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读边悟以做促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嫒嫒
《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悟、以做促读。可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一、课前体验。课上质疑
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体会回声,丰富学生的感知,也可以让学生查阅关于回声的资料。课上可以先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自然地引入课文学习。此时教师要适时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回声》,那么关于回声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创设情境,自读感悟
组织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小河的美,同时指导学生通过读让别人也感受到小河的美。这时教师可使用这样的过渡语:小青蛙跟着妈妈来到桥洞底下,看到这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了起来,它是怎么叫的呢?请一名同学回答后,老师马上学着他的样子说一遍,制造出回声的效果,同时反问学生:“咦,这是怎么回事?”借此再次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要把握住机会,引导学生读好下面的课文。根据课文特点,可采取同桌对读、小组内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读好小青蛙和妈妈的对话,指导学生读出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来,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小青蛙语气的变化。
三、突出重点,边读边悟
课文中四、五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时要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读书,边读边悟,画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并启发学生思考:从青蛙妈妈的话里知道了什么?在此过程中应加强词句训练,教师可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例如: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到岸上。她( )起―颗石子( )进河里,河水被( )一圈圈波纹。波纹(
)到河岸,又一圈圈地( )回来。
四、真切体验,以做促读
教师可出示文中第二幅插图或根据课文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将声波的特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外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其合作动手在盆子里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通过实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其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
五、回味欣赏,拓展探究
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回味朗读。在理解了水面上的波纹变化和朗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让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同声。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学习了这一课你都知道了什么?朗读课文时你有哪些感受?由读到思,让学生揭开同声的奥秘,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中还有好多奇妙的知识,只要在生活中会观察、会思考,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7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