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读、行、悟”一体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是一种对他人生活与人生经历的看待,以求从中获得一定的认知与启迪,因而其对人有益,形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因此,阅读是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内容的主体存在。文章针对“读、行、悟”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结合小学阅读教学课例进行分析,从人文性学习主题的确立、围绕主题的文本阅读与主题自主体悟、行为作业的布置和实施、主题真切感悟与总结性的主题阐发四大环节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行、悟”;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4-0023-02
  引 言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即任何学科的教育皆应围绕育人的共同原则,而使学生主体能够更理性、正确地拥有自己的生活与生命态度,直面“人生”主题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如此。所以,突破传统在应试思想影响下的功利性与模式化的阅读樊篱,依据对人生认知的必然规律,由阅读、行为与感悟共构的“读、行、悟”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契合教育规律,具有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将更好地服务、帮助学生对自身生活与人生的认知和经营。此模式的具体建构方法,可遵循以下四大环节。
  一、人文性学习主题的确立
  “读、行、悟”一体化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点与目标,是使阅读所得能够真正有益于学生的生活。所以,建构此模式的第一步是,结合具体文本对作为学习中心的人文性学习主题的确立。文本自身的创作背景与写作宗旨可作为参考,文本所属的单元主题亦可作为参考,依据学生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主题亦可。总之,决定整个模式方向的主题的选取,必须具有与学生生活的密切关联性与教育价值。
  例如,《盼》一文的内容为小主人公盼望着下雨,盼望着下雨时穿上自己心爱的新雨衣,以及在此“盼”的期间小主人公心理与情感的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在这里,“穿新雨衣”的愿望在愈趋富裕的现代家庭里并不是一件需要被“盼望”的事,因而,通过对此文的阅读,学生无法真正深刻地体会到“盼望”的情感,进而无法产生关于“珍惜”的领悟。但“珍惜”这份情感却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当今物质极大富足的成长环境中最应习得的道理。只有学会珍惜,才会关注身边已拥有的事物及正在爱护自己的人,才不致因为没有珍惜而留下人生遗憾。所以,便将“懂得盼望的情感,知道珍惜的可贵”作为此“读、行、悟”一体化阅读模式的核心主题,教育视野不会局限于文本“穿新雨衣”的范围内。
  二、围绕主题的文本阅读与主题自主体悟
  继人文性的学习主题确立之后,便是文本阅读及通过此进行对主题的初步自主体悟环节,即对“读、行、悟”一体化阅读模式中“读”模块的落实。在此环节,涉及如何权衡处理语言、文学知识教学与人文化教学的问题,即若兼顾前者,完成整个模式所需使用的教学时间必是长久的,但若兼顾后者,学生无法全面理解文本内容。所以,教师可进行由主题教学带动语言、文学知识的融合教学,以自然衔接的方式,在促进教学高效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1]。
  例如,在《盼》一文的教学中,继上述“懂得盼望的情感,知道珍惜的可贵”此人文性学习主题确立之后,教师让学生寻找文中能够表现“我”对雨衣喜爱的句子,表现“我”对能够下雨、穿上新雨衣的盼望的句子,及其所具体表达的“我”的心理。如“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一句。在此,教师先让学生重复朗读这句话,以及之前的“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一段,体会小主人公对下雨、穿雨衣的急切渴望及在起风变天时的喜悦,从而感知“盼望”的情感。之后,教师则以此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方式,即以比喻的修辞方式以杨树笑喻“我”的笑。如此,学生则初步具有了对主题的体悟,但依旧达不到深刻与全面的程度,教师亦未有任何的道理性说教。学生所缺少的并非如此,而是亲身实践,因为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会自主而深刻地真正懂得盼望的情感,产生珍惜的意识。
  三、行为作业的布置和实施
  “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是所有“过来人”皆会得出的人生感悟,即旁人给予的任何道理、劝告皆不如主体亲自实践尝试有效。相比于相信别人,人更倾向于相信自己,同时自己所想要拥有的事物永远不可能因他人的言语劝告便从自己的心中消除。所以,文本阅读在初步得出人文性主题感悟之后,教师应将行为实践作业的布置代替道理的说教与静态的字词书写,前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与生活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2]。
  例如,在《盼》一文的教学中,为让学生对“懂得盼望的情感,知道珍惜的可贵”的主题有真正深刻的领悟,教师可向学生布置作业:回忆一个自己特别后悔没有珍惜但已经失去的事物,或者一个人,或者一段时光等,然后再回忆当初自己为了得到它所做的一切、所怀揣的情感,并将自己的回忆过程写下来。如一位学生写道:“我曾经很想学习钢琴,想到梦里都是我弹钢琴的样子,期待一架真的钢琴,期待有一天我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奏出一首完整的乐曲。但当妈妈真的给我报了钢琴班,用昂贵的价格买了一架漂亮的钢琴,我却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至今,我懊悔没有珍惜当初的那段时光,不然现在我最初的梦想一定实现了。”如此,学生便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类比而体会到盼望的心情与理应珍惜来之不易的事物的道理,从而深化文本理解、加强生活感悟。
  四、主题真切感悟与总结性的主题阐发
  行为作业的布置与实施之后,应是学生交流自身关于主题的感悟、教师做出总结性的阐发的环节。因为交流和探讨能够使人的认知更加鲜明,而教师的点拨与升华则能够使学生的认知更加印象深刻。
  例如,在《盼》一文的教学中,继上述行为作业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将自己的故事和关于主题的感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分享。如针对上述“钢琴”的故事,一位旁听学生便评论说道:“得到了就不珍惜是大多数人的常態。”另一位学生则说:“那要怎样才会改变这种常态,让人学会珍惜呢?”有学生回答说:“或许可以始终用初心提醒自己,或许没有办法,因为只有失去了人才会成长,才能真正懂得珍惜”……如此,学生的认知将在彼此观点的交互中变得更为深刻。随后,教师便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包括事物,包括爱,包括你们的年华,都是生命赐给你们最好的礼物。它们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从你们的视野中脱离,但其依旧存在,但当它们真的不存在了,你们会感到痛心和懊悔,甚至是无法弥补,成为你们的缺憾。你们的生命还很长,珍惜现在及以后会拥有的一切吧,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至此,“读、行、悟”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落实完毕,学生从中所习得的内容远超功利性应试目的下的单纯文本分析。这有益于应试,更益于学生自身的生命成长与发展[3]。
  结 语
  总之,结合生活与人生的阅读教学,契合阅读与文学、文化的属性和规律,必将促进学生对文学文本、生活与人生的解读,从而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这符合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史翔.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9(11):116.
  赵明辉.构建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的教学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4):165.
  徐银平.浅议结合小学语文阅读与日常生活的策略[J].才智,2013(06):103.
  作者简介:刘佳莉(1990.8—),女,江苏南京人,现任东善桥小学教务处副主任兼语文教研组长,被评为江宁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13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