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区稻蛙高效综合种养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稻蛙的种养技术上也提出新的要求。高效的种养技术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稻蛙的经济利益得到开发,我国也积极引进优良品种的稻蛙,融入稻田种植当中,以此达到最优的经济效益。本文阐述了稻蛙综合养殖在我国发展所遇到的瓶颈,着重探讨山区稻蛙种养技术的有效方法,以供相关人员交流参考。
  关键词:山区稻蛙;综合种养技术;日常管理
  中图分类号:S962.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215046
  收稿日期:2019-12-26
  作者简介:谢凌云(1968-),男,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五新农业技术推广。
  引言
  山区稻蛙种养一直是我国大力支持发展的新兴种养方式,因为山区稻蛙种养所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传统种养方式,新型的种养技术不仅仅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而且在稻蛙的种养过程中对环境没有污染。可是山区资源有限,在稻蛙的综合种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山区稻蛙的种养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 目前山区稻蛙种养的现状
  稻田是稻蛙生存繁殖的最好场所,前提是在良好的条件下,稻蛙才能健康的生长繁殖,因此要想提高山区稻蛙种养的产量就要从其生存的条件入手。但是目前的稻蛙种养方法在我国山区的发展还有待提高,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稻田基础设施不健全,如山区的水源不足,没有建立相应的水资源措施,如洪涝来临时排水措施不到位,再如在养殖稻蛙的稻田没有设置防漏网,导致稻蛙在排水或者是雨水高出稻田时逃跑。在进行蛙种投放时稻田条件不合格,导致蛙种大面积死亡,如没有在蛙种投放前进行适当的消毒,又如对水稻苗的选择错误,没有选择抗病害、耐肥性强的水稻苗;水稻苗的生长对蛙种也有一定的影响,没有对蛙种提供相应的营养物质,也是导致蛙种死亡的原因[1]。稻蛙的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如稻蛙饵料的投放、稻蛙的病害预防、稻蛙的过冬防护、成熟稻蛙的捕捞等,还有其他的日常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并且,不当的稻蛙的管理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2 提高山区稻蛙种养技术的有效方法
  2.1 改造稻蛙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稻蛙的生产效益
  部分品种的蛙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稻蛙不仅能捕食田间有害昆虫,加强病虫害防治,还能提高稻田农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稻蛙共生也是一种推广较为成功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稻田是稻蛙生长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在稻田的选择和稻蛙的生长环境方面一定要谨慎对待,如在稻田的选址、排水设置、稻蛙防漏网的设置这3个方面会影响到稻蛙的养殖。为开展稻田水产生态综合种养提供有利的基础,极大地保证了稻田水产生态综合种养的顺利开展。本文从这3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2.1.1 稻田的选择
  我国稻田面积比较广阔,但在平原地区分布比较多,因为平原地区水源供应足,稻田生产效益好,占据了生产优势。相比之下,山区地区的稻田生产效益就落后得多,因此山区稻田一般都是经过改造后,采取稻蛙种养的生产模式,能比較高效优质地将山区的稻田进行开发。在稻蛙种养的生产模式中,稻田的选择是比较讲究的,稻田的选址一定要在对稻田管理比较方便的地区,如靠近水源的地方,因为稻蛙的养殖要定期进行稻田水的排放。
  2.1.2 完善排水设施
  在稻蛙的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稻田水进行更换,因此在稻蛙的日常投食中,稻蛙的饵料和排泄物过多,长期不对稻田清理和更换水源的话,不仅对稻蛙的成长环境造成破坏,对稻蛙的健康也会产生影响[2],严重的还会发生病害,导致稻蛙大面积死亡。这直接关系到稻蛙的生产效益,因此稻田排水设施一定要是最方便的,以便在水源进入稻田和排出稻田时不出现问题。在前期的排水设施修建时,要将进、排水口安装在稻田的两端,而且一定要略低于稻田的水平面,方便在排水过程中将稻田污水全部排出稻田外,没有剩余的污水滞留在稻田中,最大地更换稻蛙的生产环境,保障稻蛙的健康。
