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心不变,生机不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紫砂壶产于宜兴,宜兴地处江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更是人文荟萃之地,紫砂壶受到其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影响,洋溢着天然的灵气,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也给人以精神和情感的共鸣,给人带来充实和愉悦感。本文就紫砂壶“葵掇只”浅谈其造型之美和意境之美。
  关键词  紫砂壶;葵掇只;造型设计;意境之美
   宜兴紫砂壶作为传统实用器,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以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海内外享有盛誉,逐渐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文化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紫砂壶产于宜兴,宜兴地处江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更是人文荟萃之地,紫砂壶受到其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影响,洋溢着天然的灵气,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也给人以精神和情感的共鸣,给人带来充实和愉悦感。
   紫砂壶经历了几百年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出丰富多彩的造型,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独一无二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这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相比的。发展至今,紫砂壶造型大致可划分为光素器、花器和筋纹器三大类,不同的类型之间并无良莠之分,相辅相成,共同为紫砂艺术锦上添花。其中,筋纹形体以结构严谨、具有韵律美和形式美而著称,筋纹器模仿自然界中瓜果或花朵的形态,经过抽象的提炼以流畅的筋纹线条划分器身,纹理清晰、线条流畅。紫砂壶“葵掇只”(见图1)是典型的筋纹器,此壶是在传统“掇只壶”的基础上,在坯体上进行加工,结合筋纹器特色形成纵横交错、虚实均衡的美感:横观为“掇只”层层叠叠的大小半球之美;纵观为筋纹器虚实结合的纹理清晰之美。器型饱满大气,形成完整的视觉效果,同时彰显了制作者精湛的制壶技艺,别具一格。此壶在师法过程中有取有舍、有承有變、不拘一格而广采博收,去惯常之圆熟,取远古之方拙。
   纵观整壶,作品壶身饱满敦厚、沉稳有力,壶底为圈足,平添了几分挺拔庄重的意味,整器线条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般,壶盖为压盖,与壶口贴合紧密、对应合缝,壶盖虽为半球,但看起来像是一顶斗笠,趣味无穷,彰显深厚古朴的韵味。此壶合理运用点、线、面,以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其美的内蕴,展现其独具魅力的气质。整器以壶钮为中心点散发筋纹线条,从壶钮、壶盖、壶身至底足,筋纹线条流畅柔和,上下贯通一体、十分自然,瓣瓣饱满丰腴,结构严谨规则,体现了形式美和韵律美,俯视之层层相迭,犹如葵花盛开,极为美观。壶流为一弯流,与壶身暗接,从壶身自然胥出、柔和流畅;圈把匀势而起,提拿适手,与壶流对称和谐,流、把转承有力,婉转而有势,共同提携了作品的精神气韵,流、把皆饰以筋纹线条,与壶身相呼应。饱满的壶钮小巧而精神地挺立于盖面正中央,如同美丽的花蕊。整器从壶钮、壶盖至身筒,在整体结构上秉承“掇只”的造型特点,圆与圆相交叠,给人以沉稳庄重之感,同时又如同一朵灿烂的葵花,在风中怒放,摇曳生姿。此壶采用珍稀大红袍作为泥料,甜娇艳丽、光滑可鉴。整器靓丽而不浮华,脚踏实地、精工细造,犹如葵花化形,窈窕淑女般的丰盈线条,挺拔秀丽又婀娜多姿。
   欣赏此壶,眼前恍若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在一片广袤的原野上,无数盛开灿烂的葵花整齐地排列,它们的花盘朝向阳光,果盘朝向地面,目标一致、方向统一,那样一往无前的模样昭示着坚定,给人以鼓舞。葵花一直是根植大地、追寻太阳、心怀光明的象征,太阳为万物生长提供了养分,它是美好光明的象征,葵花与太阳相随相生,就是一种心怀光明的美好信念,是葵花生命的根本态度。而无论葵花处于哪个生长阶段,无论处于何种环境,它们对阳光的朝向是一致的,始终坚持从泥土、雨水和阳光中汲取生命力量,本性不改、初心不变、生机不止,这就是葵花的态度。花有花的态度,人有人的态度,态度是人之为何人、物之为何物的标志。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是什么样的人。此壶以葵花融入作品,既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形象,又表明紫砂艺人的从业态度。一直以来,以葵花为创作原型的紫砂器型数不胜数,其中,以清代杨凤年的“风卷葵”最为知名,风卷葵以静写动、气度不凡,展示了花货的绝妙工艺和自然意趣,将生命的顽强以及长盛不衰展露得淋漓尽致。葵花的生命力和精神给了艺术家们源源不断的灵感,紫砂壶“葵掇只”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以一种别样的表现形式展现出葵花的风姿和精神,也启示所有紫砂人要不忘初心,以平静淡泊的心态从事紫砂创作,坚守自己的紫艺之路。
   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不仅具有造型美,还给人以意境美,让人品茗赏壶之时,既享受着清茶的滋润,又感悟着精神领域的熏陶。紫砂壶“葵掇只”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葵花元素,造型精巧,结构比例协调,给人以不同凡响的视觉美感,让人从中感受到优美的自然意境,也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况味。
  参 考 文 献
  [1]纪红.葵花的态度[J].食品与生活,2019(8):48-49.
  [2]秦玉华.砂海掇英葵韵如道——“葵掇只壶”创作谈[J].江苏陶瓷,2014(B12):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0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