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需要”导向:儿童习作的价值审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写作本该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习作教学的展开理应顺应儿童的情意流淌、思想表达和与人沟通之需。然而当下多数的习作教学却出现内容模式化、情感虚假化、评析标签化等问题,儿童言语生命的发展需求被弱化。本文立足当下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实证的视角,探秘儿童习作过程中的真实需要,由此找到顺应和满足儿童“需要”的习作教学新路径。
  一、现状与反思:当下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习作内容“模式化”,无视儿童“经验性”需要
  教师为了批改的方便,确保学生作文的质量,总是乐此不疲地拿出几篇同主题的佳作,先读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写。结局自然落入千篇一律的俗套。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前,还喜欢用好作文的模子来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内容新颖、立意高远。结果,原本有着鲜活生活经验的思维之门被关闭,原本可以“我手写我心”的孩童不得不故作深沉、无病呻吟,成人腔、代圣人立言盛行。无视孩子鲜活经验的习作教学,催生了学生作文的假、大、空。
  2.习作准备“架空化”,漠视儿童“支持性”需要
  写作本应有个运思的过程,即通过体验积累经验、获得感受,通过阅读积累内容范式、表达范式。习作教学就是要为学生的高效写作“铺路搭桥”。学生需要哪些准备,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完成此次作文的“条件性诊断”:学生情感储备不足,就要为其“造势”;学生语言表达苍白,就要为其“蓄能”;学生方法技巧欠缺,就要为其提供发现奥秘的“支架”。如此种种,都应成为动笔前的“重要功课”。而习作指导现场往往是教师公布一个题目,学生各自写作。一个理应“教师在场”“为学生提供支持性帮助”的作前准备竟如此“缺位”,习作怎么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成功对接学生的经验世界?
  3.习作评定“标签化”,忽视儿童“生长性”需要
  “文章详略得当,中心突出”“语句通顺连贯”“如果能写出……就更好了”此类评语似乎已伴随了几代人;眉批、边批、总批、分值,也成了作文批改的标配。学生写完作文盼着老师给个分数,至于评分的依据则“雾里看花”模糊不清。不管什么作文,教师都用一套标准来评定,有时连标准都没有,完全跟着感觉走。千人一面的评定,看不到针对性的思路点拨、特色化的选材导引、进阶性的言语生长。
  二、调查与解析:基于证据的儿童写作需要探秘
  为了解儿童习作中的真实需要,找到习作教学的起点与生长点,我们分别选取一所城市学校、一所农村学校,在三至六年级中按年段开展问卷调查。中年段全样本调查了688名学生,高年段全样本调查了1061名学生。问卷题目设计采用开放式与封闭式相结合的方式。
  第一次问卷设计了五大维度的开放式问题:“如果让你自由写作文,最想写什么?”“动笔之前,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什么?”“写好作文后,最大的期望是什么?”“希望老师怎么评价你的作文?”“你认为小学生好作文的标准有哪些?”学生独立作答,教师或家长不作任何提醒,全方位呈现出学生在写作中的真实需要,确保教师习作指导的针对性。
  第二次问卷的题目来源于第一次开放式问卷产生的五花八门的“回答”。教师按照五大维度对同一学段学生的回答进行合并同类项,编制出五大选择题,并借助“问卷星”软件向学生发放问卷,在规定时间内回收问卷。旨在从认知心理学、写作发生学的视角审视儿童习作的普适路径,确保习作教学展开的向度与效度。
  1.同一学段学生写作兴味接近
  数据分析显示,中年段学生最想写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类:“假期生活”为主的活动体验类占到43.6%,“想象”类占39.21%,“亲朋好友”类占37.21%。高年段学生最想写的内容出奇接近,趣事、难忘的事、开心的事位列前三,占比在41.17%~55.98%;畅想未来类占41%;美食、小动物紧随其后。
  在“写好作文后,最大的期望是什么”这一问题上,中年段学生需求特别突出的是“能给我提建议,告诉我哪里好、哪里不好”,占77.18%;“作文能得到老师的鼓励,获得好评”紧随其后,呼声高达55.67%;而“能将文章读给同学听,被好朋友喜欢、赞美”也高达39.1%。高年段学生写完作文后最大的期望也高度相似,期待程度位居前三的是:期待得到老师鼓励性的评语、作文能得到老师和家长好评,能够被大家欣赏、有人点评我的作文,指出不足,占比区间在46.41%~63.34%。
  不难发现学生在习作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倾向于体验类活动。该结论对习作教学最大的启示是:习作命题要与学生的生活高度契合,唯有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话题才是有生命张力的,才能让学生文思如泉,才能让笔下的每个文字闪烁着生命的律动;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言语生命的存在感,更要能让学生的言语生命不断生长、不断超越。
  2.不同学段学生写作需要趋同
  “动笔之前,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什么”,中年段学生最需要的帮助是“对于不熟悉的作文提供点资料(包括好词、范文等)”,高达50.73%,其他依次是“老師讲讲应该怎样写好”“给我充分的灵感”。高年段学生希望得到的帮助基本一致,前四个依次是:先去体验一下,丰富经历和感受;能有什么东西给我灵感,得到构思、开头、结尾的提示;通过课外阅读积累好词好句;有好的材料。
  “希望老师怎么评价你的作文”,中年段学生一致认同下列做法:把作文中的优点和缺点说出来,占86.48%。高年段学生位居前三的需求依次是:指出作文中不好的地方,并帮我讲明白;有详细的评价,好的地方给出好评,不好的地方给出建议;老师能告诉我读了文章之后的感受。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基本判断:学生都需要经历丰富多彩的生活,都需要用全部身心去拥抱生活。习作教学必须与阅读教学深度关联,要将有主题的海量阅读纳入习作教学,引导学生从经典的主题阅读中汲取言语的内容密码与表达密码。教师要做学生习作的引领者和促进者,要在必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恰到好处的习作支架。教师的评价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既能赏识进步,又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为学生指明一条不断超越的进阶之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2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