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音乐学习的作用是帮助小学生提高音乐学习兴趣,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其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在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非常重要,它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文章对于音乐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围绕三种律动类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彰显的价值展开综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律动;课堂教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的音乐教学更多的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使创造性贯穿审美教育中。因此,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观念,于这一基础上进行全新的课程设计,勇于尝试并探索生动有趣、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式。动作作为一种肢体语言,笔者认为它是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即兴根据音乐旋律设计动作,从各个细节方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音乐素质及音乐素养,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情感达到健康的发展。
  律动是通过音乐的伴奏传送到人的大脑而演变成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舞动。自由欢快的场景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笔者会在学生初听音乐前提醒他们可以跟着音乐摆动。学生时常会给出意外惊喜。譬如在《咏鹅》中,前奏是古筝演奏的声音,有些学生演绎弹古筝的模样,有些学生会跟着音乐摆动学着柳枝吹动的模样。笔者通过整理自己这几年来从教音乐教学的资料,就“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归纳了几种律动类型。
  一、创造课堂气氛,快速融入课堂
  如何让学生尽快进入音乐学习状态?雨果曾说:“音乐要用心灵去听,用头脑去感觉。”教师在教学前先让学生猜猜今天学习的课题是什么,抑或采用课题提示,再让他们思考有什么贴近课题的动作,随后紧跟节拍做不同动作进入教室。当然,也口J‘以播放本节课学习歌曲的旋律,让学生先听听旋律的速度,尝试跟着歌曲的速度“开火车”(可发出“况且况且”的声音)进入教室。以上的的几种方式,都能使学生够快速地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状态。
  二、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堂中,教师的肢体语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逼真的律动,让学生真切感受歌曲的速度、音色、强弱、节拍,从而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随后让学生用优美的形体律动来表现音乐的素养,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天性活泼、好奇,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优点,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快进入音乐课堂学习状态,最终达到更加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的同的。在这基础上,教师通过启发式和诱导式教育,使学生能够在音乐课上放松地、融人情境地学习音乐,这不仅能达到“闻歌起舞、寓教于乐”的优化教学同的,也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以及音乐素养。
  三、形体动作律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为提高音乐课卜学生的参与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町以根据他们好奇以及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学习动机和律动有机结合,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往上再提升,就是把难以读懂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枯燥的技巧训练,转化成学生学起来好学、玩起来好玩的律动。比如在一年级第十四课《梅花鹿》唱歌教学中,笔者会提前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歌曲的旋律节奏感进行编排律动:可爱的梅花鹿——双手做花朵状放于下巴下;穿花袄——双手打开画圆形放两旁做小裙摆状;头卜长着一对对大犄角——伸出两只食指放于头顶摆动;美丽的梅花鹿——与穿花袄动作一致;森林里——做出小房子的动作;小溪旁——双手摆臂做波浪状;吃青草——两手握拳放嘴前。除此之外,也町以邀请其他学生上台表演不一样的梅花鹿,这样能使他们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知活动和运动、唱歌比赛、游戏活动、舞蹈形体律动等结合起来,把学生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用他们的形体动作、肢体语言表达出“梅花鹿”町爱美丽的形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意识。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课也能通过形体律动来让学生感受音乐。在《我们歌唱》中,笔者让学生将身体往卜伸展,举高手臂来表现高音;表现低音时则让他们将身体微微往下倾斜,让手臂朝下。这样一来,可以增强学生对音调的变化的感受力。
  四、即兴律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现在的音乐教学立足于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使创造性贯穿于审美教育当中,即兴律动有利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归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初听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摆动,或者加上自己的动作,这表明听音乐做动作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途径。在这基础卜-,教师加以引导和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丰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他们能创编一些符合歌曲节奏和意义的律动。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笔者分作两种创编步骤。
  (一)无意义节奏律动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用击拍身体部位把音乐的节奏表现出来。譬如,卜课前笔者会和学生打招呼“同学们好”( DO-DO-DO-MI-SOL),他们会网应“老师您好”( SOI-MI-SOI-MI-DO),并且加上自己自由发挥的动作。又或者每节课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小律动:请安静,我安静;请坐好,我坐好;加卜-旋律(Do-MI-SOI、SOL-MI-Do》 -问一答模式。教师说“准备好了吗”( DO-DO-DO-MI-SO),学生说“准备好了”( SOL-MI-SOL-MI-DO),口令加节奏击拍形成小律动。
  (二)有意义节奏律动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在农场里》歌唱课的时候,只和学生唱旋律、讲乐理、听线条的走向等,学生只能记住歌曲的旋律,没有真正融入课堂当中。这节课如果教师让学生亲自去扮演其中的动物(小猪、小牛、小鸭),提出疑问,走进农场去找找它们会发f}{怎样的声音;然后讓他们自行想象,加入表演或者动物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不但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印象,提高学生卜课的兴趣,还能使原本理论性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容易理解以及掌握。再如,笔者在上《小兔子乖乖》音乐童话故事这节课时,让学生仔细体验每段乐曲的情绪和所表现的意境之后,要求学生即兴创作一些简单的律动。笔者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问,让他们自己构思讨论、编排、分工击拍、指挥等。这时,有个学生即兴创造了二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情绪的音乐律动:第一种是“凶恶的大灰狼”迈开大步走的音乐律动;第二种是“胆小的小兔子”慢慢蹦跳的音乐律动;第二种是“同家心切的兔妈妈”快步蹦跳的音乐律动。笔者就把这二种律动动作用简笔画面在黑板卜,学生看见自己的即兴创作的作品被画在黑板卜时,高兴得跳起来。他的努力不但得到了教师的认可,还在课堂中得到推广,全班的同学都跟着学习这两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情绪的音乐律动,这能大大地鼓舞学生。
  五、结语
  卡尔·奥尔夫说:“原本的音乐不是单独的音乐,而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的结合。”教师通过律动、节奏游戏、故事音乐会等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能让学生真正地喜欢音乐课,还能让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陈规,使少儿的音乐学习与律动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律动在小学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因深入浅出,多在欢快有趣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知识,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律动感,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音乐基础。
  参考文献
  [l]闰敏.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堂——体态律动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青少年日记(小学版),2017(01).
  [2]郭月明.“音”你而动——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和方法微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8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