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积极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确保实现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过程性和职业性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中职校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保障措施。本文以辽宁省北票市职教中心机械类专业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工作过程;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培养规格定位: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机械加工生产第一线工作的机械加工操作人员。其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机械加工类岗位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养。针对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以及职业岗位能力和素养的需求,北票市职教中心机械加工技术教研中心在广泛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利用校企合作,成立行业型职教集团和构建“校中厂、厂中校”模式,重新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
  职业教育突出的是面对人人的教育特征。针对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面对机械类行业、面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需求。
  (二)职业能力为本位
  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质量决定就业质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突出职业能力目标即:(1)正确定位专业职业能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目标服从并服务于专业职业能力。(2)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源于机械工程实践生产任务并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项目内容即职业能力训练内容。(3)实践教学项目安排由简单→复杂,由单一→综合,教学难度逐级提升,以此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由低级→高级的顺次实现。(4)实践教学突出职业导向性,在采用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教学的同时,完成知识的传授并实现知识向实践技能(职业能力)的迁移。
  (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突出机械类专业教学的职业性、过程性、实践性特征
  课程体系构建应以专业岗位工作分析为依据,课程体系内容的安排、组织实施、考核与评价均应建立在职业岗位工作特征的基础上。职业岗位活动、工作过程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主导地位。
  (四)实践项目、任务为课程体系的主要载体
  实践教学是为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的实践项目、工作任务需满足:(1)具备职业工种岗位的过程性特征。(2)以对岗位的工作过程认知、职业能力的训练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主体框架。(3)以行业企业对学生从业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标准为目标。
  (五)学生为主体
  在重新构建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和质量评价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所有实践教学任务、项目载体的设计,实践教学条件、环境和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都紧紧围绕创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氛围为中心,积极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和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流程
  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与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型职教集团主要成员单位共同研究确定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以机械类行业主要职业岗位为依据,分析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及从事岗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将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标准中,系统地设计实践教学任务和项目载体,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一)市场调研、行业企业专家及职业教育专家共同论证,确定就业岗位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
  根据就业市场调研结果分析,确定我校机械类专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就业岗位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如下:
  主要工作岗位:各类机床操作与维护,机械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车间机械加工工艺员,机械零件检测员。
  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普通机床、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各类典型零件的表面加工,机械零件加工工艺与实施,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机械产品装配工艺与實施。
  (二)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特征,确定职业岗位能力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型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专家、职业教育专家一起,在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生产过程导向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归纳、梳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素养指标并加以培养。
  (三)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指标确定后,根据实践教学中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指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它们是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基础。重新构建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最大的特点在于:
  (1)课程教学内容以实践岗位工作任务、项目为载体,学习内容即为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充分体现专业教育的职业性、过程性、工程性。
  (2)每个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都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向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在单元学习任务结束后自然完成对学生不同要求、不同层次能力的培养目标。
  (3)在学习领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任务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践性。
  (四)发挥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
  北票市职教中心有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20家、行业型职教成员单位9家、校中厂2家、厂中校3家,并且学校为其中大部分合作伙伴输送毕业生就业,这些优势提高了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学校机械加工技术教研中心与上述合作单位的专家共同制定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标准,以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各类典型零件的表面加工、机械零件加工工艺与实施、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机械产品装配工艺与实施等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开发课程内容。按照教学目标→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知识准备→任务实施→归纳总结→拓展提高→自我检测与评价开发核心课程。把学习项目转化为具体的有价值的实际工作任务中,做到工作过程与学习内容相结合、课程体系知识点与职业岗位技能点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四、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不仅是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更是实现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实践者。以引进、培养、提高为原则,从高校、企业引进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培训。聘请校企合作、行业型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突出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建设一支与专业建设、发展动态相适应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重新构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突出强调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因此,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北票市职教中心秉承“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先后与北票市波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大连瓦房店轴承厂等20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为企业输送专业毕业生就业。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先后与北票市波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行业型职教成员单位组建“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3家、与北票三冶铸钢机械厂等企业组建“校中厂”校内实训基地2家。上述实训基地充分保证了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工学交替、定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实践教学开展的物质需求。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鉴于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的,具有过程考核的典型特征即真实性、实用性、自主选择性、发展性、可评价性。因此,考核应由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2部分构成。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并在总成绩中赋予较大权重如60%甚至更多。同时注重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等评价环节,构建较为完善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在校生、毕业生)、家长、行业企业专家、职教集团成员单位、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使决策方评价→利益相关方评价。被评价对象多元化: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在校生、毕业生)等,使单一评价→多元化评价。
  五、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实践效果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實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实践教学,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由此前的70%提高到90%以上,获得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和朝阳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好评。我校机械类学生在2016年朝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数控车削、普通车削加工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些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同一企业、同样岗位,现在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岗位角色时间及加工产品合格率分别较之前提前2周、产品合格率提高10%,获得北票市波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北票理想机械工程公司、大连瓦房店轴承厂等就业单位的好评。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明显提高,通过评教问卷调查,教师评教成绩优秀率提高到95%以上。
  参考文献:
  [1]黄学荣.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5):42-43.
  [2]黄学荣.中职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山东工业技术,2018(13):221-222.
  作者简介:刘焕俊(1963-),男,辽宁北票人,讲师,主任,主要从事机械加工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3202.htm