗效优于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刺血;带状疱疹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9..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侵犯神经根的急性病毒性皮肤病[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呈簇状水疱、红斑,其皮疹范围按照神经分布排列,并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本病西医多以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疗效差异巨大,我科采用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科门诊的带状疱疹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9.47±6.42)岁,病程1~10天,平均(3.47±2.13)d,疱疹发于腰部22例,胸背部9例,头面部3例;对照组男23例,女8例,平均年龄(48.46±6.48)岁,病程2~12天,平均(3.63±2.79)d,疱疹发于腰部18例,胸背部11例,头面部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病程、病损部位、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外用阿昔洛韦软膏(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3994),每日涂抹皮损处5~8次;并给予口服阿昔洛韦片(浙江仙据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3020530)0.2 g,每日5次,共治疗7天。
  1.2.2 观察组
  穴取:皮损上一节段至下一节段夹脊穴、疱疹局部阿是穴。操作:患者依据皮损部位取俯卧位或仰卧位,常规皮肤消毒。针灸针选取0.25×25 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向上斜刺夹脊穴10 mm,进行小幅度捻转,待得气后留针;疱疹局部采用围刺,进针角度呈15°,针尖朝向皮损中心,进行小幅度捻转,待患者得气留针30 min,每天针刺1次,共治疗7天。针刺后,皮损处常规消毒,采用华佗牌一次性三棱针对皮损处进行点刺放血,随后加以火罐拔罐,留罐5 min,后用消毒干棉球擦拭皮肤,并用2%碘伏棉球消毒。放血拔罐治疗隔日进行1次,共治疗4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参照《采用VAS评分法》[3],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嘱患者依据自身感受指出疼痛程度,于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描述VAS评分。
  1.3.2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症候疗效判定标准拟定,痊愈:疗效指数≥95%;显效:70%≤疗效指数<95%;显效:30%≦疗效指数<70%;无效:疗效指数为<3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7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32/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22/31),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为(1.86±0.74)分,对照组VAS评分为(3.14±0.93)分,观察组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带状疱疹归属于祖国医学“蛇串疮”、“蛇丹”范畴,本病病机多为肝经郁热,脾经内蕴湿热,或感受外感而发。现代医学对于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认识较为繁杂,有研究认为神经的炎症反应及坏死,可引发外周敏化的出现,从而出现疼痛。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治疗,神经根阻滞、激素等方法,但因其副作用较大,仍备受争议。
  针刺疱疹神经节段及皮损处防血拔罐可刺激其周围组织,对皮损神经上行痛觉纤维进行传导阻滞,同时还能显著提升机体的痛阈值,提高人体对神经痛的耐受度。
  本研究显示,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良好,疗效优于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 斌,王卓强,何建苗,等.抗病毒联合皮下及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3):153-15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9-160.
  [3] 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95.
  本文编辑:刘欣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4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