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阅读教学中的读、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会侠

  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语文教学,无论何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首先出现的是有声语言在前,文字语法在后。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文本”的筛选
  
  要读好“文本”首先要对“文本”进行筛选,哪些最有价值、有意义,适合学生读,要根据文章引导学生筛选文本,明白文本信息带来的人文性价值。表现大自然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事物特点去读、悟、感知大自然的美: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从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物的意义,感知父母的恩情、祖国的博大、社会的恩德去读。
  
  二、感知“文本对话”的内涵
  
  (一)读,是语文教学中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将课内读和课外读紧密结合起来,在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学训。可见古人在学习中对读是多么重视。有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说明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基础、最简捷的方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读代讲,多读少讲,品读精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让学生自学,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在训练学生读时,教师要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把心放在文章中去读,读进去想进去和作者共享喜、怒、哀、乐;边读边画,前后比较读,抓重点读等。同时要给予足够的读书时间。无论何种读法,教师都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进行初读、精读、熟读、默读、轻声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要力争正确、流利、有感情,每读必有收获,切实读出质量。另外,在引导学生读时要以“博览群书”为宗旨,将“博览”与“群书”相结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
  
  三、体验情感――悟
  
  在抓好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悟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不悟。读就成了空壳。语文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意相统一的过程。传统的语文教学忽略了情感的熏陶、意境的欣赏。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就要充分重视情感因素,把认知与情意统一起来,落实到三维教学的目标当中,在读的训练中要时时贯穿。“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名言说明了只有通过读,才能有所悟,学会了悟,才能产生更多的疑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突出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没有情感体验的教学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有着深刻的记忆。
  
  (一)在情境中体验。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再一个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时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叙利奥对父母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境,能够唤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
  
  (三)在思维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刻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替代的。《圆明园的毁灭》一文,通过体会圆明园被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向往奥运》理解举办奥运的意义,能更加激发民族自豪感。
  总之,充分利用教科书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朗读中多读、多悟,体会人美、山美、水美、祖国美,让学生感知恩惠,知恩图报和为他人施舍。不但强化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也是培养学生人格美的重要途径,使学生感到语文轻松、有趣,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