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制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分析了学徒制的内涵及要素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给出“岗位能力倒逼课程内容、军民融合构建校企平台、岗位体验创新教学方法、情感耦合重塑师生关系”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这种模式,从“学徒”选拔、平台构建、教学方式、责权利保障、师生关系、评价体系等方面,介绍雷达装备原理与维修课程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 键 词] 雷达装备;教学;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190-02
职业技术教育核心培养学生岗位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完成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无法自主参与到教学中去,即使部分实验、实践课程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缺乏相应的任务驱动,学生把实践课程当成游戏,无法达到教学目的[1]。要解决问题,除了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外,应引入学徒制,构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老师、师父的联合传授,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获得整体化、过程化的知识和技能。
一、学徒制的内涵和要素分析
(一)学徒制的内涵
学徒制是在传授隐性知识的同时,兼顾显性知识的传授,并且显性知识建立在对已有隐性知识的高度概括基础上。在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学生具有学徒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学生既要在行动中感悟隐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要注重书本的显性知识传授,将以书面形式及课堂讲述为主的零碎的显性知识进行系统化加工和整合;同样,在该模式下,老师具有企业和学校两个主体。学生不仅需要在企业、车间和工厂等工作场所,由师傅带领进行操作、模仿、感悟為主要特征的隐性知识学习;而且需要在学校由老师进行原理、文字、媒介、言传为主要特征的显性知识讲授。
(二)学徒制的要素分析
学徒制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平台的构建,责、权、利的保障机制,校企间课程形式的组织,教学方式的突破,师生关系和学习评价等要素[2]。
校企平台是学徒制的实施基础。通过校企,确立员工身份,促进校企间互惠互利、互存互融。责、权、利保障机制是学徒制的实施条件,通过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关系,克服参与主体的多元性问题(学校、企业、政府、行业等)[3]。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是学徒制的根本体现,学徒制突出思维与行动的统一,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的提升。师生关系是学徒制的情感基础,在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发挥情感的调节作用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影响积极的教学态度,达成观念认同感、职业认同感和价值认同感。评价机制是学徒制教学效果的倍增器,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行业文化、产业文化的感化和教育,加深对职业规范的理解,激发创新和创业意识。
二、学徒制下的雷达装备教学模式改革
(一)岗位能力倒逼课程内容
根据岗位职责,雷达装备原理与维修课程作为雷达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雷达装备保障能力,使其具备雷达技师岗位任职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雷达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装备操作运用能力、装备技术勤务资料管理能力[4]。因此,学徒制的雷达装备课程既要包含雷达装备原理、雷达工作规范等显性知识,又包含维修技能、操作运用、机务作风、心理调整等隐性知识。
(二)军民融合构建校企平台
根据学徒式教学的内涵要素,建立富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平台,开展系/队联合、校/厂联合、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和维修保障能力。
一是系/队联合培养基本技能。针对装备教学中仪器仪表少、维修工具缺、学生机上操作时间少的问题,采用专业系与雷达保障队合作培养的模式,充分利用其平台优势对学生的仪器仪表使用、电路焊接、器件识别检测以及简单模块维修等技能进行训练。
二是校/厂联合训练综合能力。针对学校装备平台少、装备维修(护)机会少的问题,构建学校与大修厂的合作平台。学生以学徒工的身份到大修厂工作生活,采取师父带徒弟的方式,让学生全程参与一部雷达装备的大修或中修。在维修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前期所学的各项基本技能。
三是校/企联合训练维修保障能力。针对装备教学中实际排故机会少、故障设置相对单一的问题,构建学校与装备生产厂家的合作平台。学生以学徒工的身份到各生产厂家的总调部门工作,全程参与一个生产批次装备的调试安装。从做中学开始,到学中做结束,最终形成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
(三)岗位体验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实习阶段缺乏指导人员、缺少上手机会的问题,聘请真实岗位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带教“师父”,学生以“学徒工”的身份参与真实岗位装备保障工作,利用装备维护的机会,与专业技术人员一起维护各型装备,养成装备维护保障能力;跟随“师父”一起对装备进行参数测量、检查调试、故障检修,快速形成装备维修保障能力。
(四)情感耦合重塑师生关系
