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的三个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时代初中化学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该根据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反思自己的化学课堂教学,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生共同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关键词:科学素养;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0-0024-02
  引 言
  初中化学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或者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打好基础。化学教师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适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学习情境,指导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化学知识,掌握自身成长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科学素养。
  一、反思化学教材知识内容编排顺序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化学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主要是化学学科知识、过程与方法。化学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发展的基石。多年来,我们对化学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做了一定的调整,实践表明,按照知识类型进行教学,效果比常规顺序好得多。第一条是“物质与元素”线,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质由元素组成,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大约有一百种。所以,教师带领学生从探究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开始,从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到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第二条是“宏观与微观”线,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的物质探究到构成物质的元素,再到分子、原子、离子。第三条是“物质分类”线,从混合物到纯净物,从单质到化合物再到氧化物和酸、碱、盐类物质。第四条是“物质变化”线,从物质的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再到化学变化中的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第五条是“实验探究”线,鼓励学生把学校分组实验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家庭小实验以及针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化学解决办法,尽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的品质等。第六条是“化学科技与社会”线,通过教材辅助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化学科技发展以及世界化学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健康、环保等领域的开发利用前景等,激励学生树立献身祖国化学科技事业的理想、信念等。这种线条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建构块状化学基础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有助于师生一起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它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对初中学生而言,经历知识获取的探究过程比死记硬背、刷题等不良学习方式更加可贵。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用知识。课堂是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个主阵地和学生一起经历学习的过程。
  反思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俗语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其中,导是为了入,是为了让学生亲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紧紧围绕这个目标组织教学,新课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科学探究上来,按照上面的线条来教学。教师常常运用温故知新导入法,化学中的有些内容和后面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探究新知识时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知识探究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
  例如,教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向学生提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如何进行,自然过渡到后者,在“碱的通性”一节时提问酸具有哪些通性,酸为什么具有通性,自然地过渡到碱的通性。以复习旧知识为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该方法,既帮助学生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降低了本节课的难度,和学生一起顺利地进行新知识的科学探究。魔术法导入,可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激情。用有趣的化学实验导入,如茶水变墨水、清水变牛奶、魔棒点灯等,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是师生同历探究过程的有效方法,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如在讲“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时,教师设计了“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把棉手帕放入酒精与水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个镊子夹住手帕两角,在酒精灯上点燃,火焰很大,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最后手帕却完好如初。学生感到很惊讶,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师因势利导:“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呢?”学生开始探究“燃烧是有条件的”。接着,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着火点的概念等。这时教师提出新问题:如果不是棉手帕,而是化纤的,结果手帕跟着燃烧了,谁能分析一下原因?学生踊跃举手发言,进一步巩固“着火点”的概念和燃烧条件。学生经历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形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师板起面孔走进课堂、走上讲台,声色严厉,开始滔滔不绝、自我陶醉。课堂纪律很好,教室鸦雀无声,45分钟里,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没有激情的课堂就像一潭掀不起波浪的死水,严重缺氧,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收效甚微。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朝气蓬勃、天真活泼、热情奔放、奋发向上的青少年。教师没有走近学生,没有弯下身子,怎能和学生一起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一言堂”、高高在上,学生怎会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因此,教师要营造愉悦的、动态的课堂,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课堂活力,使学生好学、乐学;教师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使教与学和谐发展。
  三、反思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师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1]。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迫于中考的压力,不少教师忽视了学生实验,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课堂上,教师演示实验、信息技术模拟实验、黑板上画实验等实验教学现象比较普遍,尤为严重的是干脆把实验器材使用规则、实验注意问题等印成讲义,让学生背诵,出现分组实验不如做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不如计算机模拟实验、模拟实验不如画实验的不良现象。学生“听”实验讲解、“背”实验知识比做实验更省事、省时、省力,更有“学习效率”。有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注重传授学生简单的实验套路,忽视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指导学生反思实验操作,导致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分析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这些做法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违背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给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危害。事实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助力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有助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
  结 语
  化学教师要反观自己的化学教学是否有益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对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行为进行再认识、再思考,不断反思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需要。教师要在不断总结与提高自身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化学知识的能力,实现学科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吴臻,张慧慧.中小学实验室化學危险品规范管理与安全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0):14-16.
  作者简介:戴林林(1983.9—),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8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