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缺陷与不足,以A高职院校为例,对校企合作中就业指导工作的缺陷与不足进行有效分析,进而探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与完善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水平,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64-02
   高职院校设置就业指导课程,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水平,为达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合作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但就目前而言,就业指导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为此,需要探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就业指导团队建设不足
   以A高职院校为例,该院校在推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就业指导团队的建设不够健全与完善,团队专业性不足。而导致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就业指导队伍不够健全,该院校为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建立了就业指导委员会,但就业指导委员会中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负责,就业指导工作是由任课教师、辅导员、院系领导等人员共同完成的。实际上,要想充分体现就业指导工作的应有效果,要求就业指导教师能够进行职业规划、就业心理、人才市场、就业环境、行业环境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指导,需要就业指导人员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与专业技能,但A院校就业指导团队成员在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方面均有所不足。
   (二)就业指导内容有待完善
   A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不足与缺陷,经过调查与了解,发现该院校在就业指导内容方面涉猎广泛,包括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求职技巧、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各方面内容,但考虑到我国当前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变化波动性较大,就业指导课程中的理论性较强,理论革新不够及时,就会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带来影响。实际上,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充分考量人才与职业之间的匹配度,了解市场需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塑造与个体培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就业指导的实践性缺失
   A院校目前的就业指导工作依旧是以传统的讲座指导、课程教学与理论灌输等方式开展,以一种说教式的理论教学进行指导,无论针对性还是实践性都有所不足,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就业指导课程都缺少足够的学习兴趣与关注度,导致学生即便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与水平,致使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并不能真正起到就业指导的应有作用。笔者对A院校学生进行调查与访问,了解到该校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全面性与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给学生实践学习的条件与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水平,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更好地面对社会。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就业指导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应充分提高团队人才的专业素养,夯实理论基础,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团队[1]。就业指导团队成员可以包括专业教师、职业教师或兼职教师等,这些教师在教学与指导中,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同时也可以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就业指导工作。
   其中,专业教师主要为专业课程的资深教师,负责进行知识的传授与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职业教师主要包括就业指导教师或辅导员等,主要负责对学生就业方向、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与职业要求;兼职教师主要为拥有大量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的企业兼职教师,可大致分为技术教师与管理教师两种类型,通过企业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与就业实践能力,更加清晰地认清市场环境下对相关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工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为了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就业指导工作效果,在就业指导团队建设过程中,需要大力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就业指导相关的基础知识,涵盖管理、心理、行为、社会等多个学科,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对人的职业行为加以阐释。另外,就业指导教师需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具备沟通、交流等专业技能,在就业指导与教育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就业课程体系建设
   完整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包括职业陶冶→职业选择→职业准备→安置就业→职业适应→职业发展→职业离休,整个职业发展阶段中,学校与社会均承担了一定的职业指导责任,而社会的职业指导工作覆盖学生职业生涯的成熟期与发展期,其作用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需要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加以健全及完善,积极谋求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发,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与不同条件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入学时间较短,对高职院校学习生活还存在很大新鲜感与好奇心,人生的未来发展也正处于探索时期,此时的学生需要进行思想引导,就业指导工作重点在树立专业思想、明确就业形势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通过思想引导与形势分析,帮助学生明确树立未来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产生自我发展与自我提升的就业意识。就业指导教师需要重点突出职业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就业形势、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渗透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测试工作,学生可通过专业测试结果,更加了解自己的就业需求及就业方向,初步拟定职业规划;二年级学生要强化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就业指导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理论实习与实训教学等;三年级学生需要大力提高其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其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职业辅导、职业培训、面试技巧、政策分析、法律法规等方面[2]。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1.合作形式及合作内容
   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与企业共同搭建校外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实践空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水平。企业需要基于自身的人力情况、岗位设置、组织框架等相关信息,由学校进行了解与考察,双方共同就实践基地的建设事宜进行沟通,对职业岗位情况及人力资源情况加以分析,探讨相关岗位在能力需求、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学校则基于这些要求,结合自身的专业设置,对课程体系及教学标准加以调整,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践培训包”,基于该课程包对学生开展培训工作,学校可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认证与课程标准建设,整合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以便在实践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人才。
   2.校外实践培训的开展
   校企合作中,可将校外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平台,学校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小组为单位进入企业参与实践学习,为学生分配实践企业时,应由学校及企业双向选择。在实践学习中,学生可进行轮岗实习,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產实践当中,明确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或者参与到企业实践当中,接触一线人员,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双方都需要秉承育人为主的重要原则,在考量自身利益的基础上,确保校企双方和谐共赢。
   3.建立学生三级监督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实践指导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职院校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三级监督机制,强化对学生实践的有效监督。所谓“三级监督”,即“校级监督+系级监督+学生监督”的监督机制,学校成立就业指导监督委员会及三级监督小组,分别负责对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就业指导工作中,不同层级的有效监督。其中,校级监督小组主要职责为:各级部门是否与合作企业达成协议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展开就业指导工作;系级监督小组主要职责为:监督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切实履行其教学职责;学生监督小组主要职责为:监督教师是否按照职责开展就业指导及实践教学[3]。
   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为了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可积极谋求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共同构建校企合作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首先,需强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就业指导的团队建设,进而完善校企合作就业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打造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强化职业规划,加强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庞馥珊.“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1):135-137.
   [2]王妍.深化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29):152-153.
   [3]陶新荣.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188.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