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SPOC的高职英语思辨能力教学模式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SPOC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后MOOC时代教育者关注的热点。针对目前学生思辨能力普遍缺失的情况,以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为例,探讨基于SPOC,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初步验证。教学实践证明,此种模式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
  [关    键   词]  SPOC;思辨能力;教学模式;高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200-02
   一、思辨能力概述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这一术语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我国学者将其译为 “批判性思维能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就较为重视对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是对事物的理性、反思性思考,是实践能力的基础,创新精神的源泉。在国内,1988年黄源深教授提出“思辨缺席症”一词,认为其主要表现为缺乏分析、判断、综合、推理、思考和辨析的能力。11年后,黄源深教授撰文再谈“思辨缺席”,认为这一问题依然困扰着今天的外语师生。根据“症状”,可以诊断目前高校学生普遍患有“思辨缺席症”。思辨能力的缺失与现行的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外语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方法等都有密切联系。国内学者对外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目前对高职高专学生思辨缺席的教学改革模式鲜有深入的探索和实践。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和输送“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探索和实践提高思辨能力的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新型的教学模式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未来工作能力的提升。
   二、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当前的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师依然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课堂内容偏重书本教学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缺乏主动思考的动机和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公共英语学习目标仍然以通过等级考试为主,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缺少实际教学中的重视。本次研究主要以此现状为切入点,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辩析问题,通过改革中的教学实践引发学生高频度的讨论和思考,在新的学习方式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技能。
   本文对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围绕综合英语课程展开,以文秋芳教授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适合本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培养模式,尝试从认知上和情感上两方面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一)教学模式的改变
   罗尔夫·霍夫曼(Rolf Hoffmann)把SPOC定义为“Classroom+MOOC”,也就是在线课程与面对面实体课堂融合的混合式教学。相对于大规模的在线课程即慕课(MOOC),SPOC教学模式相对MOOC来说,优势在于学生人数少、教师更容易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方便统计学生的出勤和洞悉学生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课程完成率、增强师生互动、完善评价体系。
   以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必然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師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的听说模块中设置开放性问题,给学生创造多角度讨论的环境,使教师有可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充分交流答疑和讨论。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价,并有可能实现在课堂上对某些关键点,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主动要求部分学生进行一些特殊的思考,也即是“因材施教”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有所贡献。因此,本次教学实践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以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改革和提升。借助本校的在线课程平台的综合英语课程,课前给学生上传学习目标和有用的知识点,学生在课前观看课程视频,了解课程内容,自学并加以思考、记录疑问,在课堂上对线上所学内容进行消化。教师引导学生采取讨论,封闭式问答,开放式问答方式,合理增加话题的口说展示,教师充当指导和答疑的角色。在答疑和讨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思考问题、阐述和辩论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思辨能力的本质是对所知内容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不同于以往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更正并总结的“满堂灌”方法,教师应创造更加有效的输出方式。先鼓励学生通过线上视频观看保证知识输入量,然后在线下课堂帮助学生能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表达个人观点,并且能发展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表达不同于他人的看法,从而深化学习的内容,拓展思考的范围。例如,在教授以housing为主题的单元内容时,听说的板块中,学生已在课前观看了关于住房方面语言知识的视频。在课堂上,教师逐步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首先提问关于大学生住校、租房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问“你现在住本校宿舍还是在外租房?”“如果在实习期间你会如何选择?若租房居住你会考虑哪些具体问题?”由于问题和学生切身相关,较容易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加以讨论,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观点,逐条罗列。不轻易评判学生的观点,并给出适当的正面评价。然后,给学生并布置小组任务:“你认为大学生应选择住在本校宿舍还是在外租房?住在宿舍(在外租房)的优势和劣势?请列出具体理由。”请小组讨论并分正反两方代表分别从两个角度阐述小组讨论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过程,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锻炼,思维能力也逐渐提升,逐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观点,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教师能够达到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表述观点,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到恰当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排除讨论中的无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有层次地讨论问题,可借助思维导图或者结构图帮助学生在总结论题时逻辑表达更清晰。
   (三)评价方式的改革
   上述所举课堂例证中,教师在学生完成布置的小组任务后会采取综合评价办法,分别从小组自评、同行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三方面来综合打分。不局限于教师本人对于学生在任务完成中的单方面评价。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中强调过程性评价很重要,具体手段如在小组讨论中,制定小组评分记录表,并结合学生自评和同行互评,将课堂口语表达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的评价。并在期末考核中,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其中过程性评价占较大比重。考核手段、考核方式不局限于期末书面测试,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可靠。通过课后的随机访谈发现,学生自评和同行互评也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
   (四)教学效果测评
   從教师的观察来看,线上线下混合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一定改观,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对所学线上课程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融入过程性评价的方式让学生的表现更为活跃和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访谈中,有学生提到“英语课变得更有趣了”“感觉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客观评价方面有比较明显的进步。英语表达层面上的思辨能力也有所提升。从学期末对实验班的调查问卷来看,63%的学生认为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效果较好,14%认为非常好,23%认为一般,没有人认为学习效果较差。在对实验班级思辨能力教学评价的问卷中,32%的学生认为“我能够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举例证明”;53%的学生认同“我认为自己的英语思维能力有所提升”。67.4%学生认为“具备良好的思辨能力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期末考核也观察到,虽然高职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总体较薄弱,但是通过一学期教学改革的实践,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上的进步还是可观的。
   三、对此次研究的反思
   此次教学改革的实践主要集中在实验班展开,并和平行班在教学效果上进行比较。综合英语主要面向全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要全面实施提高思辨能力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会面临覆盖面大,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无法保证有效的知识输入量供输出,降低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等问题。同时,文中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思辨能力和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需要熟悉混合式教学,并需要比传统课堂更多精力和时间,教学效果评价可能带有主观因素等问题。
   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可能是一种较为缓慢的、隐形的过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生逐步的训练,教师持之以恒的坚持,一定会在学生知识面深度和广度,思考问题的方式,表达的逻辑性、层次性和合理性产生良性影响。当思辨成为学生内化的习惯,学生能够客观地观察问题、表达观点时,可以说思辨教学培养模式真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58.
  [2]Paul R.Elder L.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Use[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6.
   [3]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19.
   [4]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5]刘艳萍.英语演讲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3):49-52,66.
   [6]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5(5):59-66.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