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辽宁省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辽宁省校园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后,并参照国内外足球发达地区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对辽宁省校园足球后备人才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合理对策建议,以校园足球为基础,以社会青训俱乐部、各市省运会参赛队为梯队,以职业俱乐部和高等学校搞水平运动队为主体的培养机制,加强各方协作,夯实辽宁省校园足球后备人次的培养、储备。
  关键词:校园足球  后备人才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c)-0165-02
  本文以辽宁省校园足球运动开展较早、成果较好的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知网等文献网站以“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为主题词检索,共检索到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并详细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的基础上,为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通过访谈专家及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广泛听取了关于对辽宁省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更广阔和科学的思路。
  1  辽宁省校园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
  辽宁省目前现行的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机制主要依靠各市业余体校、青训机构、职业队梯队,这样的培养机制模式为辽宁省提供了大量的足球后备人才,校园足球的后备人才培养价值没有更好的体现,使大部分足球运动员过早地脱离了学校的文化课学习,导致很多没有走向职业队的运动员出路单一。我国在2015年颁布了《中国足球总体改革方案》,方案之中发展校园足球成为首要振兴中国足球的措施,通过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增加足球人口、普及足球运动。另一方面,受金牌战略的影响,早期辽宁省乃至全国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与学校体育是2种模式,没有很好地结合,体育与教育的长期分离,造成学校中很多有天赋的运动员因学习、家庭等因素错失了接受更高水平训练的机会,而另一部分长期从事竞技训练的运动员过早地脱离了学校教育,一旦没有进入职业联赛,也错失了其他上学、就业的机会。因此目前辽宁省校园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中教育与体育系统还未建立有效的协作方式,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2  辽宁省校园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
  辽宁省省运会随着全国运动会的改革,促使各市体育管理部门组建了全运会、省运会各年龄段适龄参赛的足球队,这样的情况下,辽宁省足球人才培养就形成了竞技足球职业队梯队与各市青少年省运会参赛队并行的情况。
  2015年至今我国校园足球得到大规模发展,目前为我国大力推广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手段,结合辽宁省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现实存在着校园足球师资力量的不足,部分学校领导、家长对足球运动缺乏正确的认知,短时间内很难有效、科学地培养出高水平的足球运动后备人才,根据以上所述,根据辽宁省现有情况,形成以校园足球为基础,以职业队梯队,各市省运会球队,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为主体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推动辽宁省足球运动的开展。
  3  辽宁省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校园足球运动开展至今,普及足球运动,扩大足球人口,足球育人为首要开展目标,从开展至今的数据来看,校园足球运动取得了一些成绩。虽然在参与人数规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技战术水平上,输送路径上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在校园足球体系中,加强中小学学生参与的程度
  在校园足球四级体制中,小学阶段的校园中足球运动开展及其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小,有可支配的课余时间,可以更多地投入到足球运动中,因此是培养对足球运动的认知、兴趣的最佳阶段,可参照大连市的开展经验,将校园足球特色校分为3个层次,建立准入与淘汰机制。中学阶段随着课业压力的增大,参与校园足球运动的时间减少,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正是在足球运动技战术训练中承上启下的阶段,缺少这个阶段的训练培养,极大地影响了足球技能的提高,因此对中学阶段的持续开展尤为重要。
  在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中,应统筹规划,逐渐要形成校园足球精英校的模式,目前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校园足球联赛开展管理相对完备,此种情况下,校园足球管理部门应统筹规划,与体育管理部门加强协作,完善校园足球联赛的四级竞赛体系,通过形成教育系统内的金字塔式培养结构,逐步梳理人次输送路径,争取3~5年内辽宁省内设置2~4个校园足球重点市,设置5~8所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在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体系中完善训练、人才输送的模式,这样辽宁省的校园足球整体人才培养就将有序布局,合理发展。
  3.2 在校园外部,推动社会青训机构发展
  目前辽宁省内的社会青少年训练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开办,但是管理制度包括规范程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推动校园足球运动的普及,必定要体育与教育融合,利用社会力量也是一项有力的措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传统的业余体校和足球学校在当前的经济、教育形势下已经逐渐走向衰落,校园足球和社会青训机构已然成为足球运动开展的主要形式,社会青训机构作为在学生课后业余时间从事足球运动的补充手段,对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是一种有效的补充。社会足球青训机构逐渐向会员制转变,因此对青训机构的管控十分重要,应当体育、教育部分统一管理,对训练设施,训练条件严格把关,进行等级评定;科学设定收费标准,实施有效监管;对教练员准入制度严格把关,持证上岗。   3.3 加强体教融合、协同发展
  加强体育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合作,建立双轨制的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成为校园足球于职业足球之间的桥梁。校园足球的开展中,肯定会有一些具有足球运动天赋的学生,在校园足球的训练体系中,无法满足其追求更高技战术水平训练的需求,对这样的学生,为了保证其可持续性的优质培养,可输送到各市省运会代表队,乃至职业球队梯队,但不能完全脱离学校,应在学校继续学习的基础上从事更高水平的足球技战术训练,如果最终没能进入到职业联赛的体系中,可继续通过校园足球四级体系中的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继续学习、踢球。因此辽宁省校园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应建立体育与教育部门互相依托,互相支撑的协同发展关系,让体育回归校园,让足球回归校园,合理健康的推动辽宁省的足球运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会兵.论校园足球视阈下高校足球人才的培养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7):60-61.
  [2] 朱静文.《中国体育报》2013-2017年青少年足球议题传播的演进状况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9.
  [3] 丁一.太原市初级中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研究[D].中北大学,2019.
  [4] 孙毅.泸西县“中国高原足球城”建设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5] 孙业久.上海市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6] 董亚琦,万文峰,毕楠楠.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审视与路径重构[J].运动,2019(3):101-102.
  [7] 王长权,毛振明,席连正.“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6)——论校园足球的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11):77-81.
  [8] 王栋.浅谈校园足球的发展对我国职业足球发展的启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1):150-152.
  [9] 祁志宏.校园足球环境下小学足球教学改革优化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8(30):157-158.
  [10]聂柏其.论我国校园足球教练员的现状与培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8):228-229.
  [11]彭赵洪.开展校园足球对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39):27-28.
  [12]时建军.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的“厦门二中模式”[J].创新人才教育,2018(3):50-54.
  [13]陈晴,呂万刚,宋广成.中国足球运动百余年梳理与当代反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9):39-44,50.
  [14]毛振明.新校园足球的成果审视与发展建言[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4):7-11.
  [15]湛育明.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SWOT柜阵分析[J].才智,2018(20):230-231.
  [16]李旻.江西省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8.
  [17]佚名.回归教育本原推进校园足球发展——重庆市第七中学足球人才培养实践[J].创新人才教育,2018(2):2.
  [18]李绍合.协同学视角下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19]张文辉.济宁市小学校园足球的家庭融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20]张明,李改.中日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分析及其启示[J].体育科学研究,2018,22(3):75-78,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2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