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是重要的创新源,也是重要的知识产权产出地,高校务必要重视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基于此,本文简单阐述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设建议。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高校是知识产权的主要产出地,高校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不仅决定着学校、师生的利益和权利,也影响着科研项目进展以及知识产权转化的问题。为全面保护知识产权,高校要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支持国家科研项目的展开。
  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由于高校知识产权效益相对滞后,很多高校并未认识到知识产权对于高校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将知识产权归入发展规划中,导致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高校缺少知识产权保护手段以及管理机制,不重视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的转化,提供科研经费支持只能通过报告和文章发表,更缺少对知识产权转化的服务。由于意识的薄弱造成高校知识产权风险严重威胁师生的利益和权利。
  (二)知识产权成果流失问题
  知识产权只有处于全面保护的情况下才可被高校所有,尤其是对于一些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研究成果来说,高校方面更是要通过建成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实现对成果的分析和研究工作,目前由于高校方面对知识产权取得的研究成果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致使知识产权的成果流失问题严重。这一问题导致的后果包括多个层面,除了高校对于产权的研究、使用和保密工作不到位,也会造成参与研究的教职人员以及学生在不经意间泄露了研究方法和程序,这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对于高新航天技术来说,当前高校方面也会参与科研项目,但是完成辅助性项目的学生并未意识到这类科研项目的重要性,会不经意间说出研究方法等信息,表面上来看这是泄密问题,本质上正是由于这类现象的存在,导致高校的研究进度慢于一些机构,导致高校无法申请专利,自然无法获取知识产权。
  (三)知识产权教育落后
  知识产权教育要面向全体教职人员以及参与研究的学生,目前一些项目的研究中,由于认为项目的科技含量不高,未能签署保密协议,导致其中含有的先进研究思想以及取得成果被剽窃,尤其是当高校的研究速度慢于社会上一些机构时,高校方面无法获得知识产权[1]。此外知识产权在科研中除了高校方面的获取,事实上一些科研项目中也要使用到已经开发出的某些知识产权,高校方面要明确这一项目,防止后续的科研成果获取中面临起诉以及申诉等问题。可以看到当前几乎所有的高校教育中,都存在知识产权使用过程教育缺陷问题,表征现象包括学生的论文剽窃、知识产权随意侵犯等问题。
  (四)缺少知识产权管理环境
  高校的实验室以及各类科研区域作为全开放或半开放的工作系统,在科研过程中事实上很难完成对于所有信息的保密,尤其是在学生参与的研究项目中,及时签署保密条例,也无法保证所有信息的安全,这一现象导致高校在科研中难以维持知识产权的管理环境。而在科研产权的侵犯规避中,一方面高校方面本身不重视对这类内容的教育和讲解,另一方面难以保证所有的学生根据教育内容规范自身行为,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容易发生同化的情况下,知识产权管理环境更难维持。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设建议
  (一)建设原则
  建设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系统管理原则:高校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需要经过复杂的过程,除了部分事务型事项外,还需要进行战略型定位,对所有的知识产权资源提供计划性、引导性、组织性的服务和管理,能够最大程度上展示科研价值贡献,让国家发展需要得到根本性满足[2]。
  (2)激励原则:高校建设管理体系主要是为了管理创新和激励创新,调动师生创新的积极性,对科研工作以及文化创新相关利益和权益进行保护,建立知识创新的保护机制。
  (3)法制管理原则: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涵盖知识产权相关的各类规章制度,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按照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依法执行。
  (4)柔性管理原则:对知识产权的管理要强调以人为本,主要围绕师生展开,需要通过大学文化、科研精神等精神文化展开管理,对师生展开人性化管理,需要将产权管理和信息管理作为管理对象,实现分类管理,满足师生科研工作使用需要的同时,能够对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对产权人、使用人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保证各方利益。
  (二)基本内容
  1.建立服务部门
  根据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提出的要求,高校需要建立标准体系,包括利益分配制度、知识产权权属制度、管理机构、保护管理制度等。需要统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内容,对知识产权进行全方位全程管理。首先需要设置知识产权的服务部门,对其工作职责进行规范,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据相关调查显示,设置知识产权办公室的高校只有36.4%,还有18.1%的高校对知识产权未加以管理,导致高校知识产权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可见组建专门的服务部门是管理体系的基础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
  其次需要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如今国家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法案,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高校需要遵守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建立高校自身的管理制度。如今高校对于技术成果的保密制度较为缺乏,知识产权签约、登记制度也相对欠缺。建设知识产权的监察制度要保证项目研究和转化过程中可以保证先进领域中,帮助师生及时掌握专业领域内前沿信息,能够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如高校需要协助师生知识产权保密签约以及登记,设置专项经费资金,采取效益獎励制度,加入职称评定制度中。需要将科研人员的奖励和考核,同知识产权创新关联起来。
  3.建立全程服务体系   再者需要形成全程服务体系,对知识产权项目展开管理期间,高校知识产权服务部门需要将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管理归入服务的过程中。保证科研项目质量的而同时,能够对知识产权资源流失起到防范作用。需要在立项阶段提出保护方案,项目实施阶段还需要明确产权归属以及目标,验收阶段提出保护方案。为了保证全程服务质量,高校要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可采取有偿服务方式,帮助校内研究人员处理知识产权相关事务。利用独立运行的机构,规范性提供服务。
  4.加强数字资源知识产权保护
  最后重视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在信息时代中,数字资源逐渐取代纸质文献,成为知识产权的重要部分。不管是数字资源库和商用数据库,使用期间都存在一定的知识产权风险,对于这部分知识产权的维护,需要加强关注。
  知识产权服务部门需要加强培训,不断更新数字化资源相关知识,能够准确分析知识产权风险。高校要着手建设科研数据共享平台,掌握全面科研数据,才能进行对比分析,保证师生知识产权[3]。在共享平台上使用专业分析软件检索数据,保证科研数据得到保护和论证,让科研创新结果能够得到精准保护和转化。科研数据共享平台能够和全国高校连接,有助于科研工作的展开。数据共享平台支持知识产权信息的公开,能够给科研者提供低成本服务,让专利、版权等得到更大化利用。
  (三)构建文化环境
  高校要重视对全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提高全校学生对于知识产权的认同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主动保护知识产权,能够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建立崇尚创新的意识和行为习惯。高校也可以组织知识科普活动,利用课外活动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借助于文化环境对学生产生熏陶,让知识产权意识深入师生意识中。同时要着重培养知识产权人才,设置知识产权相关专业,或者在关联专业中开设对应课程,增加知识产权教学内容。如高校可以开设知识产权的选修课程,利用选修课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对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建立深刻的认知,还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知识产权教师的占比。如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安排专业的知识产权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涉及知识产权相关内容进行指导。在校园官网上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查询连接,方便于学生使用,并上传科普知识产权的视频,引起学生的重视,在校园内建设一个规范的环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知识产权成果流失问题、知识产权教育落后、缺少知识产权管理环境。然后提出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设建议,在系统管理原则、激励原则、法制管理原则、柔性管理原则基础上,逐渐建立服务部门,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全程服务体系,加强数字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并注重构建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谢从晋,毕孝儒.基于知识产权大数据的创新成果管理体系设计[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9,16(8):25-30.
  [2]陈美佳.创新创业视阈下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9,8(5):6,86.
  [3]张记江.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创新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9):44-45.
  作者简介:杨丽桃(1983-),女,汉族,广东广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廣东嘉应学院毕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管理、工程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4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