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多元化下高职分类分层教学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多元化的招生方式,导致生源结构多样化,这就迫切需要进行分类分层教学改革,以满足各个层次不同类型学生对知识能力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从阐述高职分类分层教学的内涵着手,就制定体现分类分层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分类分层教学的组织、分类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改革教学管理这四个方面展开研究,重点论述了高职分类分层教学的组织和分类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 招生多元化 分类分层教学 人才培养
一、引言
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制度改革,使得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生源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生,二是通过对口考试招收的职业高中生,三是通过3+2考试招收的中专、中职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分类招生制度改革,如何在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进行分类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就业需求是目前高职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分类分层教学的内涵
高职院校分类分层教学就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及专业需求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和类型。近几年,全国招生的生源差异性较大,学校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三种类型。第一种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科学素养高的研究型人才为目标,满足学生继续升学深造的意愿,这部分学生约占20%;第二种以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目标,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这部分学生约占40%;第三种以培养技术熟练、技能突出的高级现场技术应用人员为培养目标,满足学生增强就业能力的意愿,这部分学生约占40%。学校根据学生意愿,引导学生选择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三、制定体现分类分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修訂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体现分类分层的培养模式。(1)建立分层分流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在专业基础课中,将授课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为研究型的学生提供提高类课程,满足学生升学的需要。在专业核心课中,建立了分层、分流课程组,该类课程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2)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基础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场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围绕分类分层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和挖掘教学资源潜力,按层次、分阶段实施实践教学。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其研究创新能力;对于培养成为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学生,引导其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提高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成为技术熟练、技能突出的应用人员的学生,引导其参与企业实训及职业技能资格培训,提高其现场应用能力。
四、高职分类分层教学的组织
公共基础课采用分班分层教学。在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英语等公共课中,根据高考入学成绩和课前测试及学生的个人意愿,将学生分为A班、B班。A班讲授的内容难点、教学速度高于B班,A、B班学生可以调换。在期末考试中A班学生实行末位淘汰,转到B班;B班的前几名学生可以升级到A班上课。分班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让他们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目标。
专业课采用原班分层教学。(1)分层建组。实行动态分层,把学生分为A、B、C层;ABC层学生分层由各辅导员负责。辅导员将上学期期末成绩为参考,根据ABC层各按20%、40%和40%的比例确定A层学生名单、B层学生名单和C层学生名单。(2)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备课要在透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3)分层授课。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要有兼顾优等生、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即使是在共性指导阶段也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4)分层布置作业。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要有所不同,让每层学生都能在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又有所提高,能够体验到挑战成功的成就。(5)分层参加竞赛和课外实践。借助比赛这个载体,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开发大学生的优势潜能和发挥个性特点,也能让参赛学生间接带动和鼓舞身边的同学积极投入到学习中,这样能更好地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参与,重点弥补和提高教学环节的不足,这将有力推动分层分类教学方法的深入开展。
五、分类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开课前,应制定本班的分层教学实施方案,包括学生情况分析、分层名单、班级分组名单、具有本学科特点的实施要点及目标等。备课时,教案应体现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上课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鼓励层级的进步,关注各层次学生的状况,为各个层次的教学提供保障。一方面,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与相应的训练;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和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教师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充分发挥创造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关注和本专业相关的学科技能竞赛项目,围绕竞赛内容对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重构,确定依赖的模块化内容,确定本门课程哪些模块是全班必须都要掌握的,哪些模块可采用分层分类教学。在分类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上,教师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把不需全班授课的内容做成微课的形式,从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混合式模式的分层分类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时间碎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改革教学管理
为了实现分层教学、分类成才的培养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差异化,学校对教学管理体系进行了系统改革和创新。学校应采购与这一模式相适应的教务管理系统,包括教学管理系统、质量监控系统、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等。学校也应建立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实现完全学分制等,加强了实践环节管理制度,增加学生创业学分实施管理办法等。新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将大幅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实现了人性化、信息化的管理,满足了新模式下教学管理的需求。
七、结语
分类分层的教学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与传统授课相比会增加一定的工作量,但其能较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有助于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能够根据学生学习个性化、职业发展多样化来全面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分类分层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学校教学管理改革来保障其实施。
参考文献:
[1]刘炎,王侃.工科院校“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8,(08).
[2]汪建兵.原班管理模式下AB分层分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2018,(05).
[3]林宝川.基于学科技能竞赛的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研究——以电子商务专业的“移动电子商务”课程为例[J].电子商务,2018,(03).
基金项目:2018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课题项目重点课题——探析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职分类分层教学的新思路,项目编号:18SVE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8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