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才素质培养要求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成为重要改革目标。打破传统的教唱形式,引入乐器演奏,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体现。葫芦丝作为我国传统乐器,符合人才素质培养的选择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本文就葫芦丝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利与弊进行分析,为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器乐 葫芦丝 小学音乐课堂
一、小学音乐课堂现状
根据《新课标》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器乐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课的器乐教学比重远低于声乐教学的比重。
究其原因,首先,器乐教学中对于乐器的购置需要一定成本,而作为小学课堂教学,课时有限,学习成果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于器乐学习热情度、支持度较低。其次,器乐教学需要一定的乐理知识做基础,无形中占用了本就有限的音乐课课时。或者由家长负责在课外为孩子选择乐理学习,以做补充,对于家长和学生增加了额外的费用,占用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另外,学习器乐需要经常性练习,本就被看作是素质教育的音乐课很难得到更多的家长支持。最后,器乐学习不同于声乐学习,需要逐一指导以确保技巧的掌握,但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音乐课,学生人数多,师资有限,使得器乐教学开展难度加大。
但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比重越来越高,选择适合的乐器就成为首要问题。
二、葫蘆丝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利与弊
葫芦丝源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是一种传统的舌簧乐器。因其音色柔美,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及民族风格,也被称为“东方萨克斯”。葫芦丝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随着旅游开发,凭借其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易于掌握的特点,迅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选择葫芦丝作为小学音乐课堂的器乐教学乐器,有其自身优势,但在普及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葫芦丝属于我国传统吹奏乐器,音量较小,分主副管。主管音色柔润,两根副管持续音含蓄朦胧。常用于吹奏民间曲调,给人安宁静谧之感。对于小学生的乐器选择,应更加纯净,具备积极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葫芦丝是一种较为合适的乐器选择。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日常器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是教学开展的首要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葫芦丝的文化历史背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一乐器的悠久发展、演奏特点,乐器结构以及中国传统乐理常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团体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但是在葫芦丝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际情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毕竟小学生从年龄、好奇心、自控力等多方面,处于相对不稳定期。如何掌控课堂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更要学会如何保护乐器。虽然小学处于基础教育阶段,但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灵活的方法调动和激发每个同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葫芦丝教学中,很难找到专业的葫芦丝演奏者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葫芦丝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弥补非专业的不足。
三、葫芦丝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发展
葫芦丝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问题的解决将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器乐学习被称为体态律动,是人多种感官和情绪、情感的综合表达。在实际教学中,单一的对于技巧的掌握远远不能领会器乐表演的精髓,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其他的发达国家更是专注于青少年的器乐培养,他们引入大量的优秀演奏家进入课堂,直接参与音乐教育。国家教育部门更是要求每名学生都要掌握两种乐器的演奏。这既是对于文化的传承,也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不单掌握器乐的演奏,还了解其发展的历史。这些对于我们开展音乐教育都有着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而对于我们,选择传统的民族乐器,要易于掌握,适于表演,葫芦丝就成为小学课堂音乐教育的首选。
在我国教育部门的政策指导中,已经把对于器乐演奏的掌握纳入重要教育方针,为音乐教育的课堂形式提供了政策支持。而在乐器的演奏及普及上,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提供资金、时间、精力上的支持。作为教育方的学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充分的表演及展示平台,使学生们更加富有激情的投入器乐的学习中。
葫芦丝作为传统的、被广泛熟知的、相对易于掌握的民族乐器,在课堂教学中所承载的责任毋庸置疑。从了解而学习,学习而喜爱,喜爱而坚持,这样的过程离不开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从葫芦丝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激发孩子们的民族热情,培养孩子们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是教育所承载的重要使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7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