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有效策略,提升计算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习惯贻害无穷。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计算之所以发生错误,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有不良的计算习惯方面造成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只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力求人人过关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让学生在脑海里对最简单的计算题所进行的直接完成的运算。让学生一边说一边运算,即锻炼了学生心算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对于口算,我不仅在低年级时训练学生的口算,同时在中高年级时也没有放松。几乎每节课前的5分钟,我都会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口算训练。在口算训练过程中,不仅训练学生的视算,也就是让学生看着题卡或者看黑板上的算式直接汇报答案,而且还训练学生的听算,也就是教师即时口报算式,学生直接作口头或书面回答。除此之外,我也会进行一些多个连续性的听算训练,也就是在教师口报算式后,让学生把这些数记在脑海里最后算出最终得数。在口算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面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要多注意照顾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让他们通过多次反复训练从而使口算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口算能力。在每节课安排一定数量的口算题的基础上,每天都会让孩子们多练几道笔算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假以时日学生的运算基本功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在培养运算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严格要求
对于一些基本功,譬如加法表、乘法表、退位或不退位减法、化简约分、通分等等,我就会要求学生都必须做到熟练掌握,不能出现絲毫差错。在书面作业方面,我就会严格要求他们书写一定要认真、仔细、工整、清晰、干净,还要他们养成随时自我验算的习惯。有些学生在计算中书写非常潦草,比如分不清6和0,看不出8和5有什么区别,或者有的数位不对齐,要不就忘记标上小数点,甚至有的约分、通分不准确,这些不良现象都是因为不细心所致,这些都是导致计算失误的根本原因。所以,从低年级起我就应该严格要求他们,培养他们养成认真严谨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除此之外,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也会严格要求。比如在混合运算题中,只要在运算律中有一步出错就算全部都错,促使学生养成从小对自己计算负责的态度。同时,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订正的好习惯。凡是做错的题目,必须找出出错的原因,认真修改,严禁出现抄袭他人作业的行为。经过一系列的严格训练,从而达到培养运算能力的目的。
三、灵活、巧妙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形成熟练的运算技巧
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常规运算的基础上,我注意教会学生灵活地运用计算性质和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后,我就会在班内每周举办一次小型的知识计算竞赛。一开始竞赛题目全部都是比较简单的简便计算题,以后便是既有可以简便计算的题目,也有不能使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能否需要简便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当练习和竞赛,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熟练的运算技巧。
四、“爱心传递、互帮互助”,共同提升后进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提高全班的计算水平
每个班都有几名后进生,那怎么才能提升这几位后进生的计算能力呢?我就每隔一段时间就举行一次计算竞赛,我们班共50名学生,把他们分成四人一组,一共可以分成10组。再选出10名后进生穿插在这10个小组当中,让这个小组的其余学生充当“小老师”角色来共同帮助这10名后进生,每次计算测试后都进行小组排名,看看哪个小组的后进生进步迅速。孩子们为了展示自己的超能力都煞费苦心、费尽心思、竭尽全力来帮助这些后进生。实现了生活不攀比,学习才攀比的良好学风。有的小组为了更好地提高本组的后进生,由组长安排辅导任务,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轮流辅导。比如我班7组的同学。组长许阳阳负责整理加、减、乘、除中有关的运算律,组员朱立清负责挑选典型必考试题,另一组员石若楠则负责批改、检阅。在复习《简便运算律》这一单元时,小组内A同学负责加法运算律和减法运算律的辅导,B同学负责乘法运算律的辅导,C同学负责除法性质的辅导。小组之间分工合作,乐此不疲。“爱心传递”活动不仅帮助提高这些后进生的数学成绩,而且负责“爱心传递”的孩子们自身的知识基本功也打得相当扎实、有效,对孩子们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增强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都起到了奠基作用,可谓一箭三雕,皆大欢喜。每次测试完后,学生们都养成了及时纠错、订正的好习惯。不仅自己会纠错,还会自己给自己出题,学会总结、反思,举一反三,独立解决问题,总结解题规律。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避免他们计算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计算做到准确无误,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7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