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英语批判性思维品质培养的多维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批判性思维品质是思维品质的核心要素,以批判性思维品质的相关理论如内涵概念、结构组成、意义作用等和小学英语教学中多维度地进行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培养的案例与分析两方面入手,阐述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培养的多角度思考与其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英语批判性思维思维品质
  一、引言
  2014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自此各学段、各学科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则成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2017年,《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创造性五个方面,它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可见,英语学科中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离不开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然而,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忽视、弱视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培养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满堂灌的时间多,导致留给学生自主思维的时间和机会少;教师设计的问题或活动思维含量低,导致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得不到有效锻炼;教师没有深入剖析文本,导致学生无法深入语篇质疑与思考等,以上现象阻碍了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思维的分析性、开放性、包容性等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提升。
  二、批判性思维品质的理论建模与分析
  思维品质也称思维的智力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是个体的思维质量,每个个体的思维发生和发展具有显著的个性差异,思维品质体现的便是个体思维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批判性思维起源于“质疑”,是人们根据后天的客观经验和知识积累,依据客观的、真实的、有效的佐证材料,对信息的来源、背景、成因、性质、意义等的真实性、准确性、多样性、客观性等进行质疑、提问、分析、推理、解释、判断、验证,从而做出更为正确的、合理的、反省的、科学的、有理有据的评判的一种思维活动。
  批判性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与批判性思维品质两方面。笔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质疑、分析、评价、推理、解释、自我调节。批判性思维品质是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是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品质。它包括思维的主动性、思维的开阔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体现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即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逻辑抽象性强)(见图1)。批判性思维的主动性、开阔性、独立性、灵活性、深刻性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相关联,存在于批评性思维技能之中。
  三、批判性思维品质提升的多维度尝试
  (一)质疑教材,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批判性思维的主动性是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前提。批判性思维的主动性指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主动的、有个性的思考活动。它不是被动而消极地吸收别人的观点,而是大胆而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质疑和困惑。它不是盲目相信权威(教师与专家的话、教材等),而是能查询相关资料,提出有自我主见、有建设性的观点并主动佐证自己观点的思维过程。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必备的教学资源。因而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均视教材为“权威”,然而教材中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不够全面和客观的语句,值得师生推敲。
  例如,课例Eat vegetables every day.该课主要谈论如何保持健康。教材中有这么几句话:Drink lots of water or juice.Do exercise every day.You can walk,run,swim or play ball games.教师可引导学生谈谈对这两个“健康贴士”的看法,并让学生回家搜集资料加以佐证。有的学生对“lots of”提出质疑:“lots of”的度要如何把握?该学生寻求当医生的家长的帮助,给出的观点是:每天适当的饮水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每天出汗、身体表面的蒸发、排便、排尿等,均会流失水分,所以要补水。但不能喝得过多,因为饮水过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一般一天喝2000毫升的水是合适的,儿童可适量减少点,当然喝多少水因人而异,主要和每个人每天代谢的水分有关。有的学生对 juice提出质疑:这里的juice是果汁饮料还是鲜榨果汁?如果是果汁饮料,得尽量少喝或不喝。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前提。“尽信书不如无书”,无论是教师还学生,都不能盲目相信教材。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和时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大胆开口阐述、解释、分析自己的观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深剖文本,培养思维的开阔性
  批判性思维的開阔性是批判性思维品质中的核心要素,它是指思维的开放性,即批判性思维是真实而全面的思维活动。它通常不一定只有一个正确的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全方位的,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不同的立场、不同的片段出发,提出质疑与反思,对问题做出更合理的解释和思考。批判性思维的开阔性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批判性思维的主动性、逻辑性、分析性、深刻性紧密相关。
  例如,课例故事Goldilocks And Three Bears,该故事描述的是金发姑娘迷路了,溜进三只熊的屋子里,她根据椅子的长短,选择合适的椅子坐;根据茶的热度,喝了温度最适宜的茶,并根据床的好坏,选择最合适自己睡的床睡觉。这个故事最浅显的道理就是“Just right”,这几乎是所有学生都能悟出的道理。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想想该故事是否还有其他的寓意?或你还能从故事中悟出什么?学生的思考令人惊艳。有的学生从对立的角度提出质疑:金发姑娘怎么可以随便进三只熊的家呢?这会被误会是小偷吧?金发姑娘进去后怎么可以随便喝三只熊的茶,睡别人的床呢?太没礼貌了。有的学生从安全的角度提出观点:三只熊出门不锁门吗?太危险了。金发姑娘不怕熊回来会把她吃了吗?有的学生从延伸的角度出发:Goldilocks的另一个译文是金凤花,该故事也可延伸“金凤花原理”,即“Just right”切适的原则。例如房价过高或过低都不好,房价吻合大众消费水平即可。天气太热或太冷都不好,气温适中最宜人……   批判性思维不是一味的否定,而是深入地、全面地、从不同视角去分析问题的一种理性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开拓思路,探求多种解决方式的思维方法。教材文本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深入剖析文本是教师有效利用和开发教材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剖析文本,不局限于传统套路,不局限于教参教案,才能有效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开阔性,培养学生更开放的、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
  (三)细品素材,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基础。它是指批判性思维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盲目听从的思考过程,而是个体主动的、独立的、有个性的思维活动,是个体独立思考、提出个人主见、有独立的个人评判的思考过程。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并不否定团体协作,而是先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分析、推理与评判,然后再通过个人或同伴协作搜集资料加以解释和佐证。
  例如,课例They sit around tables.该课主要从上学、放学时间,学校座位的摆放,学校晨练活动三方面描述中国与英国学校生活区别。文中有这么一句话:English children start school at 9:00,and finish it at 3:30.Chinese children start school at 8:00 and finish school at 4:00.学生放学后的活动安排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焦点。例如,放学后在校辅导,有的学生觉得这样可以尽早完成作业。可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太累,应该适当参与社团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强身健体。对于放学后参加社团活动,有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社团老师教的不好,社团活动选择空间不大。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可培养多样的技能……
  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不是一味的否定别人的观点,而是根据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从自己内心意愿出发,对别人的观点,或赞同与支持,或否定与驳斥,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所有观点,均要体现“有我之境”,并提供较客观的论据加以论证。教学素材可以从教材中、从学生资源中、从网络资源中等获取,教师要细品素材,善于捕捉教学素材中的能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点”,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机会去分析、讨论与辨析,这才能适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分析性和逻辑性。
  (四)多維互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批判性思维品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是指批判性思维起点、思维过程的灵活程度,即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根据突发情况,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灵活地、综合地分析、推理和解释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法灵活、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资源蕴藏在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之中,也隐藏在他们丰富的情感和活跃的思维之中。课堂的多维互动,能现场生成出学生不一样的个体思维火花,这些精彩的课堂生成,就是教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灵活性的资源。
  三、结语
  “知识不存在终极源泉,观察和理性都不是权威,知识就是猜想,所有的理论都是假说,都可以证伪或推翻”。批判性思维品质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核心品质,是人类思维最重要的特征,其发展的质量决定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教师只有从多个维度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潜移默化的渗透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林崇德.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9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