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目前已进入第三批次。现代学徒制将学校专业知识教育与企业岗位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以企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为驱动力,实现招生即招工的一体化。学生即学徒通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由校企双方共建师资队伍合力培养,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教学和岗位训练资源,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机制、校企共建师资和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等几方面论述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协同育人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种新型学徒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打造校企共建的“双导师”教育新资源,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使得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学校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企业岗位技能的培训和实践技能,完成既是学生又是学徒的双身份职业教育,为学生的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岗位成才搭建平台。本文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分析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在13世纪前后出现了学徒制一词。传统的学徒制是指在工作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的职业技能传授方式。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多国在20世纪80年代,学习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实行“学徒制”,并对学徒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满足企业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于2014年5月,我国从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开始,连续出台有关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通知,以促进现代学制的探索和發展。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已进入第三批次。探索实践的我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体制机制日趋成熟,学生即学徒通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由校企双方共建师资队伍,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教学和岗位训练资源合力培养,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1 制定协同育人相关制度,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规范协同育人模式,制度和机制的建立要先行。为了保证本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有序,稳定运行,学校与合作企业联合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在试点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制定了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联合招生(招工)管理办法、“双导师”管理办法、学生管理办法和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学管理办法等制度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编制和课程考核等指导性意见,在相关管理办法、方案和指导性意见下开展各项工作。
  2 共建师资,开展“双导师”培训
  根据“双导师”管理办法,经校企共同从学校专任教师、企业骨干中选拔和培养的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
  2.1 明确“双导师”工作职责
  (1)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2)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教学建设。(3)共同担任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岗位技术技能、职业岗位能力拓展课程的教学任务,加强交流、密切合作,负责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完成课程考核。(4)严格执行学校和企业的有关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做好教学过程规范性资料。(5)负责学生(学徒)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和心理健康教育。(6)指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企业岗位资格认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7)校企“双导师”之间加强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相互熟悉职业教育理念、企业工作流程及岗位工作任务,系统推进教学改革。(8)积极参加学校的科研项目及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项目,共同开展社会服务。
  2.2 开展“双导师”培训
  (1)现代学徒制内涵培训:主要包括国家关于现代学徒制的政策、文件及人才培养内涵。(2)职业教育理念培训:主要包括国内外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向和案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最新精神,我校人才培养改革理念、总体思路和具体实现途径。(3)师德师风培训:主要包括教育法规和政策,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则。(4)教学能力培训:主要面向企业导师培养执教能力,主要包括教学文件撰写、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常规培训。(5)岗位能力培训:主要面向学校导师培养企业岗位技术技能,包括专业相关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合作企业岗位工作流程及要求、技术水平及问题等。
  3 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
  在高职专业办学过程中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离不开高职专业建设这个重要载体。专业建设要形成特色又需要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设计与构建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建设特色专业的一个重要支撑,也将有利于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3.1 课程体系构建指导思想
  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8]10号)等系列加快发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我院办学定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结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企业的工作岗位标准为依据,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分担”原则,校企共同构建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岗位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定位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3.2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在不断调研的基础上,与合作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共同确定专业的就业岗位。(2)通过对所有的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获得典型工作任务。(3)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课程。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技术技能课程有机结合,构建课程体系。以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来引领专业知识,组织序化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岗位能力的训练。(4)以岗位技术技能课程为试点,根据其岗位特征分解学习领域,进行学习情境设计,使该课程能做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5)研究岗位技术技能课程学校和企业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6)改革现行的教学方式,加强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7)改革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   3.3 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定制式岗位原则。根据现代学徒制内涵,以人才培养定位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目的,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参照职业资格证考核内容,突出岗位职业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体现岗位学习、岗位育人和岗位成才的理念。(2)双主体育人原则。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共同育人。学校主要负责职业素质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企业主要负责岗位技术技能课程与拓展选修课的编制。(3)差异化培养原则。根据培养岗位定向和企业的差异,同一年级,或同一企业内的不同年级,其实施的方案可以不相同。(4)课程多样化原则。加强企业岗位用人需求与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的衔接,满足合作企业的岗位用人要求和学生不同岗位的需求及学生职业化、个性化發展,优化课程体系,设置职业技术基础、岗位技术技能、职业岗位能力拓展及职业基本素质等课程模块。
  3.4 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根据物联网行业发展要求,基于专业技术服务一线岗位工作过程,遵循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成突出专业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和岗位拓展能力的课程体系,采用“工位岗位→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构建课程结构,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岗位技术技能课程、职业岗位能力拓展课程和职业基本素质课程五部分组成。
  4 结语
  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建立校企联合的“双导师”教育新资源,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有效运行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协同模式,校企共同联合开发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和考评办法。培养思想合格,岗位技能优秀的新时代建设者,满足物联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党杨梅,韩冬.现代学徒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思考——以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3):16-18+23.
  [2]李虹霏.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9(01):32-33.
  [3]吴翠荣.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研究[J].现代教育,2014(09):23-24.
  [4]牛文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31(06):96-99.
  [5]程绩.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43-144.
  作者简介:徐福平(1981-),男,汉族,重庆永川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刘洪宾(1983-),男,汉族,四川泸州人,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