  2.1.3 防漏网的设置
  稻蛙种养的生产模式,是将稻蛙投放到稻田之中,与稻苗共生,因此在对稻田进行水源更换时,可能导致稻蛙逃跑的情况发生。在进、排水口设置合适的防漏网是非常必要的,防漏网的设置,不仅可以防止稻蛙逃跑,还能够防止稻田之外的其他的生物进入稻田,将年幼稻蛙捕食。防漏网对保障稻蛙的生长安全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对稻田的改造和完善的过程中要对稻田的进、排水口进行安装防漏网,维护好稻蛙的生长环境。
  2.2 加强山区稻蛙的日常管理,进行科学种养
  2.2.1 稻蛙的日常投食管理
  稻蛙在稻田中生长,单单靠稻田所提供的营养是远远不够稻蛙生长所需的,因此还需要对稻蛙进行人工投食。在投食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注意食料的量的问题,不能单单为经济利益对稻蛙进行大量投食,大量投食到稻田中,是能保证稻蛙吃饱,但稻蛙吃剩的食料会积沉在稻田中,经过长时间浸泡容易变质和滋生细菌[3];稻蛙大量的进食,产生的排泄物就会过多,排泄物和食料混合在一起之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对稻蛙的生长非常不利。因此,对稻蛙投食要定时定量,而且投食的方式应该尽可能的多次量少的投放,这样可以让稻蛙能吃完稻田中食料,还可以保证每只稻蛙能吃到食料的同时不产生浪费。
  2.2.2 稻田日常管理
  每天都要对稻蛙进行投食,因此会产生大量的剩余食料和排泄物沉积在稻田底部,如果不及时和定期的进行清理,将影响到稻蛙的生长健康。因此在对稻田的日常污水的管理时,一定要及时的清理稻蛙的排泄物,稻蛙长期在污水中生活,会增加携带病菌的机率,人们在食用稻蛙时,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如稻田中发现死亡的稻蛙,一定要对稻田进行及时消毒,防止病毒大面积扩散,导致整片稻蛙死亡,遭受经济损失[4]。
  2.2.3 稻蛙的越冬管理
  冬天,稻蛙比较喜欢冬眠,一般情况下,稻蛙在水温12℃以下时就准备冬眠。蛙类冬眠比较喜欢挖洞,因此在稻蛙准备进行冬眠时,可以在稻田中添加比较松软的土壤,保证稻蛙在寒冷的冬天能顺利的进入冬眠,不会因为冬天水温的下降而冻死在稻田中,促使稻蛙能顺利的越冬。虽然冬天稻蛙在水中的活动没有其它季节的活动多,但还是要定期对稻田中的水源进行更换,保障稻蛙的冬眠环境保持在干净的水源中。维持良好的稻蛙生长环境,是稻蛙养殖的关键,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养殖出健康的稻蛙,提高稻蛙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2.2.4 稻蛙病虫害防治管理
  稻蛙养殖过程中,存在危害稻蛙生长的因素,其中病虫害就是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稻蛙养殖来说,舒适和干净的生长环境非常的重要,因此,不仅要预防病害的发生,还要对稻田中的水进行定期更换、消毒,防止病虫的产生,让稻蛙健康的生长。相关的种养人员也要对稻蛙养殖的稻田水进定期检测,发现稻田水中存在病菌,就要进行及时清理消毒,防止稻蛙出现大量的病毒感染,从而导致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山区稻蛙的种养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稻蛙共养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大于传统的养殖模式,而且目前我国市场上对稻蛙的需要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应该大力支持稻蛙共养的模式,尽量地将我国的稻蛙种养技术完善得更好,在保证稻蛙生长安全的同时保持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胡贤江, 胡来朵, 李周送. 鱼、蛙、稻综合养种技术研究初报[J]. 安徽农业科学, 1999(02):82-83.
  [2] 李冬雪, 陈辉志, 宋星陈,等. 西南山区稻蛙复合种养的研究与实践[J]. 农学学报, 2017(12):6-12.
  [3] 韩洪波, 李星星, 赵谱远, 等. 稻蛙综合种养模式技术分析、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 中国水产, 2018(03):83-84.
  [4] 潘多集. 高寒山区稻—再生稻—鱼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J]. 现代农业科技,2018(05):213-214,216.
  (责任编辑 李媛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5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