深厚、融洽的师生之情使教学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5]。在师徒模式下,师徒间要懂得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师父”不仅要关心“徒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心“徒弟”的思想和情感,适当关心“徒弟”生活上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管理。 三、学徒模式下的雷达装备教学策略
(一)建立“学徒”选拔机制
受教学资源、培训周期、厂家设施、岗位条件等限制,只能对部分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人才的选拔可以综合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积极性。任何教学模式与方法最终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能力与态度是第一位的,评价应结合学习成绩与各类比赛中的表现。二是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根据现阶段雷达维修专业学生毕业后岗位就业来看,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对毕业学生、实习学生的试用情况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在选拔培养对象时还应该充分调研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着重选拔人才。
(二)构建联合育人平台
构建校企平台既关系到“双主体”育人的可持续性,也涉及与校企找到利益的“共振点”。根据雷达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特点,慎重选择合作厂所及用人单位。基础知识技能培养阶段与学校装备保障队合作,充分利用其人力物力资源培养雷达装备保障所需的仪器仪表使用、电路焊接等支撑性技能;综合能力训练阶段与对应装备的大修厂进行合作,学生到大修厂工作生活,全程参与一部雷达装备的大修或中修;维修保障能力训练阶段与装备生产厂家合作,学生到各生产厂家的总调部门工作,在实际排除故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岗位实习阶段,与实习单位装备部门合作,让学生参加到维护工作组中,养成装备维护保障能力。
(三)制定“工学融合式”实施方案
学徒制以校企共生为前提,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工”与“学”交替的学习过程,贯穿专业认识、专业课程学习、基本技能训练及综合能力训练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必须合理安排学生的校企学习时间,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赴厂学习的有机融合,使培训效能最大化。根據学校雷达维修专业课程设置、培训周期等方面的特点,雷达装备教学对学生驻厂培训的时间进行如下安排。
(四)约定“责、权、利”保障制度
基于学徒制的雷达装备教学是一种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涉及学生、学校、大修厂、装备生产厂家、用人单位等多个主体,每个主体之间在利益诉求、责任担当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考虑,因此,必须以合作协议的方式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关系,在管理制度、经费、人员等方面建立系统的保障制度,保证学徒制顺利、有序、持续开展[6]。
(五)施行新型“双导师制”
学徒制实施成效如何,企业师父指导是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师父的选用,不仅考虑专业能力,应注重他们的工作态度及带徒的积极性。师父带徒的利益出发点,除了获得带徒的津贴外,还要寻求一个良好的工作助手和未来的合作伙伴。要选择技术好、技能强、乐为师、素质高的员工为带徒师父,给予他们选择徒弟的权利,并注重师徒之间的情感培养。
(六)创设联合评价体系
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弹性学习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成人成长成才。一是要大力实施过程考核,创新校企双方的培养方案,探索工与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定期对学生的课程、项目、定岗等状况进行过程考核,适时沟通交流和反馈,保证学习过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二是创设学生学习和创作成果展示、作品展览以及各项评优扶优、创优活动平台,开展优秀学徒、技能手评比,组织不同类型、层次、规模的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的学习作品、创新作品;发挥鼓励、激励、奖励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三是实施面向学生成人、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的评价,突出对学生人文素养、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品质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杨士英,张朝伟,花良发.士官装备教学转型研究[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3(6).
[2]杨红荃,苏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
[3]关晶.当前主要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分析[J].职教论坛,2016(16).
[4]陆万宏,徐颖鑫,晏凯.基于士官技师工作过程的雷达维修实践课程优化[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4(5).
[5]晏凯,龚明,徐颖鑫.士官学生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7(3).
[6]杨青.现代学徒制立法的三个基本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6(10).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5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