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究性教学法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实习中的实践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专业实践教学是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研究性教學方法将水生生物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应用到水产养殖专业基础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中,采用科研项目设计的方式,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凸显了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和实践效果。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实践教学;水生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01-0281-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1.08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Application on the Methods of Inquiry based Teaching in Practices of Aquaculture—Taking Hydrobiology as an Example
  CHAI Yi,LUO Jing bo,LUO Ming zhong et al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Hubei434023)
  Abstrac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aquaculture.As a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of aquaculture, the related contents of Hydrobiology are applied with the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practice, producing practice and graduation practice by the method of inquiry based teaching.With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by designing research project, not only can display the diges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Good teaching and practice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inquiry based teaching.
  Key words Inquiry based teaching;Practice teaching;Hydrobiology
  研究性教学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项目设计等多种研究性教学组织形式,运用探究式、互动式、问题导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创造性的科研活动[1]。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是在传统的单向讲授型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多种研究性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将理论、实践和科研有机结合,体现了现代高等教育的科学性、发展性和创新性,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2-4]。
  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5- 6]。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包括水产科学、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生物学和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其中实践内容提供主要包括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环节[7]。
  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学、环境保护学、水生生物学等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目前是长江大学水产养殖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学位课),着重研究水产饵料生物的形态、分类、个体生态和渔业利用[8]。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态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鉴别辨认常见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基本技能,进而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经济意义等,对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发展水产养殖、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具有积极意义,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该课程在2015年被长江大学立项为“精品课程”进行建设,现阶段该课程的课时设置是“32 + 32 + 2”的方式,即32学时的理论课和32学时的实验课以及2周(每天2学时)的课程实习。这种“理论+实验+实践”的课程设置方式基本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满足了该课程的目标要求。其中2周的课程实习内容主要涉及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高等水生植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采集与鉴定等综合性内容,学生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室样本处理以及数据分析等系列工作有效提高了科研综合能力,也对该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好的补充。但是该课程的实习内容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仅仅是该课程实验课教学内容的延伸,并未显示出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融会贯通,这也是该课程在实践环节的不足之处[9-10]。除此之外,该课程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缺少研究性教学组织形式等诸多不足,基于此,该课程被长江大学立项为2018年“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以期在课程改革建设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以下是将水生生物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水产养殖学专业各类实习中的综合实践应用。   1 研究性教学法在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实习中的应用
  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综合实习包括鱼类学、水生生物学和养殖水环境化学3门课程,在此次教研改革中,把水生生物學课程中的内容分别与鱼类学和养殖水环境化学这两门课程的实习内容有机结合,进行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把水生生物学课程中的藻类生物学评价方法和养殖水环境化学的水质调查相结合,设置了“富营养化水体的藻类生物学评价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的科研项目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采样点设置、浮游植物的采集与分析、水质因子监测等内容。其中主要技术指标包括藻类种类组成及优势种、藻类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及生物量估算、藻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以及藻类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该项目是以周边大型水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和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其水环境质量状况、预期变化趋势,并提出响应的生态保护措施与修复对策。
  此外,将水生生物学课程中的藻类定性定量分析相关内容与鱼类学课程中的鱼类食性鉴定、食物组成相关内容相结合,设置了“常见鱼类的食性鉴定及食物组成分析”项目设计。主要是通过采集自然水体中常见鱼类如鲢、鳙、鳊、鲂、鲤等种类,对其消化道内容物进行鉴定分析,尤其对滤食性鱼类鲢和鳙肠道内容物进行藻类和浮游动物种类鉴定。在食性鉴定的基础上,还结合鱼类摄食和消化器官进行功能形态学的相关研究,将鱼类学中的鱼类生物学和水生生物学中的浮游生物两部分内容有机融合,较好地实现了课程交叉。
  2 研究性教学方法在生产实习的应用
  生产实习是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水产养殖科技人才[11]。通过在实习基地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以及成鱼养殖等系列生产实习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除参加生产实践,还要求学生参加一些科研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有助于学生建立科研思维体系。
  通过生产实习,帮助学生巩固水产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在水产养殖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对水产养殖有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专业生产实习使学生掌握和深化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水产养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的需求[12]。
  生产实习是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季节性较强,主要是在每年的鱼类繁殖季节(4-6月)组织学生去各个养殖基地,与工人师傅一起参与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病害防治、水质调控、饲料加工以及渔场经营与管理各项生产劳动实践,是各类实习中时间最长、内容最广,同时也是学习效果最好的一项实习活动。学生通过此次全方位的实践,有效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创业创新奠定较好的实践基础。
  针对当前水产养殖花白鲢鱼苗培育阶段天然饵料不足、病害频发、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浮游生物种类组成不合理等系列问题,将水生生物学课程中浮游生物种类鉴定和定量分析等教学内容与生产实习中苗种培育这一环节结合,设置了“花白鲢鱼苗池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的项目设计。其主要内容是在花白鲢仔鱼阶段对养殖池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如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等进行调查分析与合理调整,以适应鱼苗对浮游生物的摄食种类、食物大小以及食物量的合理需求,以期建立苗种健康养殖模式,有利于水产养殖高效、高产、高品质和可持续性发展。
  3 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毕业实习中的应用
  毕业实习是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水产养殖科技人才[13]。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巩固水产养殖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对水产养殖有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专业生产实习使学生掌握和深化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水产养殖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的需求。
  毕业实习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人工养殖、饲料销售和水质调节等,其中水质调节中的藻类培养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好。单胞藻如小球藻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类胡萝卜素、虾青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鱼苗开口阶段适口的天然好饵料[14]。根据小球藻具有利用太阳光能效率高、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和容易培养等重要特性,设置了“小球藻人工培育的条件优化”项目设计。首先进行培养基配方的优化设计,接种后通过血球计数板对小球藻进行细胞数量测定,绘制生长曲线,计算生长速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有效提高小球藻的生长速率和细胞积累量,为下一步大规模实践生产应用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
  4 研究性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分析
  通过研究性教学方法将水生生物学课程的相关内容与各类实习有机结合,以项目设计的方式,将理论、实践和科研有机结合,凸显了该门课程与其他实践环节的融会贯通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温习理论知识,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有效指导实践,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意识,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柴毅,杨小林,杨代勤,等.高校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水产养殖科技动态专题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6, 34(3):156-158.
  [2] 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71-75.
  [3] 谷家扬,刘为民.对高校“研究性教学”研究与探索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5):78-82.
  [4] 安振华,孙龙生,张易.高校水产养殖专业培养方向的拓展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50):237-238.
  [5] 杨奇慧,谭北平,张健东,等.水产养殖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8):141-143.
  [6] 杨映,李华,于辉.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1):90-91.
  [7] 黄旭雄,谭洪新,陈再忠,等.水产养殖及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拔尖创新型)水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7(6):76-79.
  [8] 赵文.水生生物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9] 柴毅,杨小林,罗静波.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7):267-269..
  [10] 柴毅,杨小林,谭凤霞,等.水产养殖专业水生生物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29):92-93,103.
  [11] 王建福,刘哲,蔡原,等.水产养殖专业生产实习改革探索[J].畜牧兽医杂志,2018,37(6):57-60.
  [12] 骆桂兰,陈军,王煜恒,等.水产养殖专业季节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7(44):130-131.
  [13] 孔沛球,毕盛,黄蔡芹.水产养殖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0):29-30.
  [14] 古倩怡,岑黔鸿,李袁源,等.用卤虫与小球藻联合培养法净化养殖废水的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8, 33(6):749-7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4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